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对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郾199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平均值仅为0郾398。这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方式为主,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不大。具体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在1991年和2000年达到两个较明显的峰顶。与1991年的最高点相比,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趋于下降,表明我国农业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2郾从结构上看,由于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的粮食类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了较大比重,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峣 《经济管理》2004,(21):51-53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产业选择,要以跨国经营动机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依据,逐步改变目前的流通贸易产业多、生产开发产业少;传统服务产业多、新兴服务产业少;劳动密集产业多、技术密集产业少的状况,建构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高新产业为主导、以服务产业为补充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贸易理论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条件的。而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我国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发展产业闻贸易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国外需求结构的不同、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发展我国产业内的贸易。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一直实行的是“比较优势战略”,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并呈现出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迹象.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外贸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不适性.而战略性贸易政策自产生以来,因其在理论上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为假设前提,比较符合当今实际,较好地解释了当前的发达国家之间尤其在产业间的主流贸易现象,它在实践上推动了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因而倍受学界和政界的追捧.因此,在我国外贸的转型升级中,不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有选择性地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推动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本文在理论上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框架及其扩展进行了综述,在实践上以美国为例分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案例,并对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了积极评价,最后指出我国外贸转型中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路径选择:以比较优势战略为主,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辅,关键在技术创新,重点在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性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服务贸易整体及行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低,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应从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方面着手,有针对性采取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保证我国服务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纵向上综合评价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水平;将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应用于我国金融贸易实践,阐述金融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分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成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今南北美洲垄断世界大豆出口量,形成两分天下的寡头垄断格局。而自1996年起,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呈现递减趋势。文章采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逐渐减弱甚至丧失的结论。基于大豆贸易格局演变的视角,揭示了我国大豆贸易竞争力丧失的原因,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经营方式,加强大豆产业支持力度,对大豆进口进行适当控制及发挥大豆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进 《经济师》2002,(2):42-43
用来指导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是内在统一的 ,试图通过推行产业政策扭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在制定对外贸易战略时 ,应坚持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出发点 ,发展“适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伴随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对每个国家经济的引擎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国际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其形式、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指导我国外贸战略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已不再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应逐步淡出比较优势战略,而选择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贸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颖 《技术经济》2008,27(11):115-119
本文选取2001—2006年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和B指数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对我国海峡两岸间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在贸易结构上具有较明显的互补性;2001—2006年我国海峡两岸间的贸易变动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中,一国的贸易模式取决于该国的比较优势.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环境规制的严格化使得发展中国家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得到相对的强化,而对中、轻度污染产业的影响则依据产业的不同而不同.文章还以我国纺织服装业为例作了进一步分析.最后,作者从环境规制的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及环境成本内在化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康增奎 《经济纵横》2012,(10):21-25
符合我国国情的幼稚产业选择的量化标准为外部经济效应、潜在比较优势、科技进步、潜在市场需求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等。利用这套指标筛选符合贸易保护条件的幼稚产业,有利于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贸易政策调整的依据。研究表明,有必要对客车、直升机、大型飞机、非光学显微镜及衍射设备、导航仪等幼稚产业采取贸易政策予以适当保护。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近年来中药产业的实际状况出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中药产业国际化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并在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中药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等指标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就如何应对挑战进一步提高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纺织业作为中国最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一直是中国出口量最大的产业之一,2004年我国纺织品出口额为973.85亿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约占有25%的份额.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结束,世界纺织品贸易进入一体化时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优、劣势的系统分析,提出我国纺织品贸易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将比较优势上升为竞争优势,并就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和我国纺织品贸易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规制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中,一国的贸易模式取决于该国的比较优势。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环境规制的严格化使得发展中国家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得到相对的强化,而对中、轻度污染产业的影响则依据产业的不同而不同。文章还以我国纺织服装业为例作了进一步分析。最后,作者从环境规制的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及环境成本内在化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然后对国际贸易新理论进行了介绍,着重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阐述,最后探讨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启示,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服务贸易还依然延续比较优势利益原则,在传统的旅游、建筑等行业有优势,但在如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需费等以资本和技术为主的新兴行业缺乏优势。因此,需要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对策,以缩小我国在服务贸易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强化对外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升级未能较好地转化为出口优势,这与对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长期割裂有关,贸易发展与产业发展目标不协调使二者难以有效衔接,进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探讨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换及比较优势退位问题,本文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目前的出口贸易中占据主体地位,其原因主要是由我国国内经济的二元化结构所决定的,因此应当继续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和贸易。当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优化劳动力就成为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走上效益化增长道路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可能的政策性建议,包括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生产地区转移和降低制度成本等。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率上涨,最终达到增强本国产业和贸易竞争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