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凯 《中国西部》2012,(21):140-142
“没关系的,段老师。现在的我对进入实验班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了,要让我真得离开您、张老师、霍老师、还有其他老师,我还真舍不得呢!”段老师有些感动。“老师,我已经适应了普通班的学习生活,您就放心吧,明年的中考我肯定不会让老师们和我的母亲失望的。”晓雅边说边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段老师笑了,抚摸了几下晓雅的头,然后伸出自己的小手指:“敢拉钩吗?”“当然了。”师生俩快乐地将两个小手指紧紧地扣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曹秀玲 《魅力中国》2010,(7):178-178
一天,读六年级的儿子回家后,急冲冲地对我说:“妈妈,快点,我要在你那儿背书!我们老师说的}”我高兴极了,赶快接过书,生怕耽误了这大好时光。因为我平时主动陪他读点课外书,他就满肚子不高兴,今天竞对背书这样积极。“背啥?”“背中心思想。”“啊一一,中心思想?没搞错吧?!”“没有!快点呢,我背呀!老师说的。”为了不打消他背书的积极性,还有师命难违呀,我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他背下去……  相似文献   

3.
曹秀玲 《魅力中国》2010,(3):178-178
一天,读六年级的儿子回家后,急冲冲地对我说:“妈妈,快点,我要在你那儿背书!我们老师说的}”我高兴极了,赶快接过书,生怕耽误了这大好时光。因为我平时主动陪他读点课外书,他就满肚子不高兴,今天竞对背书这样积极。“背啥?”“背中心思想。”“啊一一,中心思想?没搞错吧?!”“没有!快点呢,我背呀!老师说的。”为了不打消他背书的积极性,还有师命难违呀,我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他背下去……  相似文献   

4.
温暖     
我的儿子问爷爷:“您有皮球吗?”爷爷说,“没有”。不料儿子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问了4次。爷爷挺纳闷,于是在连续回答了4次后反问一句:“你为什么老是问这个?”孩子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为什么?”“因为,您的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好看。”  相似文献   

5.
最难的学问     
一位年轻人兴冲冲地向他的老师讲述自己的出游经历:“最近,我在喜马拉雅山遇见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能看到不可预测的未来,还把自己的这套绝学传授给了弟子。先生,您也懂这个吗?我真想学。”  相似文献   

6.
小丑送快递     
快递员您一定不陌生,但是如果当您打开门,看到一个身着滑稽装、红鼻子花头发小丑手捧着快递给您的物品,您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惊喜?好笑?感动?兴奋?在80后大学生老板徐琳琦看来,只要是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那么他的这个“小丑快递”就成功了一大半。  相似文献   

7.
杨云 《魅力中国》2013,(19):188-188
“老师,您说我有绘画天赋吗?学美术将来能有出路吗?”一节素描课中,一位学生问我。我听后稍微思索了一下,肯定的回答他:“看了你的作品,我感觉你很有绘画天赋,若不断的努力学习将来说不定会成为一名画家呢!”在以后几年的专业学习中我不断鼓励赞许他,他在这些肯定表扬声中不断地进步,不断的提升,绘画作品、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道:您的新书《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首次对两岸故宫文物藏品进行梳理,并向社会公布,能否谈谈这部书的创作背景? 郑欣淼:背景就是近年来故宫学的研究,“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都是故宫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今天你‘淘课’了吗?”今年以来,哈佛、耶鲁等国外著名大学的公开课悄然在网络上流行,并南此催生了以年轻人为主的“淘课族”。为什么“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国外高校“名嘴”“火爆”,值得盛产“逃课族”的中国高校深思: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相似文献   

10.
《当代陕西》2011,(5):45-45
“您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您对自己的幸福指数怎样评价?”“您的职业自豪感程度如何?”一套设计巧妙、涉及职工心理状况、健康情况、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价值取向、安全压力、休闲娱乐等40多项内容的调查问卷在西安西站2000多名干部职工中激起波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2013,(9):125-125
最让人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作为老师的您有没有如此头疼过?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2.
曾一  若诶 《中国西部》2011,(16):72-77
暑期将过,又到中小学录取时,您是一个面临升学的孩子?还是这样孩子的家长?或许是一个关注教育的人士。您是否面临“择校”这个问题?对于“择校”热这一现象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相似文献   

