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深化改革、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房地产业的兴旺,各级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度增加。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金的收支管理,2007年1月1日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土地出让金的征收管理、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农地所有权制度问题和农地使用权制度问题,农地所有权问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土地所有权问题客体界线不清,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地所有权权能残缺;农地集体土地概括国有化中的制度缺陷。农地使用权存在的问题有: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频繁调整;土地使用权不能商品化。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制创新和使用权创新,所有权创新应当实行三元农地所有权结构的制度。使用权创新应当实现农地使用权由债权向物权的转化,把农地使用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决策权)无限期交给农民,视土地使用权为商品,建立健全规范的农地使用权市场。  相似文献   

3.
完善土地立法有关城市土地的各种法律法规,对城市建设资金影响极大。目前我国关于城市土地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如能进一步改善,可以给我国的城市建设增加更多的资金来源,促进城市建设更快发展。譬如,可以考虑进一步把地产与信用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发挥地产信用的筹资功能。其实,仅仅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对  相似文献   

4.
杨长年  刘群 《湖北财税》2001,(12):30-30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由土地使用向国家支付的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的财政性奖金(包括土地租金,以下简称“土地出让金”)。在实际工作中,一 些不规范现象以及土地收益流失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5.
警惕土地使用权出让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惕土地使用权出让中的问题周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土地使用权作为特殊商品进入了市场流通,其中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实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所谓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将土地使用...  相似文献   

6.
刘晓伟 《税收征纳》2008,(11):35-36
《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和土地使用权出让两种形式。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国家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予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出让土地使用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根据土地出让成本的构成,对传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指出在现行的基金预算管理下,应完善土地出让成本核算系统和土地出让金的收支科目,并设立各宗地的土地出让金台账和以土地储备机构为核算中心对总成本进行归集等方式,解决土地出让成本核算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土地的建设发展是工业生产的第一要素,在改革开放之前,因为缺少土地相关制度的制约,致使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等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局面出现,为了良好的弥补这些缺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制度,土地的招挂拍政策也逐步建立起来,包括土地的有偿、有限期等可以依法运行土地交易高效率、最优质的发展,展现了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对土地使用权限。实施招挂拍政策有利于土地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了经营性的国有土地和工业性国有土地的良性发展,本文就经营性的国有土地和工业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挂拍政策进行了简要的历程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红星 《湖北财税》2001,(10):21-21
随着改革开放地深入开展,我国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和内涵也不断深化发展。除划拨土地使用权外,还可以通过(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制度也实现了“两个转变”,即国有土地使用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向向有偿、有限期、可流动转变:土地出让方式由单一的协议出让向招标,拍卖等市场配置的方式转变,管理国有土地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有偿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受让土地使用者向政府缴纳一种土地使用费(即地租),由此而取得的收入,即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  相似文献   

10.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基本国策.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收支管理行为是措施之一。这一政策出台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有关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规定已经难以适应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市场的需要,这导致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市场存在的不少问题。分析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制度的缺陷,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登高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这些缺陷已经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体现为:土地市场体系不完整;市场交易对象缺乏;土地一级市场供给主体单一;土地二级市场发展缓慢。因此,政府应该对土地市场进行结构性重组,建立土地所有权市场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市场,激活土地使用权二级市场,完善土地市场的基础设施,打破城乡“二元化”界限,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3.
对资产价值的合理评估离不开对其资产性质的准确把握,国有土地承租使用权的评估也同样如此。本文从我国土地租赁制度的发展分析开始,对国有土地租赁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的同一性与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并举例说明了国有土地承租使用权的评估操作。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着手,针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情况,阐述了规范农村土地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让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和划拔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方法有出售、交换、赠与等。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应按《企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纳营业税,税率为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城区范围在不断扩大,使原来的城市农村变成了繁华的闹市,城乡结合部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交易空前繁荣。旧城区的改造,使旧土地的使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转让价格一路飚升,由每平方米补偿几元、十几元,上升到每平方米收取上千元转让费。但实际征收的土地使用权收入的应纳税额却很少,国家税收流失相当严重。笔者现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企业置换土地使用权的有关会计处理沪财会(1995)134号根据上海市地方税务局沪税地(1995)第52号《关于企业置换土地使用权税收处理问题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现将企业置换土地使用权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如下:一、关于出让土地使用权取得补偿收入的会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以下简称土地出让)收支纳入地方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明确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入范围、管理模式、使用范围,重申了建立保障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利益长效机制的必要性、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即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它是政府以出让等方式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土地价款,包括受让人支付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前期开发费用和土地出让收益等。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并规范了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包括五个方面:(一)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二)土地开发支出;  相似文献   

19.
韩淑梅 《中国外资》2012,(24):256-256
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实现农民人身权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土地征收补偿不完善、征收程序不规范,严重损害了农民土地权收益,要明确集体土地产权的相关主体,将市场机制引入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二级市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