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市场周刊》2004,(47):26-27
新政策的实施无疑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指引着中国汽车工业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综观今年新推出或新实施的与汽车业相关的政策条,不难看出,今年不仅有关产业政策的诸多细则出台频繁,如《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及《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而且众多有关汽车产业方面的政策也在今年开始实施,如《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  相似文献   

2.
万众瞩目、备受关注的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终于在6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了。这部新政的诞生势必将对中国汽车业产生深远影响。业内普遍认为.汽车新政的出台将有利于推进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牌和自主开发能力.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国产汽车销售和服务体系.促进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余宏 《商界名家》2006,(1):37-38
一边是国有大型企业及合资企业在自主研发上近乎集体“哑火”,一边是奇瑞、吉利等这些“草根”车企的艰难一突围。中国汽车业用正反两面的事实再次证明:没有自主创新,中国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汽车业低迷时刻,中国市场似乎风景独好。上海汽车展的热烈程度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而一季度以及5月8号公布的四月份汽车产销量足够让人兴奋。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总销量更是达到267.88万辆,一举超越美国,夺下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4月汽车产销均超过115万辆,继3月份110.98万辆后再次创出月产销量历史新高。“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汽车面临的机遇和前景,似乎再贴切不过了。此次金融危机虽然也让中国的汽车业饱受挫折,但由于中国车市的刚性需求以及政策的利好,相对于全球更为低迷的汽车产业版图,中国汽车业无疑活在春天。但世界汽车业版图是否会因此而重新划分,取决于中国车企弯道“超车”的能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现状如何?中国汽车超车的突破点在哪里?中国能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本期让我们细细探索。  相似文献   

5.
祁祺  侯莹 《江苏商论》2010,(7):143-145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汽车业因遭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步履维艰。而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却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销量市场。中国汽车企业在继续深化与国际大品牌合作和联营的同时,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生产和技术实力也大为增强。同样,在产业升级、国际并购的大潮当中,中国汽车业的战略转型时代正在逐渐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汽车大量涌入,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在承受着很大的挑战。在振兴自主品牌的呼声中,奇瑞、吉利、上海华普等汽车制造公司先后推出自主研发、自行制造具有民族自主品牌的汽车。在这些自主品牌争先推出后,却形成了民族自主品牌低价位、低品质的市场观念。3月18日,正值北京春意盎然的时节,沈阳华晨在人民大会堂为一个月前刚刚在沈阳下线的“骏捷”汽车举行上市仪式。“骏捷”是沈阳华晨历时三年,以欧洲汽车技术为标准打造的自主品牌家轿,以8.58万元的“国民车惊喜  相似文献   

7.
据透露,即将出台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制订了,到2010年我国要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产品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批量进入国际市场的目标。而且国内汽车企业要加强品牌意识,实施自主品牌经营战略,力争在2010年形成若干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产品品牌。有这样大背景下,作为一家大型汽车集团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如何调整战略定位?考察这样的一家成功国有汽车大公司,对中国汽车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据透露,即将出台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制订了,到2010年我国要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产品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批量进入国际市场的目标。而且国内汽车企业要加强品牌意识,实施自主品牌经营战略,力争在2010年形成若干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产品品牌。有这样大背景下,作为一家大型汽车集团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如何调整战略定位?考察这样的一家成功国有汽车大公司,对中国汽车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中国汽车研发已经摆脱了依靠引进国外产品度日的年代,初步建立起了自主研发的体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全行业总体上已经摆脱了以模仿和引进技术为主的产品开发模式,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自主研发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文首先从我国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出发,对中国汽车企业研发能力的整体状况做出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汽车行业研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业在与外资合作20年后,竞争布局已和国际“6 3”格局无异,“3 X”的背后正是“6 3”。在中国汽车生产领域,“6 3”系统企业在华的合资合作企业已控制了中国95%以上的轿车市场和15%以上的商用车市场,目前仅有浙江吉利等个别企业没有“6 3”系统的背景。在这一形势下,国际汽车业的并购潮必将深刻影响中国汽车业兼并重组的进程。中国汽车业的重组必须以现行国际汽车业的重组为参照。  相似文献   

