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文章采用中国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主要受政府卫生投入、医疗保险参保率、卫生资源供给以及少儿抚养比等因素影响,而老年抚养比、医疗消费价格指数、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现阶段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人口老龄化、住房支付能力和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量人口老龄化、住房支付能力与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老年抚养比促进了本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但是对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影响弱。少年抚养比和住房支付能力均促进了本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抑制了经济发展情况相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加入交互项后,老年抚养比改变了住房支付能力对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作用,对本省、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抑制作用。少年抚养比强化了住房支付能力对本省、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促进作用。为此,应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平衡区域住房差异化消费。  相似文献   

3.
以生命周期假说为依据,通过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因素,构建了消费理论模型;利用2003~2011年的浙江省地市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少儿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少儿人口抚养比对农村居民消费呈显著的负向作用,少儿人口抚养比每增加1个单位,消费将平均减少0.044%;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农村居民消费呈显著的正向作用,老年人口抚养比每增加1个单位,消费将平均增加0.76%。当前浙江省少儿人口抚养比呈递减态势,而老年人口抚养比则呈递增态势,两者协同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建立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和杜森贝里消费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对平均消费倾向等变量做Logit变换,建立了Logit平均消费倾向模型.然后,利用1992-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等样本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国民储蓄行为的机理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储蓄的滞后是城镇居民储蓄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方式是二阶滞后的;暂时收入对储蓄有显著正影响,持久收入对储蓄的影响为负而不显著.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具有正影响,少儿抚养比则具有显著的负影响;社会保险支出水平对居民的储蓄没有显著影响,导致社会保障的虚置.消费的不确定性对储蓄的影响显著但较弱;地区虚拟变量对中部有显著性影响,对西部则没有;真实利率对城镇居民储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我国1997-2005年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及其他相关数据,通过标准差变异系数和个人年平均消费倾向两个指标,分别对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引起平均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的反方向变化.在对计量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消费函数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建立了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发现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各自的收入和消费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这种关系由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而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不足才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因此扩大农民消费需求的政策着眼点应当放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方面。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其消费需求疲软主要是边际消费倾向较低造成的,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以刺激城镇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居民部门高储蓄、低消费困扰中国经济.笔者采用197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ECM模型方法,通过研究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的关系,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探索居民部门高储蓄的原因.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少儿抚养比下降提高居民储蓄,老年抚养比上升降低居民储蓄,少儿抚养比的影响较老年抚养比大,约是老年抚养比的3倍;从影响时间上看,少儿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是长期影响,时间长达20年.  相似文献   

9.
李强  冯中朝 《财经研究》2002,28(6):53-59,67
本文基于城镇居民的经济人、人性不耐及追求资产效用最大化的假定,重点分析影响城镇居民投资行为的金融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及分配制度等外生性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通过设计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投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投资倾向、平均安全投资倾向平均风险投资倾向、边际安全投资倾向与边际风险投资倾向等几组指标,利用武汉市历年来有关数据资料,对外生性因素作用下的城镇居民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ELES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相关数据,并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及收入弹性等系统分析,揭示市场经济加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和信息观念,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 需求将呈现的消费趋势及消费新热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作了改进,用改进的ELES模型和面板数据估计出我国城镇居民2002年~2005年对各类消费品的基本需求,分别计算出各年各收入组对各种消费品和全部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各年平均、各收入组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对各类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以来 ,我国政府竭尽全力 ,刺激消费以拉动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 ,尽管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但总起来看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笔者认为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这些政策主要是围绕城镇居民制定的 ,而我国现阶段城镇居民消费倾向较低 ,储蓄倾向较高 ,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较高 ,但没有具体措施来引导、刺激农村居民消费 ,所以消费市场迟迟不能启动。一、城镇居民消费倾向1 消费结构升级导致较低的消费倾向。①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已基本拥有。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已趋向饱和 ,消费增长空间不大。②旧的消费需求已基本满足 ,新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镇化以有效启动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战略目标,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城镇化过程显著地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总体上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农村居民。当前应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最大可能地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和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居民消费率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少儿抚养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老年抚养比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造了包含人口抚养比的消费模型,研究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选取湖北省1990-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支持了生命周期理论的结论,人口抚养比的变化是导致湖北省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施雯 《经济师》2003,(5):26-26,28
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还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 ,认为收入水平的差距、物价水平的高低 ,消费信贷的发展以及预防性储蓄动机四个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抚养比对出口的总体影响并不显著,但当区分出口的"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效应"后,前者对出口的影响为负,而后者的影响显著为正。抚养比在纵向上通过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影响经济增长,在横向上通过影响供给和需求引起经济增长速度发生变化。总抚养比对人均消费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老年抚养比对人均消费的影响显著。总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少儿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中国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大陆各地区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尝试对多种非线性模型形式进行回归估计,并根据判定系数大小确定最优的函数形式,进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对房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平米房屋竣工造价、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土地购置面积、少年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并在分析这些因素的未来变化趋势后认为,如果未来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保持土地供应的适度增长,房价上涨的速度将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处于较为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中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影响因素。估计结果表明: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医疗消费价格指数均与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正相关。而GDP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人口抚养比率的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导致了经济增长率的需求变化,人口抚养比提高,抚养负担加重,导致净收入减少,进而引起消费需求降低,萎缩的消费需求制约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缺乏投资需求就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为了分析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本文采用了VAR模型来进行经济分析,并讨论和研究的抚养比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揭示了人口抚养比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实际程度,为长期经济增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持久性动力。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均有不断增加,但平均消费倾向却呈下降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民众收入增长缓慢、物价指数不断攀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未来预期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树立藏富于民理念、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政府在教育医疗领域的投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等,既是关注民生的政策需要,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