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批判完美     
《商界》2005,(9):5-5
有多少公司把追求完美作为公司宗旨?又有多少人把追求完美作为毕生的信念?企业执行的首要目标是追求优秀、追求卓越,而不是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的人给自己所认为的完美赋予了绝对的价值,因此在他们的脑子中,不完美就没有价值.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带有某种程度的自我强迫症。  相似文献   

2.
个人认为,成功的广告有三个维度,也就是广告人俗称的“三围”:策略、创意和执行。 策略是走路的原则,创意是走路的艺术,执行就是客观的走路的行动。如果把此“三维”比作彼“三围”,那么,我认为策略是腰围,是支撑一个完美广告的中轴,也是连接创意和执行的中心,“腰”直不起来,另两围再完美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3.
《新财富》2010,(2):123-123
聆听驾乘者需求,满足更多期待——这是“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的思想源头,也是LEXUS雷克萨斯向完美出发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追求完美本身也是一种美,并且会比单纯的美更动人。而朱学华的故事,是用“追求完美”贯穿的。朱学华站在我的面前,一袭灰色的衣裙,衬托出她肤色的白皙和身材的健美,精心修剪的短发透出端庄和妩媚。其实,朱学华内心的昂扬、自信,远比眼前的柔媚来得多。而两者的结合恰恰是一种没有掩饰的真实,也是难得的潇洒。当最棒的“剃头匠”1980年,朱学华高考落榜,本想再考,可此时,父亲病故,看着伤心欲绝的妈妈,懂事明理的学华不忍心再把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一人身上,她放弃了考大学的理想,不情愿地做了“剃头匠”。当时,有的同学见了面…  相似文献   

5.
言中  任利波  陈小明 《糖烟酒周刊》2005,(10):B026-B026
一位营销人常说“天下大事做于细,天下难事做于易”。想想,的确如此。营销注重品牌,品牌注重包装,包装注重设计,设计追求完美,完美体现于细节。包装设计要做的就是将产品本身特有属性的细节,通过色彩、图形、商标、文字及构成细腻地表现出来。在形式和内容趋同的包装中,对设计元素精雕细琢,常常能得到更加高贵、大气的效果。优秀的包装不等于高档材料的堆积,能做到“抛砖引玉”、“细节取胜”才是设计的至高境界。“完美体现于细节,细节创造完美”,这是设计的个性与精髓。  相似文献   

6.
拍照的时候喊“一二三”,大家一起“茄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问题就出在到“三”的时候总会有人坚持不住,上眼皮找下眼皮,又是闭目状。终于有位摄影师换了一个思路,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他请所有的人先都闭上眼睛,喊到“三”大家一齐睁眼。果然,一个闭眼的也没有,全都神采奕奕。这就是逆向思维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物价工作与国计民生、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它们互为作用.互为支撑,缺少了哪一项,都会成为一首不和谐的歌、一幅不完美的画、一条不通畅的路、一湖不清澈的水。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即从微观来看,物价部门仅仅是一个代表政府管理市场价格的职能部门,称为物价工作:从宏观来看,物价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经济建设,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此时的物价工作就不是“小物价”.而是“大物价”。“大物价”的理念,由此便升华起来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饭店世界》2006,(6):6-6
如果我们只追求幸福也就罢了,难的是我们实际上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幸福”的相对性,使绝大多数人感到自己“不幸福”。真正聪明的人未必要成为阿Q,而是应该建立一个自我感受的“坐标系”。而不是无限制的攀比。  相似文献   

9.
日前,《法制晚报》的一条“200万元的宝马换不走一辆‘白金人’的消息,震惊了国内外,自然也震得收藏界人士瞠目结舌。那辆“白金人”收藏老是谁昵,200多万人民币的“宝马”车竟换不走他持有的一辆。白金人“自行车”的事例又说明了什么呢,就是被誉为“自行车收藏大王”的王明玺。家住北京市丰台区铁匠营的王老,自年轻时就喜欢收藏自行车,而这个“喜欢”则是来自干他自小在长春和成机器厂学徒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0.
胡忻  宋亮摄 《浙商》2013,(19):44-49
电子商务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浙江,政府正大力提倡“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的“四换”新策略,电商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1.
与狼共舞     
这是一个进行了三十年估计还要持续三十年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末始于国民经济崩毁前一刻所引发的“开放改革”,其背景就是许多产业既无资金也无技术,更无人才.要生存、要发展、要避免被“开除球籍”,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祭出“以市场换技术”、“以劳力换资本”的策略.这一点,有点像当年老蒋抗战时期所谓的“以空间换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丁邦清 《广告大观》2008,(4):137-137
推行品牌管理制度化,首先应该是给品牌管理“立法”,这样品牌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没有品牌立法.品牌就像行驶在一个没有航标的航道上。如果遇到经验丰富、目光锐利的船长,可能一时平安无事,如果换了一个新手或是悟性差的,就可能马上触礁,船毁人亡。  相似文献   