11.
汽车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拉内需,促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汽车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汽车制造企业为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断创新、改革,完善汽车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汽车生产到销售这个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加大了汽车的研发投入,不断开发适合广大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供应链管理是汽车行业首选的竞争手段,能为企业寻求新途径,并且能获得竞争优势,提高社会效益。本文着眼于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分析我国汽车行业目前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汽车供应链管理的长远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使我国汽车业在国际大环境下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从之前的外资车企品牌均以中高端产品为主、自主汽车主要占据低端市场,到如今的随着合资品牌产品线下探和中低端产品的大幅下降,价格战蔓延,中国汽车业进入到新一轮洗牌格局。本文运用客户价值理论,借鉴国内外汽车企业的实际经验,打破行业通行的新品以跟随策略为主的思想,从全新视角提出汽车新品的开发策略,为汽车企业查找问题、提升整体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欧盟自1985年起施行专门针对汽车市场的竞争规则。目前,新车销售和汽车售后适用2010年《纵向协议集体豁免条例》;汽车售后同时补充适用《汽车业集体豁免条例》。欧委会指出,根据汽车业竞争态势的变化和市场监测结果,欧盟市场上新车销售竞争激烈,但汽车售后市场(包括维修及配件供应)存在许多限制、扭曲竞争的行为,因此对汽车售后市场应适用更为严格的竞争规则。为帮助企业知法、守法,欧委会根据《汽车业集体豁免条例》同时发布了《汽车业补充指南》。针对汽车售后市场竞争规则实施中具有普遍性的疑点与难点,欧委会于2012年发布《欧盟汽车业反垄断规则实施常见问题解答》,涉及履行保修义务、租赁合同项下的维修保养服务、配件供应、工具使用与购买、获得技术信息、加入授权维修网络等6个领域。该文件针对性、实务性、可读性俱佳,所涉18个具体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于我国汽车售后市场,导致限制竞争效果和福利损失。因此,该文件对探索我国汽车业的反垄断规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汽车业经历了一个“辉煌的10年”发展.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然而,中国还远非一个汽车强国,汽车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依然存在巨额的贸易赤字.这表明,中国汽车自主核心竞争力依然不强,中高端汽车制造能力依然不足.为了实现中国汽车业下一个10年更加辉煌的发展,中国需要打造本土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着力提高中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政府需要进一步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利用汽车产业等政策,为中国汽车业强国之梦奠定坚实的制度与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市场》2011,(17):22-22
前“汽车沙皇”斯蒂芬·瑞特纳在其《全面大修:奥巴马政府汽车工业紧急救助计划内部人士的观察》中写道:底特律汽车制造商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因为对汽车业的援助是奥巴马政府做出的努力中为数不多的能被称为成功的一件事。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业的自主阵营和合资阵营出现了戏剧性的错位。草根出身的自主汽车企业争先恐后地出现了一股谋求合资的“逆流”,一贯高举自主大旗的奇瑞、吉利、哈飞相继传出与跨国汽车巨头合资造车的新闻。与此同时,合资汽车却开始大讲自主创新,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广州本田,开创了合资阵营推出自主品牌的先例,业界将其视作中国汽车工业创立自主品牌道路上的一个全新模式——广本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经营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世界知名企业相比,我国汽车业在企业规模、产品技术、性能、质量、品牌价值、利润等方面与世界知名汽车品牌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树立自主品牌,发展和提升自主品牌已迫在眉睫。因此,我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本文针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问题,结合相关理论,从自主品牌概念的诠释和界定入手,分析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经营现状分析,最后提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最近,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对中国汽车制造业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几乎云集了世界所有知名的ERP(企业资源规划)供应商中.QAD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稳坐中国汽车制造业ERP的龙头老大地位。排名不仅超过了在中国名气更大的Oracle(甲骨文),其市场占有份额更是远远超过了排名第二.第三的sAP和Oracle的总和(QAD、SAP和Oracle客户数量分别为65家、27家和12家)。“我们就是中国汽车淘金热中卖铁锹的那个人”,美国QAD公司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叶冠锋开门见山。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处于淘金的黄金时期,汽车行业的发展特点决定TERP扮演的是挖掘金矿的“铁锹”的角色。叶冠锋给我们解答的是.这个“铁锹”能给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的中国汽车业带来什么?对于目前正陷于白热化价格战中的中国汽车企业有什么现实帮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轿车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我国轿车的自有品牌很少,我国轿车业的发展急需创立自主轿车品牌。本文分析了我国轿车自有品牌创立的重要性和观实困境,总结了目前轿车自有品牌创建的4种基本模式,最后对轿车自有品牌创建提出建议。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开始进入了“汽车社会”,中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方面,我国汽车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生产汽车的企业在不断的增加,汽车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到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能力的增强,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在增加。世界汽车业良好的发展氛围和我国汽车市场的供需两旺,导致我国汽车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20.
入世五年,中国汽车产业逐渐深入被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称之为深海的WTO商战中。回首五年,本土汽车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销售数量方面似乎都驶上了快行道。无论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还是北京车展上本土汽车品牌高端产品的频频亮相,皆已显示出本土汽车企业似乎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突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外资、合资企业品牌仍旧牢牢掌控利润相对丰厚的中高端市场。仍旧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本土汽车企业意欲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商海大战中取得最终胜利仍旧充满了诸多的陷阱和挑战。 本文聚焦汽车市场竞争中的重中之重——品牌传播。检讨目前本土企业品牌传播活跃态势下隐藏的问题与挑战,归纳总结了国外本土汽车品牌、其它行业本土企业品牌成功崛起的案例。为本土汽车企业品牌传播助力本土汽车企业竞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