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能源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对收敛问题的几种常用分析方法进行了梳理,然后对1986~2006年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差异进行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的总体差异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σ收敛,而是表现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率收敛特征各异:东部地区差异缩小且较为稳定,中部地区经过小幅波动后也趋于收敛,而西部地区差异呈现出三个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模型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总体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巩固和发展这一趋势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之谜是近几年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2004 ~ 2008年中国分地区工业企业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国分地区“生产率悖论”的程度差异以及形成原因和作用机制.回归初步结果显示:中国的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生产率悖论,东部地区悖论的显著程度要弱一些,中部地区不存在生产率悖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地方行政垄断的角度,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进一步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性行政垄断一方面导致中国各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市场分割,增加进入国内异地市场的成本;另一方面会减小出口贸易成本.这样产生的国内外贸易成本相对变化是形成“生产率悖论”的主要原因,而地区企业的国内贸易成本越大,国外贸易成本越低会使“生产率悖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998~2006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评了各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显示一段时间内全国整体研发创新技术效率较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地区研发创新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有所增长,但增幅减缓;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均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绝对收敛标准、条件收敛标准、空间相关系数标准和变异系数标准对我国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随后通过地方财政支出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传导机制的梳理,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竞争的地区差异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标:全球40个主要经济体服务业细分行业能源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趋势与收敛特征。研究方法:基于WIOD的大样本数据与收敛分析方法,对1995~2009年全球40个经济体的服务业细分行业能源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全样本与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总体及大多数细分部门的能源生产率在整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发展中经济体的服务业能源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服务业能源生产率增长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和行业异质性。服务业总体及大部分细分行业的能源生产率均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但不存在σ收敛。研究创新:首次基于WIOD的“地区-行业-年份”三维数据,将能源生产率的测度与收敛性分析拓展到跨经济体服务业细分行业层面。研究价值:加深对全球主要经济体服务业能源生产率变动趋势及其收敛性的认识,为服务业政策架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物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构建1999~200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物流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应用Malmquist-DEA方法,对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的恶化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各地区存在严重的投入拥挤和资源浪费现象;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原因各不相同;东部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快,西部技术进步增长明显,相对而言,低水平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使得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慢.σ检验表明,技术效率在三大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有发散的趋势.目前应注重物流业的规划、管理及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标: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变动的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提升服务业碳生产率的作用,利用效率的改善来提高服务业碳生产率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此外,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并没有呈现显著的σ收敛,而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模型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分行业间的碳生产率总体差异正在逐步缩小。研究创新:将碳生产率的测算及收敛性研究延伸到服务业领域。研究价值:有利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服务业碳生产率的提升和节能减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重点考察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看,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弱的即期效应,而贸易开放度则表现为滞后效应;[2]这两个因素在各分位点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只有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才具有较强的即期效应,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且滞后期相对较长,而中部地区与全国整体表现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Riou(2006)的研究框架,分析转移支付对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发现转移支付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水平,但地区间竞争会降低转移支付效率;同时转移支付存在一个最优规模。利用199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的转移支付水平与产业集聚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转移支付和地区竞争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效率相对较高。因此,需要综合利用政策手段,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标:构建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考察中国营商环境的区域差异、时间演变、收敛特点及空间集聚性。研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省份50个经济社会指标合成为营商环境综合指标,运用自适应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考察中国营商环境的地区差异,并分别利用变异系数、边际垂直β收敛模型检验σ收敛和β收敛,使用Moran’s I指数分析空间集聚。研究发现:中国营商环境在整体上呈现持续向好的集聚式收敛特征,但在地区之间仍然存在“东高西低”的地区差异,且在中西部内部出现多极分化,中部区域内差异日益显现,造成各省份的收敛贡献表现出梯度效应,阻碍空间集聚的进程。研究创新:全面剖析营商环境的内涵,从开放化水平、企业市场环境、企业法治环境、市场主体保护力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五个维度构建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使用边际垂直β收敛模型深入挖掘不同省份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所展现出的收敛异质性。研究价值:本文基于中国营商环境综合指标展开实证研究,揭示其区域差异、演变趋势和收敛情况,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樊莹  程娟 《物流科技》2012,(7):49-52
