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能够克服作用慢、起效迟等不足,但与丸散膏丹相比,中药注射剂应用历史较短,社会接受程度差,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中药注射液的安全用药问题。本文就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为临床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评价,探索开展药品再评价工作的方法和机制,积累工作经验,完善其他高风险类产品的监管.方法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正式启动了以双黄连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为首批,鱼腥草注射液、鱼金注射液为第二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结果与结论对现有中药注射剂在安全性、有效性、合并用药等方面进行再评价,控制其安全风险,确保质量的稳定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才能更好发展中药注射剂这一特色中药剂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6月份徐闻县人民医院600份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例的科室,重点对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所有病例中,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最多的临床科室为呼吸内科、儿科和普通内科;且对其临床症状基本有效;而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是呼吸内科。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为临床常用抗炎、抗病毒药物,对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肠炎、急性支气管炎等有确切疗效,解热镇痛力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过敏性皮炎等,一般程度较轻,极少发生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总体临床使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所使用的中药饮片及部分中成药药剂患者,往往会及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产生错误的认知,为此我们就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如何减少和避免中药不良反应对中药毒性反应作了客观评价.要求临床上要客观评价中药毒性,合理使用中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用药中发生沉淀的原因。方法将双黄连注射液按照医嘱处方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按照比例进行稀释,再与头孢唑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注射液进行混合,观察沉淀情况;然后再与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稀释液进行对比试验,测定溶液的pH值,通过两组比较确定发生沉淀和溶液pH值的关系。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在与pH值较低的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配伍时易发生沉淀,但与pH值较高的氯化钠注射液以及头孢唑林注射液进行配伍时可保持澄明。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应该在pH值在4.5以上的溶媒中使用比较合适,比如氯化钠注射液。  相似文献   

6.
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原因有辨证论治不准确,用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中药炮制方法不当以及中药间、中西药间的不当配伍等。因此,通过重视中药质量管理,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业务学习,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水平,合理使用中药等措施,可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中药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期刊中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各种特点及其原因和相应预防措施。结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及注意临床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可以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和特殊性,分析了其产生及影响因素,探讨了预防对策,提出了应提高临床中药的合理使用,深入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系统研究,并加大监测和报告管理力度,以避免或减少中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500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临床中抗感染药物以及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居多,主要症状有皮肤和附件损伤。结论临床中造成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抗感染药物或中药制剂的不合理使用,所以,临床用药中应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临床应用中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对我院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18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临床常见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损伤部位、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生不良反应243例(13.0%)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结论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并对不良反应采取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29例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为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市医疗单位2010~2011年发生的129例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分析,探讨其原因。结果 129例中药不良反应按WTO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I级2例(1.55%)II级37例(28.68%)III级65例(50.39%)IV级25例(19.38%)。其中60岁以上患者65例占(50.39%),药物剂型以中药注射剂型最常见78例占(60.47%),不良反应中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多49例占(37.98%),其次为引起药物热37例占(28.68%)。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多见,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且较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究其原因与药物自身、患者个体原因和医护人员的不合理使用有关。因此,严格把关药物质量,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与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小儿肺炎患者1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炎琥宁组78例和鱼腥草组72例,炎琥宁组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鱼腥草组给予鱼腥草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炎琥宁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与鱼腥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琥宁组和鱼腥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93.0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琥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鱼腥草组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与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相当,但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的81例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ADR中,抗感染药占45.7%,中药制剂占14.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和规范使用,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本院收治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观察抗生素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其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所涉及到的抗生素种类主要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共21例(35.0%),其次为青霉素类13例(21.7%)。不良反应的种类多为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坏和心率变化等。结论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较多,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量和时间,以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炎琥宁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笔者医院临床应用炎琥宁注射液出现的41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通过对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其中出现不良反应时间中大部分集中在10min之内,不良反应受累器官中皮肤系统占到41%。结论通过炎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系统分析,要求临床用药时需严格掌握适应症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毒性为中药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随着有关中草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报告逐年增多,中药的毒副作用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运用多年的传统中药其安全性受到了严重质疑.本文通过分析人们于中药毒性的认识和中药对于人体的损伤,提出了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注意事项,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使用中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体制和新的中成药被研究和应用到临床,也有大量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中使用,其不良反应并未得到完善的检测。因此,我国临床用药的中药药学监护越来越具有必要性,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一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下一步发展做出展望,希望能够通过开展中药药学监护工作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是卫生主管部门、制药企业及医疗机构无法回避的课题。目的剖析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并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今后的发展方向。方法综合涉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数据和文献报告,并以香雪抗病毒口服液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研究作为范例进行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有了明显进步,但中药注射制剂与口服制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企业对于口服中药制剂临床用药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乏主动性。结论中药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应得到充分重视,而制药企业应加强产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研究,切实提高社会卫生保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药物的配伍变化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我中心就诊的47例患者配伍使用注射用血塞通+醒脑净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醒脑净注射液,统计静脉滴注过程中药液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次数的具体情况。结果注射用血栓通和注射用血塞通的不良反应次数较少,主要以消化道反应为主,醒脑净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较多,以消化道反应为主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上几种药物配伍使用时安全性好,且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