13.
说话     
《中国报道》2010,(5):16-16
“我想知道,您熟不熟悉农村生活?您有没有过?如果没有发言权的话,那考虑好再说。”  相似文献   

14.
鲍瑞燕 《中国西部》2013,(30):96-97
“老师,枯叶蝶是蝴蝶还是叶子啊?”下课了,一位男生跑来问我,我愣了一下,马上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凭着前几天刚看过的一本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的印象,自信地回答他,“是蝴蝶呢!”此时,旁边的另外一个男同学说,“喂,鲍老师是数学老师啊!”我想他是在提醒问问题的同学问错了对象,呵呵,大概也在怀疑我提供的答案的准确性吧!为了打消这位同学的顾虑,于是,我再次努力搜索脑中的记忆,特意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为什么枯叶蝶像叶子等,听得这些小家伙们为之一振,并随之雀跃,纷纷围着说:“鲍老师,鲍老师。你不光懂数学,连这个你也懂呀!”  相似文献   

15.
记者:今天是2012年6月27日,是江上舟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社会各界都在纪念江上舟先生,对他的评价很高。沈教授,您是江上舟先生的生前好友,听说您对江上舟先生的评价是“杰出的战略产业家”。您为什么做这样一个评价,您又是如何定义“战略产业家”这一新概念的?  相似文献   

16.
殷翠云 《魅力中国》2011,(14):215-215
初中思想品德课知识点少,理论化低,需要老师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进行“膨化”。那么怎么“膨化”才能受学生欢迎?才能提高实效?“一支粉笔一张嘴,45分钟灌到底。”不行,现在的“一只鼠标一张布,上课只知道看屏幕。”一样不行。  相似文献   

17.
张程 《新财经》2008,(7):58-58
慈善不是赎罪 《新财经》:北大一百一十周年校庆,您被评为“十一大杰出校友”,但很多人只承认“十大校友”,认为您是拿钱砸出来的,因为,不久前您给北大捐了一个亿。对此,您怎么看?  相似文献   

18.
悠幽斋     
《广西经济》2009,(6):64-64
茶杯架 顾客:“喂,是技术服务部吗?” 技术员:“是的。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9.
马玉国 《魅力中国》2013,(11):201-201
在数学教育界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台湾一位学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二年级小学数学题: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参加测试的台湾学生有2/3的人答案是43岁。测试大陆的学生时,竟有88%的人答案也是43岁;因为他们认为此题不可能加,所以只能减,而不敢写上“此题不能做。”这是一则笑话,然而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八年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则笑不出来,因为这则笑话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之一代当老师的,从小当学生时,就崇拜老师、服从老师,很少敢挑战老师的权威,也不敢讲自己的思路。长大当了老师,也觉得学生服从我,崇拜我,把我讲授的内容听会,练会,考个高分,课堂纪律好,就很有成就感。比如学了“笔算除法”,老师讲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我们的学生有向老师提出:“笔算除法能从低位除起吗?”。如果还有学生再提出一个高智商的问题“老师,笔算加法、减法、乘法都是从低位算起,为什么笔算除法就一定要从高位除起呢?”这时,会不会有的老师已经很不耐烦了。会说:“你怎么事那么多,书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教你怎么算,你就怎么算。”如果真的老师这么说,试想一下,今后,这个孩子还敢“异想天开”吗?还敢“思维和创新”吗?慢慢地,在学生的心中,就会逐渐形成听老师的没错。这就是中国学生,很听话,很刻苦地去记忆、模仿,就是不敢自主地思考和质疑,没有了疑问哪会有思维呀,没有了思维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相似文献   

20.
这次会议主题是教师本领“恐慌”,到底谁在“恐慌”?是一线教师?还是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在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老师们并不恐慌,在面临社会发展新要求,教育发展新要求时,他们表现的似乎比较平淡。在与老师谈到新高考改革即将来临时,他们表现得并不“恐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