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8,(3):187-201
本文采用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个省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就国内价值链对区域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考察。结果表明,国内价值链贸易增强了中国地区间经济周期的联动性,而在控制国内价值链贸易之后,区际贸易却降低了两地区产出的协同程度,区际贸易具有的Frankel-Rose效应主要是国内价值链贸易的作用结果。在引入省区官员交流等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结果仍是稳健的。同时,国内价值链贸易的传导效应不仅受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的影响,而且呈现出显著的危机前后时段特征和东部与中西部内外空间特征。进一步纳入全球价值链后发现,全球价值链贸易对国内价值链贸易的正向经济周期协同效应具有放大作用,而传统国际贸易对传统区际贸易的负向经济周期冲击存在叠加效应,国内价值链联结的区际分工网络是保证中国经济外向型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经济紧密联动、协同共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周昕 《经济学家》2023,(3):36-47
本文选取2014—2018年我国对47个国家IT信息服务附加值出口数据,检验GVC分工地位、IT信息服务业贸易限制、数字贸易限制以及美国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IT信息服务附加值出口受到分工地位的抑制和进口溢出效应的促进作用;IT信息服务业贸易限制和数字贸易限制都构成IT信息服务附加值贸易的壁垒;美国贸易份额的挤出效应仅存在于IT信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中,中美之间IT信息服务业规则差异和数字贸易规则差异则更为明显地抑制了我国对其他国家的IT信息服务附加值出口;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我国IT信息服务业较少受分工地位和服务贸易限制措施的抑制作用,并更多地获得进口溢出效应和美国贸易份额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经  戴翔  刘梦 《财经研究》2018,(5):83-96
当前,全球贸易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这难以简单地从危机冲击及其后续影响层面进行解读.实际上,贸易的基础是分工,看待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现象理应深入到国际分工层面.鉴于此,文章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上述现象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阶段性变化对贸易增速具有深刻影响,当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后,贸易规模扩大的"基数效应"和分工深化的"边际效应"会导致贸易增速下降;(2)对单个国家来说,价值链攀升也会影响贸易增速.进一步地,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1)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程度对贸易增速呈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2)价值链攀升对单个经济体的贸易增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在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特殊时期,价值链分工深化趋势减缓乃至"停滞",是导致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中国的外贸失速除了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自身的价值链升级有关.因此,面临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的压力,中国外贸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稳定"全球贸易增长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制造业数字化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国内的制造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源自国外的制造业数字化会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国内数字化投入可以通过效率提升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因此,建议全方位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和障碍,加强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产业数字化来源的影响,充分发挥源自国内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逐步降低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对国际数字产业资源的依赖,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效率。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当代国际分工的主导形式。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离不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大背景。20国集团(G20)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简称为E11)是新兴经济体的重要代表。通过对OECD和WTO附加值贸易库的数据整合分析发现:E11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并呈现出后向价值链和前向价值链两种分工参与模式;从贸易总量上看,E11各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国际贸易地位和利益在不断提升;从行业利益结构上看,E11各国可归纳为四种价值链分工的行业嵌入模式,而且各国行业贸易利益和贸易地位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特点;总体上看,E11在行业竞争上还停留在初级要素的利用阶段,其未来贸易利益的获取还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产品内贸易对亚太地区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基于2000年~2010年亚太地区十五个主要经济体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产品内贸易对于区域内各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双边产品内贸易强度对于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近年亚太地区产品内贸易的发展使各国经济呈现出显著的相互依赖性。研究结果还显示,双边经济结构相似度越高,经济周期协同性程度越强,而金融一体化则会弱化协同性。产品内贸易的深入发展是亚太地区国际分工格局的一个基本趋势,在此背景下,加强双边与多边合作对于各国保障其经济的稳定发展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特朗普执政政府对全球主要经济体挑起了贸易纠纷,其背后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破坏了多边贸易体系,动摇了构建全球价值链的基础;通过推高贸易成本并增加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全球价值链发生结构性改变;通过影响消费市场导致全球价值链发生强制性变迁。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但降低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还通过压制技术进步来打压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降低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预期收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下中国可以通过调整中西部的产业布局,优化国内价值链分工体系;通过创新驱动来提升核心技术的研发效率,进一步拓展技术外溢渠道;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治理,增强本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促使国际贸易对象的多元化,逐步替代美国在中国外贸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等途径来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理论分析并形成相应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借鉴现有文献构造了“全球服务业价值链嵌入度”以及“服务出口相对复杂度”测度指标,并据此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逻辑一致性计量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嵌入全球服务业价值链绝对地提升了服务出口复杂度,但对服务出口相对复杂度影响不一,在发达经济体表现为正向作用,而在发展中经济体则表现为负向作用.上述结果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嵌入全球服务业价值链,面临“扩张陷阱”和“低端锁定”的风险和可能,同时也说明如何抓住全球服务业价值链发展变化的重要机遇,在实现服务出口规模扩张的同时,提升服务出口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中心性、联系强度和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60个国家和地区7年的数据,以Koopman等提出的价值链位置指数和制造业增加值率作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测度指标,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异质性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显著正相关,网络中心性和网络联系强度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无显著相关关系.这意味着生产性服务贸易来源多元化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进口的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结论主要存在于高收入经济体样本中,发展中经济体在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中获得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10.
