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内部上下级的预期及其之间的信用,建立了他们之间非合作博弈中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博弈的均衡解,找出了导致企业内信用危机的原因,给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内部上下级的预期及其之间的信用,建立了他们之间非合作博弈中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博弈的均衡解,找出了导致企业内信用危机的原因,给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合作博弈看企业战略中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薇 《经济论坛》2003,(7):20-22
一、博弈与合作博弈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相互作用以及决策均衡问题的一门学科,即主要研究理性个人之间的相互冲突与合作。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局中人、战略、支付、行动、信息、结果和均衡,以上也是一个完整博弈的基本要素。博弈论依据当事人是否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分为合作博弈论和非合作博弈论,合作博弈强调团体理性、效率、公平,非合作博弈论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将合作博弈的方法运用到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中,目的是观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何达到一种均衡,即企业在竞争中如何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双赢结果,从…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信誉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考察中小企业的违约信用成本、群体特点、经营环境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信誉博弈分析框架,讨论了银行如何通过设置信誉成本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贷款—还款博弈转化为联保贷款成员企业之间的信誉博弈来降低信用风险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信誉成本是开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制度基础;信誉成本主要体现为企业违约后丧失联保企业集团内部交易资格所引致的机会成本;银行的激励条件内生地决定了联保贷款的市场风险边界;银行在开展多元联保贷款时需要在拓展市场风险阈值和潜在信用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以确定最佳的联保贷款成员规模。  相似文献   

5.
串谋企业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是企业、行业协会与监管者,频频发生的行业协会参与企业价格串谋实际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合作、非合作博弈.笔者建立了串谋企业及其行业协会、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分析模型,认为影响企业及其行业协会价格串谋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安排、串谋成本与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6.
博弈论在女性劳动供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偏好模型由于无法解决家庭成员个人偏好与共同偏好之间的冲突问题,进而无法解释清楚离婚、家庭内部收入结构、法律关于婚姻财产的规定等因素对女性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合作博弈模型和非合作博弈模型,定义了家庭成员独立的个人偏好函数,并通过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包括劳动供给在内的家庭内部决策过程,打开了家庭内部决策的黑箱,为解释女性劳动供给行为提供另一可行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管理模式的重要方面是确立与组织有关的各种价值观念,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实中价值观念之间常常是非合作博弈,但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转向合作博弈。根据合作博弈的思想建立组织管理模式,承认博弈是要充分协调各种价值观念,强调合作是要形成合力。借助激励和约束的伦理法则可以形成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8.
浅谈企业间的合作与非合作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经济研究导刊》2009,(14):280-282
非合作博弈的结果可能缺乏效率性,采用什么样的非合作博弈能提高效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通过讨论双寡头企业的合作型竞争问题,运用补偿激励原则,在非合作博弈框架内讨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构造了相应的博弈模型。最后,非合作博弈模型的分析结果,每位参与者都理性地迫使自己和其他参与者,放弃皆大欢喜的共赢结果,而接受一个各方都极为不利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谢林和奥曼深入发展了非合作博弈。谢林最主要的理论有讨价还价和冲突管理、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自我控制理论,他认为许多相似的交互行为可以视为包括共同利益与冲突利益的非合作博弈;奥曼最主要的理论贡献是重复博弈理论和对博弈论基础概念的提炼与创新,他证明了在长期中交互行为可以用正规非合作博弈理论来分析。两位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步钰 《经济管理》2005,(9):40-43
在拍卖活动中,买卖双方之间存在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种状态。本文研究企业产权作为拍卖对象时,在参与各方非合作博弈条件下,分析竟标方可能采用的几种不同投标战略,及其对产权定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牛全保 《经济管理》2006,(14):54-59
当渠道的非合作导致的冲突被逐渐认识到时,渠道成员就会有意识地开展合作。那么,合作是否确实减少了冲突,增进了协调呢?本文利用博弈理论提出六个假设,然后用现代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以下结论:渠道合作博弈优于非合作博弈,渠道成员间倾向于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下的营销渠道纵向成员(参与方)选择为地位相当者,渠道合作博弈中普遍存在隐性冲突,其程度与成员影响力的运用有关,合作博弈下的渠道成员普遍比较协调,营销渠道成员合作的协调及持续协调与诚信公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生态工业园企业合作非正式契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间稳定的合作关系是生态工业园顺利成长的前提条件.要保证这种合作关系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提出将长期契约用来代替纵向一体化经营,同时将长期契约分为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由于正式契约的非完备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它的实施成本,因此,非正式契约在规范园区企业行为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本文对防止园区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非正式契约进行了博弈分析.着重用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理论阐释非正式契约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对如何规范园区企业间合作关系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期有助于生态工业园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三种竞争行动:无威胁或合作行动、进攻行动和报复行动,尤其是进攻、报复行动的静态、动态博弈行为,静态博弈有三个战略均衡,而且有重大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合作博弈下的虚拟企业财权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企业是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动态策略联盟,是信息充分条件下的合作博弈。因此虚拟企业合作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尤显重要,财权配置即是其中的主要环节。依据合作博弈的思想,构建了由核心企业主导制定战略并协调成员财务关系的高度分权的虚拟企业财权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5.
被管理者在绩效管理执行中采取非合作博弈形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因其所获取的收益大于非合作博弈所需承担的各种成本支出,以及与此相关的监督查处概率较低,从而诱发了它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利益冲动。而成本支出与概率的大小从根本上又取决于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正是由于绩效管理中约束性制度尚存在着种种缺陷或约束力不强,才导致了被管理者的对策行为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6.
基于银企联盟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融资困难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创新的思路.银企联盟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作为担保方,将从合作银行获得的信用额度分配给中小企业,使其获得贷款的模式,能够较好地克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银企间的博弈行为,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同时,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维护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获得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银行的多赢结果.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合理的成本分担及公平的利润分配是影响乳制品供应链系统稳定及乳制品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一个乳制品加工企业、一个奶农(牧场)和一个零售商所构成的三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引入微分博弈的方法,研究在4种不同的乳制品质量管理博弈情形下,乳制品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愿意为质量管理工作付出的努力及其收益.研究结果表明,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两种工作的努力程度在3种非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下具有相同的表现,而在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下,为了供应链整体利益考虑,核心企业即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努力程度发生了变化.而对于乳制品供应链上游的奶农和下游的零售商而言,二者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努力程度随着乳制品供应链合作的深化而不断提高,在理想的合作博弈情形下达到了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角度出发,使用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中小企业和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合作加入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合作后可能面临的风险。通过博弈分析发现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声誉、优化分配机制和选择吸收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新创企业促进合作实现,而中小企业、新创企业则可通过全面评估、提升学习吸收能力和保护核心知识等手段降低合作风险。  相似文献   

19.
雇佣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雇佣关系从二战以前的激烈对抗逐步走向当代相对缓和的演进过程,也是雇用双方围绕着雇佣契约约束是否有效而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过程。文章从博弈论的视角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雇用双方就工资问题进行相互博弈的模型,分析了雇用双方的博弈策略,阐明了雇用双方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基本条件,指出雇佣关系从二战以前的激烈对抗逐步走向当代相对缓和,是雇用双方的博弈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王淼 《经济研究导刊》2015,(9):123-125,147
在非合作博弈框架下探讨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个体理性”为上,银行和企业很难实现相互信任和长期合作。虽然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但政府行为的政策空间尚缺乏科学理论框架的指导。将博弈行为假设中的“个体理性”上升为“集体理性”,建立银政企合作博弈模型,讨论维系中小微企业间接融资长效机制的基本条件,就此提出中小微企业间接融资服务平台(IFSP)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