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统计是一种认识活动。作为认识活动总是具有认识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认识主体是人,而被认识的客体是社会经济现象。统计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于客体——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一种反映活动,而且它不仅要反映客体间的差异变化,还要反映主体间认识的差异程度。社会经济活动中总体数量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不确定性变量。不确定性变量又  相似文献   

2.
<正>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劳务服务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实施管理,就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分,于是就产生了企业管理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问题。主体与客体是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表示认识关系的,主体是认识者,是进行着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有意识的人。客体是被认识者,是主体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在企业里,总的讲主体是指管理者,客体则是指管理的对象。这样,我们所讲的企业的主体与客体,从两种看问题的角度,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企业的管理者(主体)与被管理者(客体);二是企业的全体职工(主体)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内外部环境(客体)。我们是从这两种意义上来探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人类实践向高度智能化、社会化、技术化方向发展,实践的规模和效应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它带来的副作用即异态化效应也同时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认识和避免实践的负效应是一个涉及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由于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它不仅要面对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文化客体,而且要面对自我客体,实践负效应必然表现在上述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  相似文献   

4.
土地这个客体的自由也是人类主体的自由,人类的文明就是主体和客体双重自由。地产文明是实现人类主体自由和客体自由的最好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常金荐 《活力》2014,(11):29-29
一、教育研究的本体论特征 (一)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来看,研究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使得客体反映到人的观念中时已经融入了人的已有观念。在研究操作过程中,研究主体不论在研究行为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遵循着伦理性原则,注重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教育研究涉及人的发展与价值实现的问题,其目的就是要协调人与外界的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整个教育研究的过程不仅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这里的以人为本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也并不像普罗泰戈那所言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万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万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点必须明晰,否则,教育研究在认识论上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研究结论也会带有个人主观意志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我们工作取得预期的成绩,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对工作的主体和客体有着正确的认识,因此,我们的工作安排才符合主体和客体的发展规律,在此前提下,工作才能顺利而有效地开展。为什么我们能对工作的主体和客体有正确的认识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对客观世界(包括我们自身)的认识过程中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成  相似文献   

7.
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始终是会计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以往有关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论及会计理论与其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特征,以及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机理。本文立足于哲学基础,试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会计理论从不同角度有不同定义。从认识论角度,会计理论是指会计认识主体在会计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发展成的关于会计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化理性认识。从定义中可见,会计理论是会计认识主体与会计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仅仅相互作用一空洞无物,因而…  相似文献   

8.
唯物主义认识论及逻辑推理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即认识过程)的规律,是我们认识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研究唯物主义认识论及逻辑推理与会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指导我们作好会计工作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审计职业判断中的模糊思维大连东财大研究生部20号116025尹磊,李莉随着社会实践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经历了“古代模糊思维──近代确定性思维──现代科学模糊思维”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大圆圈。模糊性和确定性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中...  相似文献   

10.
苏志炯 《价值工程》2006,25(2):40-42
对人类劳动的认识是经济学认识的基础,我们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认识劳动,劳动是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对立统一,具有整体性。在确认劳动整体性的前提下,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劳动产品为认识起点顺理成章地推论出劳动整体价值论。科学的价值理论是劳动整体价值论。  相似文献   

11.
邹丽萍 《活力》2010,(9):59-59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事决策实践活动的主体.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具有一定知识的主体。科学文化影响着决策主体的决策程序、技术、方法、价值取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是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新阶段,使人类决策面临革命性变革,对决策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正确认识和适应这一趋势是决策主体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磊  贺佳 《企业导报》2010,(2):163-164
<正>一、价值的哲学探讨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指的是客体的属性与功能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或者说是客体属性与功能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价值是在主客体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基础是客体与主体之间的需要,或者说是客体属性与功能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马克思认为,客体对主体的价值,不仅要受到客体自身特性的制  相似文献   

14.
人论即谓关于人的理论、人的学说.在认识领域,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人的认识,目的是要认识人自己.这个认识任务包括人是什么、何以为人、人的发展前景等基本问题.具体说就是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发展条件和动力、人的主体性、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和义务、人的自由和解放、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在世界的关系等等.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研究和运用人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人论中的每一项内容几乎都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使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苑延华  徐莹  陈洪海 《价值工程》2011,30(15):230-231
本文通过应用概率统计方法解释人类行为与认识活动实例的分析,说明了基于概率统计方法如何描述客观现象和理解人类的认识行为,进而得出概率统计方法是基于归纳的演绎推理,其本质是认识论中的归纳推理。  相似文献   

16.
一国有资本运营能否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所有权的有效实现方式?对国家两种权力的分离历史和所有权发展历史作一回顾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一问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国家主体基本是以同时拥有政治权力和国家所有权为特征的。只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机构的不断完善,国家主体所拥有的这两种权力由合一逐渐走向分离。国家所有权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在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国家所有权特征表现为:(1)国家所有权客体主要是不动产,特别是土地。这是由于土地是当时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最重要的财产。(2…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利益格局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人民内部矛盾表现更加复杂,在矛盾主体方面具体表现为工人阶层的矛盾、农民阶层的矛盾、知识分子阶层的矛盾;在矛盾客体方面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中。  相似文献   

18.
价值产生的基础是人成为了世界的核心,人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去审视世界,因而有关主体客体的观点也就应运而生,而主客体的观点正是价值形成的前提,简单来说,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就是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讲,法律的价值是指法律(客体)满足人类(主体)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律对人的有用性。法的价值的主体是人,法的价值的客体是法。法的价值是法对人的意义,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客体能满足主体的属性,即法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由于受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不同的影响,人的需要都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由此而导致的法律(客体)满足人类(主体)的有用性也是多样的和多层次的。第二,是人对法的期望、追求、信仰。法的价值在指导人类的同时,又会导致人们对于法律价值的评判标准产生差异。法的价值体系包括了法的各种价值目标,如秩序、安全、效益、公平、自由、正义等,它指导着法的具体功能和作用的实现。本文即从价值的角度入手,并密切结合社会现实对意思自治进行理性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蔡静 《价值工程》2014,(35):309-310
人类通过审美活动更好地感知世界,在这项活动中,审美主体发出审美信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审美客体反馈给审美主体以意象,而这个意象是客体自身以及经过主体加工的意象,相同的客体在不同的主体那里有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审美结果,这就造成了审美活动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感情因素、文化因素、价值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会计的发展及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传统会计基本前提的会计主体概念;并从科学与哲学的视角提出会计人员是会计主体、会计工作和服务的单位是会计客体的新理念,使会计学中会计主体的主体概念与哲学中主体的概念一致。同时对传统会计主体与新会计主体与客体进行了剖析,以使新的会计主体理念内涵清晰、无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