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榆林总体城市设计中生态景观设计专题,提出"展示多样的生态开敞地质景观、营造系统的绿色自然生态景观、保护原有的河道自然生态景观、发展新型的生态特色城市景观、倡导怡人的生态都市农业景观以及建设系统的道路交通生态景观"这六个方面模式加以总结和讨论,旨在梳理一定的总体城市设计中生态性环境营造与景观设计具体体现模式,为日后的相关规划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北京老城已进入存量更新时代,大批失去原有景观特征的“失落空间”亟待改善,与此同时,北京大力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工作,强调公众参与的老城更新模式悄然兴起。以西城区三庙社区花园的设计与营造为主要案例,解析其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角色与机制,多层次公众参与的社区花园设计方法,精细化更新承载社区活动的公共空间,多样化因地制宜的社区花园绿化形式,以及基于社区花园建设的社区凝聚力重塑,为未来历史城市里的社区花园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基于老年人视角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在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研究老年人所关注的影响园林植物景观的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SPSS 22.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5个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园林植物景观因子,分别为植物景观的基础框架、植物保健与文化、植物景观竖向设计、植物具有特异性观赏性状及植物色彩因子。本研究结果可对构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修复已经成为 中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热点亮点,这对植物景观营建提出 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回顾我国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 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探索,结合科学绿化的建设要求,提出生 态修复背景下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中植物景观营建的目标需要 综合生态、城市景观、城市事件的三重要求,遵循问题与目 标导向相结合、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景观塑造和群 落营造相结合的工作要点。综合国内外相关植物景观营建实 践,探讨在全园规划尺度、展园设计尺度和展后利用方面如 何将生态修复和植物景观营建实践相结合,为今后园林园艺 类博览会以及更大范围的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工业废弃地可能已经受到原有生产活动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原有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废弃矿山,土壤重金属重度污染,生态恢复极为困难.植物群落的修复成为矿区生态系统修复中最为关键性的一步.通过对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并测定矿区的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转移能力,筛选出适合矿区土壤状况的重金属忍耐型植物,然后优选植被配置模式,并加强后期维护管理,完成植物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6.
矿业活动是环境中污染土壤的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简要概述了中国有色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并介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物理和化学修复的技术,提出植物修复技术的新研究进展及优点。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景观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的重要区域,在其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环境的生态和文化效应。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时空过程,对居住区景观的生态研究,是为了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在社会多层次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和相互协调下,使城市居住区景观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本文首先阐述了社区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原则,并通过工程实例探讨结合新时代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来满足当前生态层面的提升,从而营造出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社区园林绿化景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设计前期的项目定位选址、景观格局、景观形态及生态景观设计美学等,对当前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作了详细阐述,为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城市进入存量发展的背景下,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城市更新的趋势。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更加注重公众参与的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社区营造强调公共空间的参与性和过程性,是社区微更新的设计和实施途径;而多元共治则强调公共空间的多元性和可持续性,是社区微更新的实施和维护手段。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途径非常多样化,分别体现在社区历史、文化和邻里关系原真性的保护和挖掘、参与式营造设计和共建、社群协调与社区自组织培育和参与式建立后期运营和维护机制等方面。基于以上思考,以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的典型类型微花园的研究和实践为例,从微花园的观察记录到参与式设计,再到参与式共建和后期维护,探讨北京老城区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方法、策略和机制,论证基于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低碳时代背景下,基于低碳语境构建当代低碳城市景观已是大势所趋,面对众多毫无意义夸张的景观形式或是各种异国情调的社区景观和追求奢华视觉效果的市政景观,构建当代低碳型城市景观设计其过程是任重而道远的。它对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坚持适度设计和人性化设计原则,将低碳思想贯穿于整个景观设计选材。设计施工,后期维护各个环节,才能创造出真正低碳的、可持续的、生态的、节能的、整体的当代低碳型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1.
谢雨婷   《技术经济》2020,(12):73
风景园林界对快速城镇化地区的文化景观特征研究方法与变化管理缺乏本土化、系统化的探索。应用景观特征评估对长三角大都市区的文化景观进行了多尺度的分区、分类与评估:在区域尺度界定了21个景观特征区域;在城市尺度,苏州市涵盖了13个景观特征区域,其中圩田景观可分为岛型、网络型、破碎型和标准型4类。基于景观元素与模式显著性与韧性的评价结果,提出在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中需优先保护与更新水系与土地分割模式的空间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内及周边村民生活生产区共57处土壤进行实测与问卷调查,运用IPA分析方法,从村民景观生态感知角度出发,探讨村民对周边垃圾填埋场实际景观生态感知与期望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村民景观生态感知的重要因素,得出景观生态满意度模型。对影响景观生态感知因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进行测量,同时生成IPA表现值与期望值,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土壤实验结论,运用景观生态恢复技术,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生态恢复提出了相关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适合中国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修复的理论 与方法,基于相关国际公约前期研究基础,结合颐和园写秋轩 案例的实地调查与史料分析,针对其植物景观空间视域和文化 意境两方面的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复原依据、保护策略与 思路,同时指出了历史园林中植物景观与建筑保护修复的差异 等问题;最后,总结并探讨了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适应时 代与自身发展的园林遗产保护思想,以期为我国其他历史园林 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支南  浦正宁  李明 《技术经济》2020,39(5):116-124
为考察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宏观经济效应,本文基于2000—2014年全球102个经济体相关数据,探究了全球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贸易深化了国际垂直型分工,显著提升了国际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侧面反映出服务业也在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于发展中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受其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龙王港河道改造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在对原有地形地貌、植物种类、群落与景观调查研究后,挖掘适宜的乡土植物种类。定位为多元肌理、城市门户、生态廊道的滨水景观带,以回归自然、整合环境、大尺度多形态为目标。结合周围地块性质,根据不同群落类型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结构配置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形成景观节点,突出整体植物景观效果、乡土特色和低维护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24个植物景观单元。以生态适宜、景观适宜、社会适宜为准则层,建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克服以往植物景观评价赋权重的主观性,建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景观适宜性评价模型,得到不同植物景观的景观适宜性指数。结果表明:黔灵山公园在适宜范围内的植物景观有10个,占评价单元总数的41.6%,适宜性较差的有14个,乔灌比(数量)在1:11.2~1.7:1之间的植物群落景观适宜性较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3点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策略,以期为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及营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最优秀的园林创作是以对同时期的艺术、科学、历史、地理、哲学、社会习俗有清晰认识为基础的,能否熟练掌握其建造技术意味着这种创作是否具备可行性。提出了在含风景园林、园林、园艺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创设“园林艺术实验园”来提高学生园林设计能力、园林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通过对实验园进行规划得出以“正六边形划分实验单元”结合“模数化、规律变化”的规划方法,使场地具备可变性。合理选用新型的、乡土的材料、工艺及植物,并使其可反复移动、重组。规划让实验园得以涵盖广泛、实用的实验内容,为城镇景观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原生热带雨林景观特征的研究以及中国3个 以植物原生境为展示特色的植物园景观温室热带雨林展示区的 调查研究,发现景观温室设计上对雨林原生状态景观的表现存 在雨林类型呈现不完全、地域性不足、整体性不明显等问题。 在世界热带雨林各分布区地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温 室热带雨林展示区以非洲雨林群系、美洲雨林群系以及印度- 马来雨林群系作为主题。从不同地域主题出发,从地形、土 壤、水体、文化、植物等景观要素的设置上进行景观设计,旨 在展现不同雨林群系的地域特色,为景观温室热带雨林展示区 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