根据近年相关统计数据,分别计算了物流扩散指数和物流综合指数,并应用回归方法分析了物流景气指数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为证明物流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探究经济增长动因结构及转换趋势。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80~2014年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构造结构指数生产函数,采取指数分析与对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缩减是经济增长大幅减速的最主要因素;要素规模增长率下降与产出弹性缩减的双重挤压导致资本和劳动力规模贡献下滑;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双减速是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大幅下降的主导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从以产业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主转向以产业之间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为主。研究创新:从三次产业的要素规模和效率进行考察,三个层次层层推进,为经济增长动力及其变迁轨迹分析创造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变迁的动因结构以及最新转换趋势,为旨在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了新的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atterns, causes, and implications of China's structural change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China's regional growth. Among many other findings, our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exists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Regional structural change has a convergence effect and regional openness facilitates regional structural change. Structural shocks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had the opposite effect on China's interregional convergence during the 1990s, though the combined effect of overall structural change is a convergence effect. We also find that Chinese regions rely more heavily on structural change for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as the economy evolves. In summary, the results of our empirical analysi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underly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4.
高玫 《企业经济》2012,(12):108-111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价值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中心城市近年来现代服务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际中心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中心城市已经进入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时期,国内经济平稳较好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引致需求和产业扶持政策,为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应通过走产业融合之路、集聚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开放提升之路,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Aggregate productivity can be largely determined by how efficiently production factors are allocated across heterogeneous establishments. This paper estimates aggregate productivity losses from factor misallocation using a large sampl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We analyze the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and provide some stylized facts on factor misallocation of capital and labor in China. Using an approxim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estimation of input gaps, we find that aggregate productivity losses reach an average rate of 11.18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On average, capital and labor misallocation account for 6.73 and 4.45 percentage points, respectively. State ownershi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enerating factor misallocation and productivity losses. Our results imply that factor misallocation have become a major obstacle preventing China from moving to a more efficient economy.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流业作为中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经济运营质量、优化经济流程、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进社会福利等都具有全局性的积极影响。它也逐渐被认为是继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利润源泉。货物周转量的衡量与计算比较容易,而货物周转量与物流量之间的关系,使得对于物流周转量的预测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examines how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mpacts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in select industries across US regions. Although some evidence has documented the phenomenon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to national economies,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the regional penetr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affects the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of local firms. The analysis proceeds in a novel fashion by adjusting aggregate data on industry operating statistics to "net out" the contaminating influence of foreign firms producing in each of the host regional economies. A cross section of state-by-industry observations is used to estimate labor productivity, controlling for FDI penetration both by region and by industry. In genera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omestic firms do not reap productivity gains as a result of a larger presence of foreign affiliates. Related research efforts, although not specifically concerned with the regional transmission of FDI spillovers, offer corroborative support for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8.
因子分析法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孟康 《企业经济》2012,(9):106-109
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会有所不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强调经济社会安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强调区域资源禀赋、技术经济特征和区域技术经济需求适应性,因此,要注重结合地区产业基础现状,考虑产业技术进步吸纳能力和社会效益,来选择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以上考量,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数学模型,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了中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9.
浅析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博 《价值工程》2012,31(31):22-2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实施,当今经济形势的日渐变化与纷繁复杂,世界朝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发展,且进程逐渐加快,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亦是突飞猛进。在这样的世界及国内经济状况下,物流管理产业在我国则逐步兴起,渐渐开始崭露头角,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将会成为在本世纪里国民经济和重要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物流管理这项新兴产业将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亦将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四年前,我参加了人事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召开的首届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今天,我又很高兴来参加人社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此,我向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物流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