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聂汉江  陈莹  赵辉  杨健  何珊 《水利经济》2015,33(4):62-65
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淡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特别是在海岛型城市,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势在必行。以海岛型城市舟山市为例,在调研舟山市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舟山市再生水、海水利用的管理经验,总结舟山市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的有效做法,指出舟山市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规划与管理、法制标准、融资渠道、优惠政策、技术研发与示范、市场化运行机制、宣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加,在北方缺水城市已成为景观环境和工业冷却用水的主要水源。以再生水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分析近年来再生水设施、设备生产能力和生产率变化趋势,从水源水量、终端用户、管网建设、成本水价、自身条件、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再生水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天悦 《水利经济》2014,32(4):16-20
面对现有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不足、非传统水资源发展滞后等问题,为了更好发挥非常规水源在保障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各级政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导性,探索可行有效的非常规水源财政补贴政策。基于我国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等城市非常规水源补贴的具体政策、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重点从补贴环节、补贴对象、补贴形式、补贴主体、补贴内容等5个方面,分别构建我国城市非常规水源财政补贴机制及其具体措施,旨在为依托财政政策加快推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炜 《水利经济》2011,29(3):60-63
分析了我国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完善法制,修订标准;加大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使用非常规水源;加强非常规水源的技术研发和试点推广;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以鄂尔多斯市为典型地区,针对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各种非常规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提出多种水源统一配置、联合调度的方案。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常规水资源(地表水及地下水)有限,通过实施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煤炭矿井水、淡化处理微咸水(矿化度2~5g/L)、开采岩溶水、潜流以及雨水利用等各种非常规水源的综合利用,2020年各种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可达到3.310亿m3,可有效增加区域可供水量,缓解区域供需矛盾,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研究提出的非常规水源利用策略对于我国西北缺水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山东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开发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优势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开发潜力巨大.加强山东省优势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是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推动污水资源化、提高污水资源化水平、创新污水资源化管理体制,提出污水资源化管理的市场驱动路径。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成本核算分析,在对现状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再生水使用量较大的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外部效益,首要考虑的是生态的补水效益、环境效益等,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是考虑重点,污水资源化处理的费用绝大多数由市政负担。在对污水资源化过程中,经过成本核算,认为财力雄厚的一线和准一线城市能够负担,而广大城市难以自行负担污水资源化的费用,对于引入社会资本降低地方财政负担和工业企业负担以及推动水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形成污水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提出政府确定产权和收益;构建再生水资产的交易机制;制定全国再生水利用目标;加强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合理设置再生水作为非常规水源统一配置体系的边界以及协调再生水利用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衔接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莹  赵辉  聂汉江  杨健 《水利经济》2015,33(4):50-52
进一步推进再生水的利用不仅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也依赖于再生水水价所具有的优势。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的价格差是促使用户接受再生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借鉴合理水价定价方法基础上,详细分析再生水合理价格构成与定价机制以及再生水的定价区间,分析常规水价与再生水的比价关系对再生水利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再生水等之间的比价关系,分类制定再生水定价,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围垦规模巨大,世界尚无先例。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是关键,而围垦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联合调度技术又是水资源保障关键技术之一。分析国内外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现状,研究围垦区水资源需求管理措施、盐碱环境下多水源多用户淡水资源联合调度技术以及围垦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沿海围垦区水资源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养殖在我国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就因其优起性状和低投入高产出等特点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局面,近两年来,由沿海逐渐向内陆纯淡水齐殖方向推进,也取得一定成功“南美白对虾属海水广盐品种,在实施淡化至纯淡水养殖中,易出现淡化养殖成活率低、蜕壳相对困难、商品虾虾壳薄脆绵软、虾体口感呈土腥味、同类上市价格相对不高等问题.为此,笔音利用浓缩海水晶加淡水仿自然海水的办法。使南美白对虾进入内陆纯淡水养殖,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以雨水、微咸水为主的非传统水资源研究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围垦区传统水资源紧缺,以雨水、微咸水为主的非传统水资源含量丰富的特点,提出围垦区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通过优化集成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技术,创建适宜于围垦区的微咸水高效与生态安全利用模式,推广微咸水资源化的生态安全技术。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结合试验区现状,制订了技术路线和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海水淡化是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了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从政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条件3个方面,构建了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影响作用权重进行了计算。以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为研究目标,对其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沿海省(区、市)开发利用海水淡化的潜力由大到小分别是:河北、浙江、山东、天津、江苏、辽宁、海南、广东、广西、上海、福建。最后,结合影响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从战略定位、试点示范、财政补贴、自主创新4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对江苏沿海围垦地区严重的淡水资源危机,以及国家沿海开发战略下复杂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如何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决策,更好地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已成为战略开发决策者的迫切任务。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设计沿海围垦区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框架,并对框架设计目标、主要内容以及预期成果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沿海围垦区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论文收集整理了全国11个沿海省市2007~ 2011年度海洋人才数量、人才结构与机构数量等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成不同要素.通过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根据各要素对总支撑力的贡献大小赋予相应的权重,然后计算出各类要素支撑力的得分.结果显示:山东省海洋人力投入总体规模支撑力和人员结构支撑力在全国11个沿海省市中处于第一位置,优势明显.山东省海洋科技人力综合支撑力排广东市之后,居全国第二位.虽然属海洋人力投入支撑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但山东省海洋科研机构平均规模相对较小的现象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淡水资源紧缺是江苏沿海大规模围垦与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建立更加高效、高保障度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增加水资源供给,合理利用水资源,将是江苏沿海开发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结合围垦区(包括人工岛)淡水资源的分布与关联,根据《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需要,研究蓄淡工程的类型、规模和布局(河口水库、河网节制闸、天然湿地、平原水库),确定蓄淡工程规模和优化组合方案,评估蓄淡工程综合效用和影响(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评价和利弊分析),提出兼顾供水、防洪、环保、海洋等行业需求的沿海围垦区蓄淡工程布局模式。研究改变现有基于陆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建立海陆结合的新型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成果不仅仅可解决未来江苏沿海大开发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也为解决今后东部沿海城市尤其是北方沿海城市水资源的匮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全国不同区域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期望为农业绿色发展以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借助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依据灰水足迹理论计算出农业灰水足迹,应用脱钩理论及其脱钩程度判定标准,测算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结果](1)我国的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西部最低;(2)我国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呈现阶段性并存在区域差异。2008—2015年四大区域普遍处于弱脱钩状态,但2016年之后,各个区域的二者脱钩状态开始呈现扩张性负脱钩,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趋于缓和。[结论]应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并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应对区域水资源绿色利用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