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市场生产端与消费端构建数字经济碳减排的理论框架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碳减排效应,且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在数字经济的三个子维度中,信息化发展、互联网发展对碳减排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数字交易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并不显著。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在东中部、高市场化程度和高创新创业水平的地区更加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生产端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消费端的消费结构升级来降低碳排放强度。这对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唯一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机制。通过该机制,我国企业可以将碳排放权销售出去,并取得收益。本文研究了我国碳排放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相关问题,以期对我国以后出台碳排放权会计准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3,(4):20-23
过度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从而使气候变化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碳排放问题是环境与贸易冲突在气候与经济领域中的体现。从经济学视角看,碳排放是一个外部性问题,碳交易和碳关税等碳排放内部化措施在抑制碳排放和改善全球福利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却具有消极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碳排放外部性、内部化措施及其经济贸易效应,并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谦  张艳春 《财会月刊》2012,(33):60-62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三种机制中唯一与发展中国家相关的减排机制。我国作为全球清洁发展机制的最大潜力市场,以碳排放权供给方的身份参与碳排放交易,然而目前在国内尚无相关会计规范。本文以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为基础,结合CDM机制下碳排放权交易流程和我国相关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从碳排放权供给方角度探讨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为后续制订碳排放权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节能降碳、减缓气候变暖已经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了。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不断提升自主贡献度,并提出“双碳”目标,这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建筑业全过程碳排放占比达到总碳排放一半,尤其建材行业碳排放占比高,因此,绿色建材的发展和使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努力方向。碳标识是碳标签的一种形式,它直观地显示产品全过程的碳排放量,是全球绿色贸易的通行证。本文通过建材行业碳标识作用机制分析,探究建材领域发展碳标识的必要性及其所面临的困难,助力推广绿色建材的使用,促进建筑业降碳减排。  相似文献   

6.
正一、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简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协定暂时不承担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中设定的三种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排放权交  相似文献   

7.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如何降低碳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围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减排指标的争论可能还会持续,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是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协议下的碳交易走向实际操作阶段以来,国际碳交易价格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了巨额剪刀差。文章依照双边交易模型理论分析了国际碳交易结束在各国边际减排成本均衡点,分析了目前出现价格剪刀差的原因,提出中国应加快建设自愿碳排放市场并设立碳排放权储备池。  相似文献   

9.
政府制定碳排放规制限制企业碳排放量,低碳供应链分三种:制造高碳排放供应链、分销高碳排放供应链及使用碳排放供应链.对制造高碳排放产品,需权衡碳减排投资与排放许可权;对分销高碳排放产品,需构建包括顾客购买成本的综合分销网络;对使用高碳排放产品,关键在提高基于生命周期的碳标签信息的透明性与对称性,缩短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政府制定碳排放规制限制企业碳排放量,低碳供应链分三种:制造高碳排放供应链、分销高碳排放供应链及使用碳排放供应链.对制造高碳排放产品,需权衡碳减排投资与排放许可权;对分销高碳排放产品,需构建包括顾客购买成本的综合分销网络;对使用高碳排放产品,关键在提高基于生命周期的碳标签信息的透明性与对称性,缩短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政府制定碳排放规制限制企业碳排放量,低碳供应链分三种:制造高碳排放供应链、分销高碳排放供应链及使用碳排放供应链.对制造高碳排放产品,需权衡碳减排投资与排放许可权;对分销高碳排放产品,需构建包括顾客购买成本的综合分销网络;对使用高碳排放产品,关键在提高基于生命周期的碳标签信息的透明性与对称性,缩短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一、碳排放权及其交易概述(一)碳排放权碳排放权又称"温室气体排放权"。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以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完成的碳减排任务。议定书为帮发达国家顺利实现减排,制定了三种灵活机制,其中一种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机制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允许附件1国家的政府或者私人经济实体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以换取投资项目产生的部分和全部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排义  相似文献   

13.
李颖  肖丽芳  朱治双 《财会月刊》2023,(15):118-123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发展质量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准自然实验,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增加企业实质性减排行为、促进企业创新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和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3,(5):22-25
碳关税被作为一种新的碳排放限制措施提出后,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碳关税的背后隐藏着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意图,有可能被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手段使用。本文从高碳排放企业微观层面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碳关税的影响。就积极影响而言,碳关税促使高碳排放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就消极影响而言,碳关税使高碳排放企业出现贸易环境恶化,出口规模缩小;使高碳排放企业产品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降低;使高碳排放企业吸引外资的能力下降。高碳企业若想在碳关税开征情况下存活,就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加强技术研发,减少碳排放;采取多种策略避开碳关税;抓住契机,搞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美欧在加紧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碳关税"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施加强大的减排压力来降低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壁垒。我国作为目前碳排放量较高的国家之一,为了应对这一贸易新动向,除了要积极研究应对策略,降低我国企业的碳排放水平之外,也可以考虑合理采用"碳关税"手段,在WTO框架之内维护我国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京都议定书》有效期至2012年,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第一阶段也已到期。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未来必将承担起更多的减排责任,当自愿减排体系无法达到碳减排要求时,必将向强制性减排体系过渡,最终建立起总量控制及交易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文章着重阐述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以期为我国制定这方面的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清洁发展机制下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根据<京都议定书>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通过该机制.我国企业可以将碳排放权出售给发达国家来获取收益,这使得可交易的碳排放权对企业的决策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文章以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理论和实务导向为基础,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排污权处理建议,探讨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记录与信息披露,以期能为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制定相关会计准则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有关于碳减排的文献主要关注政府自上而下的正式环境规制,然而忽视了以环保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非正式环境规制的作用。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对部分城市进行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依托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理论,使用渐进性的双重差分法估计环境信息公开对碳排放的影响,以考察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碳排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不仅验证了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策略,也彰显了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作用。经过共同趋势、安慰剂、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同时,环境信息公开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城市、西部城市、环保城市以及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高人力资本水平城市的样本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环境信息公开通过缩小规模效应、优化结构效应和提升技术效应等渠道降低了碳排放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多元碳排放治理体系提供了实证证据,论证了非正式环境规制在碳减排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张赫  董宏杰  王睿  胡佳慧 《城市问题》2023,(1):29-39+48
博物馆是低频远距公共建筑的代表。以博物馆为目的地的出行碳排放近年来呈现出高增长、高减碳潜力特征,而相关的空间规划尚缺乏有针对性的低碳配置方法。基于“空间规划—出行行为—碳排放”的理论传导体系,选取天津市的66个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以单日出行前往多个博物馆的“出行关联”为切入点,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解释使用者行为和出行碳排放的时空特征,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博物馆空间配置与使用者行为、出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分析空间规划引导机理;综合考虑使用者匹配需求和控碳减排配置目标,探究可引导“出行关联”的有针对性的博物馆低碳空间配置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博物馆的使用行为存在较大比例的“出行关联”;博物馆出行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受集聚程度和出行距离的影响,且呈现出随时间波动的特征;引导“出行关联”行为具有显著的减碳效果;以合理控制集聚程度为核心,从数量规模、间距限制和选址布局三个方面优化博物馆空间配置,可实现降低碳总量、提升碳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内生产总值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以居民消费碳排放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包含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TOPSIS法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整体呈现出“东部和东北高、中部平、西部低”的阶梯型变化;不同维度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化石能源和热力消费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为此,应多措并举完善碳减排顶层设计、加快碳减排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倡导国民养成低碳消费习惯,以降低居民消费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