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不同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通过含量测定、p H检查、不溶性微粒测定、外观测定来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不同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和5种不同注射液进行配伍后,溶液p H值发生较大改变。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碳酸氢钠注射液(SBI)配伍后,出现白色浑浊;光照会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GI)、果糖注射液(FI)的配伍稳定性造成影响。结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SBI具有配伍禁忌,在与GI、FI进行配伍时,应避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用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平均温度为(21.2±1.3)℃的基础上,分别对8h内pH值变化以及配伍液外观进行测定和观察,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西咪替丁以及加替沙星两种药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含量、外观以及pH值上,两种药物在配伍2h之后的变化不明显,然而在配伍4h时,西咪替丁的含量出现升高,其pH值在0.9%氯化钠注射液当中会有所上升。结论在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0.9%氯化钠注射液当中,注射用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注射液能够配伍使用,但滴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头孢呋辛钠的含量,仔细观察配伍后的混合流的外观变化以及PH值,并分别对25℃和37℃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价。结果经实验观察发现,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热毒宁注射液配伍后,PH值显著提高,在与氨茶碱注射液配伍后,PH值明显下降,同时,其含量也明显下降,而与克林霉素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配伍后性质稳定。结论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热毒宁注射液配伍应该谨慎,与氨茶碱注射液不宜合用;与克林霉素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配伍后性质仍旧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注射用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以0.9%的NaCl注射液和5%的C6H12O6注射液分别为溶剂制备适量浓度的加替沙星溶液和西咪替丁溶液,将其置于室温条件下8h,观察并测定这一时间段内两种药液配伍的外观、PH值变化、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各自的含量。结果两种药物配伍后0~2h内其外观、PH值和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静置4h时发现两种配伍液中西咪替丁的含量均显著上升,且0.9%的NaCl注射液中西咪替丁的PH值也有所上升,但幅度不明显。结论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注射液在0.9%的NaCl注射液和5%的C6H12O6注射液中配伍使用2h内的稳定性最强,超过该段时间使用其稳定性就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医院常用多种药物联合配伍的输液处方稳定性.方法 通过江门市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7—2019年3年内的临床科室开具的多种药物联合配伍输液处方,统计分析较常用的输液处方,分析得出维生素C注射液与10%氯化钾注射液配伍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较常用,并对其6 h内的不溶性微粒、pH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根据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的pH应该是7.但依据中国药典记载生理盐水pH值为4.5-7.0,是个范围而非确切的某个值.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所配制的0.9%氯化钠溶液PH检测记录,0.9%氯化钠溶液pH值小于7,偏酸.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检测结果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本溪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晚期肺癌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作为标本,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主要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经病原菌检测,200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口咽部位的占比较高,共检测出21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9株(66.19%),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占比较高;革兰阳性球菌55株(26.1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较高;真菌16株(7.62%),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的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性较高;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的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利福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氟胞嘧啶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将埃索美拉唑钠溶液与盐酸氨溴索溶液相混,发现变成白色液体。结果盐酸氨溴索与埃索美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结论提醒医务人员在今后工作中要多观察和积累配伍禁忌的经验,仔细研究药物说明书,观察用药后反应,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药物的配伍变化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我中心就诊的47例患者配伍使用注射用血塞通+醒脑净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醒脑净注射液,统计静脉滴注过程中药液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次数的具体情况。结果注射用血栓通和注射用血塞通的不良反应次数较少,主要以消化道反应为主,醒脑净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较多,以消化道反应为主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上几种药物配伍使用时安全性好,且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评价,探索开展药品再评价工作的方法和机制,积累工作经验,完善其他高风险类产品的监管.方法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正式启动了以双黄连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为首批,鱼腥草注射液、鱼金注射液为第二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结果与结论对现有中药注射剂在安全性、有效性、合并用药等方面进行再评价,控制其安全风险,确保质量的稳定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才能更好发展中药注射剂这一特色中药剂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不同封管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将9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平均分成两组,采用稀释后的肝素钠溶液封管治疗的为观察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封管治疗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留置时间、封管方法和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留置时间、堵管率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较对照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封管方法对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溶液直接封管治疗方法较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方法治疗效果明显,患儿无痛苦且有简单易操作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葡萄糖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生理盐水注射液贯序给药可能存在的配伍禁忌。方法选择近期因冠心病心房纤颤于本院就诊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及心肌营养药物治疗。同时,贯序给予盐酸胺碘酮葡萄糖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生理盐水注射液,发现输液器滴管有透明油性液体,并进行验证确证。结果立即换输液器并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配置后静滴,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并观察其病情改变。静滴15min后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滴注磷酸肌酸钠至完成输液。结论盐酸胺碘酮葡萄糖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生理盐水注射液贯序给药可能发生配伍禁忌,均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也可于两药物输注间隔输入适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过度,同时加强输液过程中对患者的监测,预防配伍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双黄连注射液是最早用于静脉给药的中药制剂,也是近年剂型改革成功的中药新药之一。主要属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也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疗效较好。但是,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矗分析,进一步提出其合理使用方法,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自2009 年12 月~2011 年12 月所收治的30 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随机把3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 人.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加上头孢呋辛钠注射.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抑制,其中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好.结论 使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丹参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60例,两组均予脑梗死西医常规处理。结果加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效果优于丹参注射液治疗。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未发生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商品名沐舒坦,具有促进粘痰排出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出及减少粘液的滞留,因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肺部疾病.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盐酸氨溴索与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就唑来磷酸治疗癌症患者骨转移性疼痛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某医院收治的24例出现骨转移性疼痛的癌症患者采用唑来磷酸治疗,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4mg的唑来磷酸,然后对患者静脉滴注15min,每4周一次,12周为1个疗程。结果 24例出现骨转移性疼痛的癌症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之后,显效14例(58.33%),有效8例(33.33%),无效2例(8.33%),总有效率91.67%。所有的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均良好。用药过程中未发现心电图改变、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局部肿痛和皮疹等情况。结论唑来磷酸治疗癌症患者骨转移性疼痛效果较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研究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细菌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6例肝病合并SBP的患者,其性质为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将其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使用单一抗生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腹水细胞的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较单一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所有患者中67例革兰氏阴性菌(69.8%);21例革兰氏阳性菌(21.9%)。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革兰氏阴性菌较敏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与革兰氏阳性菌较敏感。而其它如庆大霉素、头孢三代、喹诺酮类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敏感度都较低。结论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肝病合并SBP患者,其腹水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并且有较强的耐药性。肝病合并SBP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报告来选用,更有效地治疗SB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仑磷酸钠片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于阜新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治疗的13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阿仑磷酸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腰椎骨、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水平显著提高(P<0.05),血清Ca2+、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降钙素(HCT)水平显著提高(P<0.05),成本-效果比提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阿仑磷酸钠片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调节骨密度,有助于骨代谢指标恢复,但其成本也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探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ICU中发生IFI的患者46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将其分成两组,各为23例,观察组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氟康唑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28d后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23/23),真菌清除率为91.3%(21/23),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为8.7%(2/23);对照组治疗28d后疗效总有效率为73.9%(17/23),真菌清除率为65.2%(15/23),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为26.1%(6/23),两组疗效、真菌清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确切,显著优于使用氟康唑治疗,可加快真菌清除,尽快缓解临床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