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在我们施工企业的施工班组中出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由于个别施工班组管理不善,出现了经济效益“滑波”,越是经济效益差,职工们的积极性越是“提”不起来,职工的干劲越是“提”不起来,生产越是搞不上去的“恶性循环”现象。一些人混日子,消极怠工,热衷于搞第二职业,而无心干好本职工作。个别人员流露出心中无“盼头”,脑中无“想头”,身上无“干头”思想。这虽然是个别施工班组的个别施工人员,但也反映了一部分职工的实惠心理。笔者从施工企业内部状况的角度认为,当前影响职工积极性发挥的因素大致有以下方面:一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因素,如:物价上涨过猛、社会分配不公,以权谋私,官倒现象等等。职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苦于一辈子,不如乱倒一阵子;乱倒一阵子,又不如官倒一下子。”二是施工企业  相似文献   

2.
<正>《左传》载,郑国民众常到乡校议论朝政,郑国一些大夫认为此举不妥,建议主持国政的子产把乡校毁掉,子产不同意。于是,便发生了争论:"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论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相似文献   

3.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总结自己得天下经验时讲:“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输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肖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能用各种人才,项羽连一个范增也容不得,刘邦因而战胜项羽.这是历史的经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看到有的领导者政治立场坚定,也有能力,年富力强,就是容不得人,不论在哪儿工作,领导班子都弄得疙疙瘩瘩,七股八叉.结果本人功败,党的事业也受损失.这是现实的教训.古今领导实践都证明容人意识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那么容人意识应该有哪些内容呢?  相似文献   

4.
《施工企业管理》2011,(4):91-91
【原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相似文献   

5.
在战争后勤保障上,《孙子兵法·作战篇》提出了一个著名论点,叫做“因粮于敌”或者“务食于敌”。孙子指出长期战争,必然会给国家造成“力屈、财殚”的恶果。所以,只有做到“役不再籍(不再次征兵),粮不三载(粮草不再从国内运送);用取于国(武器装备从国内取用),因粮于敌”,才能保证“军食可足也”。“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六十四斗),当吾  钟;(同萁豆)秆-石(一百二十斤),当吾二十石。”“因粮于敌”或“务食于敌”这一策略思想,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国家财政经济造成的损失,又是一种经济实惠、确保战…  相似文献   

6.
选才、用才与育才是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战略问题,是否善于发现、使用和培育人才是企业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自己论兵打仗不如韩信,论管理钱粮不如肖何,论运筹决策不如张良,“三者皆为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者”。这说明领导者不一定非得事事比别人都强,但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有超群的识人、用人才干,这是做好领导工作,保证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句古训:叫做“老爷好见,舅舅难见”,这其中的含义,无非是说“高”官、大“官”好见,“小官”、“芝麻官”难见。本人从最近拜“官”的经历中,对这句古训颇有感悟。科级,在中国行政编制的台阶上,乃属最基层的干部,其职位比过去人们说的“芝麻官”还要低一格。倘若在今天的大机关,这个层次的人员属于那种不显眼的小角色。然而,作为县级的科级干部,除了机关之外,大都是些堂堂正正的某某局长,某某总经理了。县城(包括县级市)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是一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所处的行政地位和作用自然十分重要。我国有2000多个…  相似文献   

8.
有的人一听见别人的牢骚就不高兴。这种对待“牢骚”的态度欠妥。 《晏子春秋谏纳篇下》曰:“下无言则吾谓之喑,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喑,非害国家而如何也。”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群众发些牢骚,说点怪话其实都是正常的。这说明群众还在关心我们的工作,只不过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要改进就行。相反,如果整个单位 “鸦雀无声”,听不到一点牢骚和怨言,那就令人深思了。 唐太宗问魏征:“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魏征答曰:“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远疏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而不敢言,所以相…  相似文献   

9.
论信 针对春秋末年社会失信现象极为严重的情况,孔子十分重视“信”的道德思想。仅在《论语》一书中,“信”字就出现了三十八次。就“信”之内涵而言,除了“信心”(如《公冶长》篇云:“子(孔子)使漆雕开仕(做官),对曰:吾斯之末能信(信心)。子(孔子)说(高兴)。”)、“相信”、“坚信”、“信仰”(如《述而》篇曰:“信而好古”;《子张》篇曰:“信道不笃;”《泰伯》篇曰:“笃信好学”;《宪问》篇曰:“吾不信也。”)之外,主要的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清官名臣部熟谙“官箴”,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刻着,记着,念念不忘。 所谓“官箴”,就是劝诚做官的警句名言。朱镕基总理曾在多次讲话中提及并希望领导干部记住并身体力行的“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便是“官箴”  相似文献   