合理地评估当前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是判断中国的出口优势与劣势以及提升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依据。文章将出口技术复杂度和国内增加值率结合起来,构建了同时具有产品属性和增加值属性的国际分工地位新指标,并基于投入产出框架构建了理解国际分工地位差异的理论模型,进而对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进行了再评估。结果表明:(1)考虑服务业出口后,目前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处于最为落后的经济体行列,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分工地位普遍不高,发达经济体和资源丰富的经济体拥有较高的国际分工地位。(2)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和巴西之间的分工地位差距有所扩大,与德国之间的分工地位差距比较稳定,而与日本之间的分工地位差距则有所缩小。(3)结构分解的分析显示,中国国际分工地位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出口结构问题,即服务业出口比重过低,而国内增加值率的降低也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4)中国国际分工地位指数的变动主要源于产业属性效应和国内增加值效应,而出口结构效应的影响则较低。因此,调整出口结构和提升国内增加值率是中国未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两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生活环境需求的提高要求景观绿地不仅要加强观 赏性和体验性,同时要满足生态可持续的目标。城市更新下 社区花园呈现迅速发展趋势,然而其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的 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基于此,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切入点, 结合社区花园的景观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植物生态景观营造 研究,提炼出基于土壤重金属生态修复的社区花园植物景观 营造目标与原则。从社区花园的空间分区设计、植物群落层 次、植物组团配置及重金属污染分级修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的探索,提出基于土壤重金属修复下的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策 略。以期为社区花园的长远发展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景 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修复已经成为 中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热点亮点,这对植物景观营建提出 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回顾我国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 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探索,结合科学绿化的建设要求,提出生 态修复背景下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中植物景观营建的目标需要 综合生态、城市景观、城市事件的三重要求,遵循问题与目 标导向相结合、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景观塑造和群 落营造相结合的工作要点。综合国内外相关植物景观营建实 践,探讨在全园规划尺度、展园设计尺度和展后利用方面如 何将生态修复和植物景观营建实践相结合,为今后园林园艺 类博览会以及更大范围的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哈哈沟是出现于英国风景园时期的一种边界处理方式,对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阐述哈哈沟的起源及其争议性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哈哈沟在英国风景园不同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做出梳理。哈哈沟的使用对风景园的规划范围和风景园林设计视野起到了拓展作用,哈哈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最后通过哈哈沟从出现至今在不同国家不同园林类型的实践应用,分析其影响和意义,以期达到对哈哈沟更加宏观和全面的理解认知。  相似文献   

14.
花卉主题园是现代园林中非常流行且能够突出特定花卉主题的观赏性游园,旨在以植物景观本身突出花卉的主题。八仙花花朵硕大繁密、花色丰富多变、花期长、株型优美,是著名的园林景观植物,但目前国内外将八仙花单独作为一种主题花卉的景观实践研究还较少。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八仙花主题花园为例,探讨了其设计理念与原则,重点阐述了品种选择、微地形塑造、旱溪生境营建、植物配置等景观营造关键技术,以期为花卉主题园的建设及八仙花的景观营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健康思想与经营理念,其理论与思想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归纳。通过查阅古籍资料、结合传统医学理论,挖掘与分析古典园林营建中康养思想的生成环境与养生内涵,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探析其在健康思想引导下的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园林建构活动与健康生活。从健康科学含义出发论及知觉、感觉、肌体三大方面,从健康环境决策、健康园景营建、健康园居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证,进而获得现代语境中古典园林健康思维的生成机制,并对其在当代健康园林设计中的理论价值进行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对充实当代健康园林理论,促进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植物景观空间尺度变化的角度研究了瞻园中的南 假山和北假山的植物景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尺度变化, 运用对比、图解、量化的方法,讨论分析植物在这一特定景 观环境中的植物景观尺度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未来 适宜的植物尺度建议,为江南古典园林遗产原真性保护和当 前园林植物景观尺度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结果表明瞻园北 假山处植物景观尺度仍在适宜范围内,背景植物观赏视角为 16°~25°;南假山植物尺度呈现不适宜趋势,背景植物观 赏视角为38.4°;综合考虑空间尺度和视线适宜性的条件 下,北假山处植物高度的适宜参考值H=16~30.7m,最佳 参考值H=15~27.7m,南假山处背景植物高度的适宜参考值 H=6.4~19.25m,最佳参考值H=9.4~11.1m。同时2处景 点由于植物种类的变动导致的景点的文化性略有缺失。  相似文献   

17.
龙王港河道改造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在对原有地形地貌、植物种类、群落与景观调查研究后,挖掘适宜的乡土植物种类。定位为多元肌理、城市门户、生态廊道的滨水景观带,以回归自然、整合环境、大尺度多形态为目标。结合周围地块性质,根据不同群落类型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结构配置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形成景观节点,突出整体植物景观效果、乡土特色和低维护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环境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自然要素,承担着美学、生态、经济等更多样、更重要的功能。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空间环境的艺术性要求,更要体现植物种植设计的科学性。在深入剖析古典园林、现阶段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特点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从绿量指标、生态园林、地域特色、场所精神、空间拓展等角度,论述了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发展趋势,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以植物专类园概念与地域性内涵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影响植物专类园地域性特色的因素,探讨了基于场地自然肌理特征、场地精神文脉、植物文化与地域性特色植物景观,塑造植物专类园地域性特色的方法。以湖南烈士公园蔷薇园为例,基于场地现状与规划定位,构建了地域特色明晰、功能内涵丰富并融入植物文化的综合性现代植物专类园,为地域性景观的发展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快速的城镇化和气候变化给山地空间带来了多重生 态扰动。由于空间的特殊性,山地环境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 脆弱性。引入韧性规划理念以提升山地环境应对各类扰动的能 力,并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垂直叠加和系统性特征中得到启 发和支撑,提出多维度协调下的山地景观韧性体系构建策略。 基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和韧性理念的关键属性搭建耦合框架, 并总结出具体的实现路径。最后以莫干山为例,基于多源数据 识别出融合综合水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灾害防护、乡 土文化景观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并以此支撑莫干山景观韧性 体系构建,以期为山地景观规划和韧性理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