13.
《浙商》2009,(6):99-99
在LEXUS雷克萨斯家族中,兼备豪华轿车舒适性与SUV越野性的RX系列豪华SUV,以其强劲的动力和精准操控,成为豪华SUV领域中的完美之作。自1998年面世至今LEXUS雷克萨斯秉承“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的理念所打造的每一款RX车型,都以其优雅舒适以及卓越的性能表现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杰作。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不迅速改变,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历史的脚印。” 百事公司首席营销官DaveBurwick在讨论更改百事包装瓶的会议上如是说。之后,以“乐观主义”为主题的百事换标运动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5.
在《老子》一书中,老子首先提出了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道”。“道”的运动规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实际上也是老子的处世方法。《老子》中所论及的“无为”、“不争”等.均是“弱者道之用”方法在治国、国际关系领域的具体运用。老子的方法论,基于哲学的分析,落实于具体的实践,实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组织的学习     
心理学家曾为此做过一个试验。把五只成年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放一串香蕉,然后连接了一个自动装置——猴子一拿香蕉,就会有水淋到身上。先有一只猴子去拿,愤出的水淋到了所有的猴子。每个猴子部试过以后,有了一个共识:不能拿那串香蕉。后来.管理员领走一只成年猴子.换了一只小猴子进来,小猴子去拿那串香蕉,其他的四只猴子怕被水淋到,就冲上去打它,所以它不敢再去拿那串香蕉。后来又换进来一只小猴子,要去车那串香蕉,四只猴子去打它,这也包括那只“无辜被打”的小猴子,它冲上去的时候显得更凶狠。最后,当笼子里是五只小猴子的时候,它们谁也不再去碰那串香蕉。组织里很多“潜规则”(在组织学习理论中被称为“心智模式”)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称之为“潜规则”,是因它是在不被察觉中生成的,而且越来越稳固。它成为一个组织的“场”,强有力地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但又看不见摸不着。处在这种魔咒下的组织,往往既没有愿望也没有能力打破这个魔咒,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在这种魔咒驱使下舞蹈,他们本来具有的潜在的创造力无法发挥。有幸的是,借特定的技术——通过组织“集体心智上”的学习、对“系统整体性”的学习以及面对未来的“预应式学习”,而非五花八门的培训式的“学习“,我们是可以解开这个魔咒,让组织克服“集团化弱智”和“制度性癫狂”的。  相似文献   

17.
“有好产品、好网络,就是招不到合适的业务”,“公司简直成了黄埔军校,业务成熟一个跑一个”,“团队人员1年之内换了80%”……这是老板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经销商管理中最为苦恼的问题之一。其实,一个公司的团队是培训出来的,成熟的业务人员是管理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笑一笑     
《光彩》2004,(7)
换个位置彼得上课开小差在班上是出了名的。老师批评道:“彼得,你上课总是不专心,身在教室,心却在操场上。”彼得回答道:“老师,我换个位置就好了。让我人在操场,心便在教室了。”照看妹妹一个男孩在他的父母到镇上采购时负责照看他的小妹妹,他决定带她一同去钓鱼。“我再也不照看她了。”晚上他告诉母亲,“我一条鱼也没捉到。”“是吗?下次我保证她会很安静,一条鱼也不会吓跑。”母亲说。男孩答道:“不是,她把鱼饵都吃了。”动物之最老师在讲台上要小朋友发挥想像力,把自己认为最特别的动物写下来,再加以修饰。不一会儿,一个小朋友交卷了,…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浙江省在旅游行业内开展了“创建绿色饭店”的活动,之后,“绿色饭店”的创建活动在全国得到广泛的响应。刨建“绿色饭店”的主要目的是在行业内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真正的环保型的饭店也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概念,它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的标准或样板。所以“绿色饭店”的创建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它应成为饭店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认为,几年来我国饭店业在创建“绿色饭店”实践中存在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20.
“全内置”与“超轻薄”即是矛盾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毕竟用户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厂商们主推这两种产品的时候也总拿“个性化、适用范围不同”将其互相区分开来,其实用户除了个性化之外,更努力追求的却是完美,两者的统一是必然的,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最终结果也正是“全内置”与“超轻薄”的完美结合。2002年下半年,“全内置超薄”成了众多笔记本厂家产品线策略会议中的主要议题,“全内置”与“超轻薄”双足鼎立的时代也行将过去。在Intel和各家笔记本电脑厂商的共同努力之下,趋近完美的笔记本电脑产品终于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宠儿。本期将就全内置轻薄笔记本电脑产品、采购注意事项做进一步的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