11.
不专业     
“跨界”大概是“不专业”的社会里最时尚的一个词汇。在一家比较难以找到的小餐馆里的一次朋友之间的聚会,让我感到“专业主义”仍然是我们非常稀缺的一种精神。坐在相对简陋的饭馆里,品尝着朋友推荐的据说是“别有风味”某某特色菜品,还要忍受因为抽油烟机罢工而弥漫过来的呛人的油烟味儿,想不清楚为什么一定要选这么个地方相聚。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同志以建立新中国的实践证明了领导者最重要的两条就是决策和用人。决策对于一个一把手来说,确实至关重要。而求贤用才,知人善任,又是一把手能否成就大业的关键。古今中外有远见、有水平的领导者都懂得用人的重要,历史上每个开国皇帝无一不把举贤、用贤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明朝皇帝朱元津说:"才者,国之宝也。"汉高祖刘邦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相似文献   

13.
在沿海港口防波堤工程中,施工方法不外两种:一种是陆上推进;一种是水上施工。而在环渤海淤泥质海岸上防波堤施工中,陆上推进无论从速度上还是经济效益上都不如水上施工,而作为水上施工中的一个特定的施工环境,“坐滩执石”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坐滩抛石”,顾名思义即船舶搁浅于水底进行抛石。由于此时船舶会承受巨大的破坏性荷载,很容  相似文献   

14.
荀子确实有“羞言利”的主张。而且,中国古之士大夫,今之知识分子也确实保持着“羞言利”的传统。很多人据此批判荀子反对商品经济,其实是误解。 《荀子》一书可以证明,荀子很拥护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市场经济。他说只有这种交易,才使水泽里的人不砍伐而有木材可用,山里的人不打鱼而有鱼吃,农民不做工匠的活而有工具可用,工匠、商人不耕田而有粮食可吃(《荀子·王制)》。葛子还主张减少田税和关税,对农业和商业予以扶持(《荀子·国富》)。而且,他也很尊重商人,说论种地,“君子不如农人”;论经商,“君子不如贾人(商人)…  相似文献   

15.
李新民个子不高,声音洪亮。他敢打敢拼,信念如铁、意志如铁、干劲如铁,是名副其实的“铁人”。“井就是我的命,油就是我的魂。”这是李新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石油工人的铮铮誓言。他把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品格,融进了血液里。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常会发现,在安全检查考核记录中,许多项目都是某某上杆不戴安全帽、某某登杆不系安全带等,似乎违章现象仅仅发生在戴蓝帽子的普  相似文献   

17.
严学锋 《董事会》2013,(11):80-82
做除法是基于国企改革发展阶段的一种现实选择,股权优化的效果可能并不如大力度引人民企、外资,但在一些情况下效果类似“改良”  相似文献   

18.
在自身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秦义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予帅以正,孰敢不正。”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懂得,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得清清楚楚。不是看你如何讲的,而是看你怎么做的。你讲得好,不如你干得好;你讲一百遍,不如你...  相似文献   

19.
知如海,书如林。读书,如果采取“拣到篮里就是菜”之法,见到书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这就势必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俄国著名学者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我们要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可见,在书林中挑选读物时必须讲究“精”。大凡书籍可分为四类,读者宜以不同的态度妥善处之:一是值得精读的,宜慢加咀嚼,务求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二是可供参考的,可阅读浏览,作一般了解;三是无参夸价值的,可一目十行地进行泛读,读罢即可弃去;四是谬误百出的,宜弃置不…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一则《“彪悍抢修哥”裸身跳臭水沟修电缆》的帖子在网上一出现,即受到万千网友的追捧。这位网络红人“抢修哥”就是武汉供电公司汉口分公司电缆检修工刘跃青,一时间被人们赞誉为当代的“铁人”。感同身受,颇受启发,刘跃青所体现出的“铁人”精神为吾等供电员工爱岗敬业、吃苦奉献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