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栽培平菇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菌袋或菌砖的菌丝生长很好,完全吃料后却很长时间不出菇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和补救方法如下:1、平菇品种与季节选择不搭配。菌种温型与栽培时的气温差距太大,也可以说是播种时间选择不当。如用中低温型平菇菌种在春夏之交播种,菌丝长满后正逢高温季节就很难出菇。补救方法:在阴凉处挖槽排列覆土越夏,待到秋凉适合时刨除覆土,进行出菇管理,可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
一、温差刺激法。对菌床采用白天盖膜升温 ,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温 ;菌丝生长前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 %以下 ,后期保持在85% -90% ,这些措施有利于菇耳的形成。二、药物刺激法。配制培养料时 ,适当加入磷酸盐(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盐(硫酸镁、硫酸钙)、维生素B1 等 ,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菌丝生长后期 ,用0 1-0 2毫克/升三十烷醇喷于培养料面上 ,可促进生长、出菇 ,可增产10 % -15 %。三、搔菌法。当菌丝长满料面时 ,用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 ,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露出新的菌丝后 ,喷水 ,…  相似文献   

3.
1.接种后菌种不吃料的原因.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菌丝缺氧致死;②石灰过多或过少,碱性过大或过小;③发菌时烧菌,菌种死亡或发菌温度过低;④发酵操作不严格,培养料杂菌基数多,萌发后抑制了菌丝生长;⑤菌种老化,活力差.  相似文献   

4.
1.选配好培养料。一层稻草(经石灰水浸泡处理),一层棉子壳(或油菜籽壳渣),两层菌种,在林阴树下作畦栽培。 2.覆土。覆土有利保温和保菌丝生长,并可支撑子实体发育,减少幼菇枯萎。覆土中酶养分可为草菇利用,起到部分补肥作用。覆土时间为菌丝长满料面时或采收第一茬菇后进行,土质为砂壤田和菜园土,覆土厚度为1~1.5  相似文献   

5.
一、温差刺激。菌床白天盖膜升温.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温。在菌丝生长前期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后期保持在85%~90%.可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1.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发菌等同常规。不同点是在装袋前用缝纫机在菌筒上打3行针孔,作为菌丝生长期间供应空气的微孔通道。也可在常规装袋后,待菌丝萌发时,用针在菌种层内扎孔。2.渗灌出菇菌丝发满菌袋后,用小刀纵向划3个长方形小口,每个口长20~25厘米,宽5~8厘米。注意划口时小刀不要伤菌丝。将划好口的出菇袋移入出菇房内。堆放出菇袋前先用砖垒个底盘,防止出菇时溅上泥土及其他杂物。然后一层袋一层泥,最上层要厚些,并做上水泥沟。室内一般以15米高为宜。利用泥的传水性和保水性,作为供给因菌袋出菇失水而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遇环境条件变化 ,菇形和色泽会出现异常。这时须针对菇体的不同反应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早产菇在菌丝培养阶段 ,菌丝未长满瓶就在棉塞边长出菇来。这主要是天气骤冷 ,气温下降所致。防止办法是增温降湿。二、流产菇菇长出瓶口后出现成批死亡。这主要是室温高于20℃以上所致。可采取降温措施防止。如白天关闭门窗 ,夜晚开窗通风 ,地面、床架洒水等 ,均有利于自然降温。三、针尖菇套袋过早 ,或袋口扎得过紧 ,致使袋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菌盖得不到发育 ,便会产生这种情况。一般通过揭膜壮菇即能避免。四、开…  相似文献   

8.
袋栽香菇的菌块或脱袋菌丝筒表面,不断长出浓密白色绒毛状菌丝,有的长后倒伏,倒伏了又长。这种菌皮逐渐变厚,有的甚至不倒伏,转色不能进行,这就是“菌丝徒长”现象。  相似文献   

9.
菌蚊(又称瘿蚊)幼虫为白色,近似透明,头黑色发亮;成虫黑色栖息在杂菌和腐烂的材料上,在未播种的堆肥上产卵,当蘑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前,幼虫就开始孵化,出第一批菇前钻进菇柄和菇盖为害。其防治方法是:1、注意搞好菇房的环境卫生,防止菌蚊就近孳生。同时,栽培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死菇和老根等腐烂废弃物需及时清理。2、培养料尽可能采用二次发酵,菇房和覆土材料必须进行药物薰蒸,以控制菌蚊的卵、蛹和幼虫过早侵入菌床。3、菇房的门窗、拨气筒等要用塑料纱网或遮阳网封牢,网上最好刷上驱蚊杀蚊蝇的长效药物涂剂,以阻隔成虫迁飞入室。阻挡物需经…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之友》2010,(15):59-59
问:袋栽香菇菌丝生长异常是怎么回事? 答:袋栽香菇的菌块或脱袋菌丝筒表面,不断长出浓密白色绒毛状菌丝,有的长后倒伏,倒伏了又长。这种菌皮逐渐变厚,有的甚至不倒伏,转色不能进行,这就是“菌丝徒长”现象。  相似文献   

