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出的影响受中国制度变迁、对外开放度、经济景气度等多因素影响,并因时而异。本文基于国际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理论,选取中美两国1996-2015年的季度数据,建立TVP-VAR模型,分析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出影响的时变特征与结构性变动,并从汇率和利率两个渠道进行解释。结果表明,1999年和2004年的正向刺激分别得益于逆向调控刺激信贷和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而当前全球经济依然疲弱,资本流出和美国进口需求下降的负面效应凸显,冲击表现为负。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和对美联储加息进行的预判给出中国对冲其负面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联储新一轮加息周期正式启动,我国面临的跨境资本流出压力增加。本文基于我国经济现实,构建开放经济两国DSGE模型,分析美联储加息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并从货币政策和跨境资本审慎政策“双支柱”视角比较分析我国应对政策的效果。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境外加息对我国主要经济金融变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国内短期资本外流增加,银行信贷约束收缩,投资减少,产出下降,国内资产价格和通胀率下降。央行通过降低本国利率或跨境资本准备金审慎政策加以应对时,会面临稳产出、稳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三难选择,但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调控,在降低境外加息冲击对我国不利影响的同时,改善宏观调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以来,因通胀持续上升,美联储开启了新一轮的快速加息进程。而叠加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本轮美联储加息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与前几轮加息周期有所不同。文章从汇率、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三个传导机制分析了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指出应关注金融市场间的波动溢出传染,并就防范应对美联储加息溢出效应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6年美国加息事件为背景,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小国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本文梳理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具体传导渠道,发现国外利率升高后,资本流动具有外部性,导致国内资产价格下跌,其通过金融加速器进一步使国内投资下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从而使得国内资产预期回报进一步下降,加剧资本外流。基于政策和福利分析,本文发现资本账户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国外利率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同时会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也会影响国民财富的最优配置。因此,最优的资本账户管理应同时兼顾宏观审慎和效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30个新兴市场国家1996~2015的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在美元加息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动通过利率渠道、汇率渠道、贸易渠道以及资产价格渠道进行传导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汇率和贸易传导机制是影响资本流动逆转发生的重要渠道;国内外利差和证券指数的回归结果不显著,即利率和资产价格传导对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动逆转的影响效果不明显。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联储从2014年1月开始逐步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标志着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可能通过实体经济、流动性、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传导机制,从货物贸易、投资收益、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跨境贷款、贸易信贷、大宗商品价格等渠道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分析了具体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期美联储停止缩表引起广泛关注。美联储停止缩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货币需求大幅上升,二是美联储控制短期利率的能力出现下降,三是美国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此外,美联储停止缩表还有助于继续发挥财政作用、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污名效应、降低私人部门安全资产的供应以及降低对美联储信用风险和银行清算风险。美联储停止缩表对美国和中国都会产生十分广泛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主要有:资产价格将获得支撑、投资可能出现过热、通胀可能出现阶段性上升、金融风险可能加大、美联储独立性可能受到影响、可能加剧收益率曲线倒挂;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人民币汇率压力有望缓解、资产价格可能上升、短期资本流入可能增多。因此,中国货币政策应保持定力,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的变化,防范资产价格暴涨风险,同时,应加强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8.
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货币政策冲击主要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对其他国家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作为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融资支持工具,贸易融资同样以美元为主导,其规模的变动将会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本文构建包含金融摩擦的IS-LM-BP模型,分析贸易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贸易融资的作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美元主导的贸易融资的引入会强化美国货币政策贸易渠道、金融渠道的作用效果,即会放大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国际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美国加息将抑制中国产出,推升中国通胀水平,考虑贸易融资后其对中国产出和通胀的影响将分别放大15%和11%,溢出的传导速度也将显著加快;在微观层面,美联储加息将显著抑制中国企业出口规模,降低企业投资和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贸易融资的引入同样会强化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积极推动本币优先的贸易融资有利于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郝大鹏  王博  李力 《金融研究》2020,481(7):38-56
本文构建包含国际投资者、外资企业和银行流动性冲击的DSGE模型来探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和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 美联储加息会导致我国产出、投资和通货膨胀的下降、汇率贬值、国际资本外流和银行系统流动性紧张。随着金融摩擦程度的增加和银行杠杆率的上升,美联储加息对我国产出、投资和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增强。(2) 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会直接导致外资企业的投资、劳动需求和产出的下降,并对我国总产出、总投资和资产价格产生明显的负向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剧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3)为应对美联储的利率变动,适当限制国际资本流动能有效稳定我国经济波动和改善社会福利,而实施固定汇率和央行盯住美国利率的政策会加大宏观经济的波动,并导致社会福利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角度讨论了金融中介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政策利率将货币政策目标精准传递至实体经济的效率较低;外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汇率调整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传导存在时滞.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些优化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其货币政策调整势必对我国产生溢出效应。在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本文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资产价格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我国及时调控和降低国内经济波动。通过构建DCC-GARCH模型和TVP-VAR模型,本文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与中国资产价格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相关性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而变化。短期内美联储加息或缩表会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带来明显的负向冲击,但在中长期对国内资产价格产生的冲击有限。本文的研究对于加强我国宏观调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潘伟 《金融与经济》2021,(7):38-46,90
根据美联储数据特征构建LT—TVP—VAR模型,从加息和缩表两个层面实证研究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将主要通过流动性供给冲击和跨境资本流动渠道导致我国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上行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有限;美联储缩表的目的是回收过剩流动性,并促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短期内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其长期外溢效应取决于缩表的速度和力度.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市场外溢影响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要积极应对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外溢效应,提升金融市场应对非预期冲击的能力,防范外部冲击造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3.
张晶晶 《新金融》2013,(12):33-37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0年以来美国以宽松为主的货币政策,剖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汇率、利率和流动性的传导渠道;分析了其对中国经济金融状况的影响,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压力加大、投机趋利性资金流入增加、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化进展的视角》张龙清著本书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入手,分析论证了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流观点、货币传导渠道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方法以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包括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情况对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汇率渠道、预期渠道以及货币传导机制整体效应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整体影响情况:最后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就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微观溢出效应的两国开放经济模型,提出企业结构性去杠杆需考虑开放经济因素,并在模型中引入企业融资约束机制,利用2002年第四季度-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沪深A股1023家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两类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美联储缩表在初期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程度较大,但不存在长期溢出效应;而加息在初期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对我国企业杠杆率存在长期溢出影响。在溢出方向上,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显著降低我国企业杠杆率。在溢出结构上,企业融资约束越严重,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溢出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剖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汇率、利率和流动性传导渠道;分析了其对中国经济金融状况的影响,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压力加大、投机趋利性资金流入增加、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出台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2022年3月以来,受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美联储先后进行加息、缩表的政策操作,正式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一方面引发全球其他经济发达体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加快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导致新兴经济体出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和进出口受损等情况,并对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重大冲击。目前,在多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需要警惕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通过利率、汇率以及流动性等渠道产生的“外溢效应”,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影响。建议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一项原则”,防范资金跨境流动和汇率“两类风险”,统筹实施统筹经济与金融、内部与外部、发展与安全的“三对关系”,积极应对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溢出效应,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定物价、经济增长、风险防控等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文韬 《金融论坛》2021,26(4):33-45
本文基于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利率、信贷、汇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应;银行信贷和利率渠道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和物价影响的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汇率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物价影响的方向和幅度均存在非对称性;股票市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除对个别区域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有一定影响外,对大部分地区影响幅度不大,但区域非对称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TVP-SV-VAR模型分析地缘政治风险向短期跨境资本传导的主要渠道,并利用DY溢出指数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时变溢出效应进行测度,研究地缘政治风险溢出与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其他投资等渠道下资本流动的关联。研究表明,地缘政治风险对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时变的短期负向效应,并通过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向我国资本市场传递溢出效应;当地缘摩擦加剧时,政治风险会基于市场互联不断传染放大,造成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资本市场子市场的跨市场溢出。建议相关部门强化外部冲击的宏观审慎研判,持续完善外汇交易真实性审核和实需管理,从优化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配置和稳慎推进债券市场开放两方面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弹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一个标准的开放经济模型,引入外部融资溢价机制和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刻画了中国的金融摩擦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刺激下,投资效率冲击如何通过金融摩擦的放大效应将经济波动扩大至实体经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一个存在金融摩擦的开放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负向外部冲击会导致资本预期收益率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在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和银行"惜贷"加重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整体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出现下滑,从而凸显了金融摩擦的放大机制对宏观经济外部脆弱性的强化作用。为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这一强化机制的存在,避免国内的资产价格受美联储加息政策的过度影响,并由此加重实体经济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