11.
《致富之友》2004,(3):28-28
菇螨也称菌虱、菌蜘蛛,危害多种食用菌。食用菌播种初期若发生菇螨危害,接种块的菌丝首先被咬,所以,播种后常不见菌丝萌发,稍后发生菇螨危害,菌丝被其咬断,引起菇蕾萎缩死亡,在子实体上发生菇螨危害被害部位变色或出现孔洞,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由于菇螨虫体小,肉眼不易看清,菇螨容易乘机危害菌菇。因此,在食用菌栽培管理中要留心观察螨情,及时落实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可能出菇.根据菌丝特性不同,该阶段一般需30 ~ 60天,大大延长了生产周期,以致生产安排上极不方便. 若对白灵菇采用短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人工调控措施,可大大缩短其后熟期.做法:先将温度调至30℃左右,使菌丝充分发育,然后降低温度,可将菌袋移入低温冷库,在0~10℃环境中维持15天左右,令菌丝体在相对不适条件下形成自我保护,从而加速其生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顾问》2010,(12):32-32
1.室内发菌。香菇从接种到生理成熟需60多天。接种后,应及时移入发菌室培养。菌袋呈“井”字形排放,高8~9层,控制室温25℃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下。接种后1~6天,菌丝处于恢复和萌发阶段,控制室温在28~30℃,此期菌袋遮光、不翻动、不通风。7~10天菌丝生长开始吃料,室温应降到26~28℃,每天通风2~3次,7天时翻第1次堆,即将堆好的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一、加入防污染物质。在配好的袋料中加入1%的石灰粉,能有效防止霉菌污染。同时,石灰粉遇湿能放出氧气,加速木耳菌丝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提高木耳产量。 二、进行灭菌培育。若用蒸锅对袋料进行灭菌,最好保持沸腾6~8小时闷一夜,否则灭菌不彻底,后期易污染杂菌。接种后要在黑暗中培养,避免过早见光;待菌丝长满后,即可进行3~5天较强的光照,促进耳芽快速形成。培养时在袋肩和棉塞上洒一层石灰粉,能有效  相似文献   

15.
1.症状菌种块萌发正常,吃料较正常偏慢,种块处呈放射线状生长,当菌丝长度在4~5厘米时,从种块开始菌丝逐渐稀疏,尖端菌丝较为浓密、浓白并继续发展,后边的随之淡化、稀疏,最后整个菌袋表面呈略灰白甚  相似文献   

16.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黄白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小平菇等。其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朵小形美,菇盖直径1~3厘米,有浅灰色和乳白色两种,菇柄粗壮,长2~3厘米,中实、色白。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是菌中新秀,颇受市场欢迎。秀珍菇属中湿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湿为20℃~25℃,长菇最适温度为18℃~22℃,8℃以上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原基分化。培养基含水量60%~65%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7.
正扭结出菇菌丝开始爬土时要轻微喷水,爬土快就要勤喷水,随着菌丝部位升高,逐渐加大喷水量。喷水时要结合通风,当菌丝爬土距表面1厘米时,把水打足达到最大极限,同时大通风降温,使料温控制在20℃以下,以便菌丝能有效扭结。控制好菌丝生长防止冒菌,一旦发生冒菌要加大通风降温,并喷洒0.5%石灰水。冒菌严重并形成  相似文献   

18.
答:胡桃肉状菌名叫“狄氏裸囊菌”,又称块菌、假块菌,因其子囊果成堆时呈胡桃肉或菜花状,故又称“胡桃肉状菌”或“菜花菌”,色浅黄至奶黄,老熟后呈浅褐,菌肉致密、柔软,压破后有腥臭味。该菌属土壤真菌,性喜高温、高湿,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6-28℃,气温低于111℃则很难生长。主要通过土壤携带、传播,在通风不良,土壤带菌,培养料处理不当(选用不洁料,未经二次发酵),  相似文献   

19.
双孢菇播种后,若管理不当,在生产上易出现一些问题,必须及时做到以下五注意: 1.菌种块菌丝不萌发。播种后,在正常情况下,3天内菌种块菌丝便会萌发。如果料温连续2~3天高于33℃,菌种块菌丝就会被“烧死”而不能萌发;料内氨气散发不彻底,菌种块在氨气的刺激下,不能正常萌发:如果室温高于30℃以上,菇房通风不够,菌种块菌丝因闷热而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20.
立冬后天气逐渐变冷,此期平菇管理重点是采用各种措施来提高温度,促使发菌. 1.采用袋栽.冬栽平菇,采用畦栽和床栽的菌床受环境温度(地温和气温)影响很大,菌床温度提高较难,保温不易.采用袋栽不仅料温容易提高,袋堆温度也便于保持,只要管理措施跟上,菌袋温度能够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低温对发菌速度的影响比较小,出菇时间也能有效控制. 2.集中式堆积发菌.无论是熟料菌袋,还是生料、发酵料菌袋,都要采用集中式多排多层次堆积发菌,以充分利用菌温促使整个袋堆温度升高.实践证明,在没有附加增温措施的情况下,生料、发酵料菌袋的自热升温效应比熟料菌袋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