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我国很快就将加入WTO。加入WTO后,将对我国轿车工业产生多大冲击,这是业内人士十分关心的问题。更多的人士认为,“入世”后,会给我国轿车工业带来冲击,但也带来机遇。还有人认为,“入世”后,我国轿车工业将面临生死抉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加入WTO不是入鬼门关。“入世”后,对消费者是利好多多。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中国汽车工业迅速与世界汽车产业全面接轨,轿车价格会不断调整,将有更多的人买得起车,对轿车也将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购车环境,用车环境也会逐步得到改善。但对于轿车生产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及各管理机…  相似文献   

2.
机械、汽车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国家经贸委在“十五”计划中对结构调整目标、调整重点、相关政策及措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2001年,机械、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很好,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的同时,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了“十五”计划良好的开局。然而不能不看到,机械、汽车工业的结构性和素质性的矛盾,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尽管经过多次调整,这种痼疾依然存在。面对经济全球化,迎接入世后的挑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解决这些矛盾迫在眉睫。因此,机械工业不仅要从一般意义上进行…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就业压力与增加就业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制定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各类政策,对失业者提供救助和必须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4.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和互动效率分析可知,四川省的第一、三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增加的趋势,第二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减少的趋势.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性明显增加,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化程度逐步增强,第三产业基本实现协调化,据此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都说“入世”后的我国汽车工业将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经受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磨砺。微型车行业认为“入世”将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此自信是因为我国的微型车行业已练好了自身真功夫。1.在体制建设上。微型车行业是我国引进技术最早、中外合资最早的行业,通过多年的合资合作,现在,我国几大主要的微型车企业的企业结构、管理结构、投资结构等都得到了有效地调整。“入世”后,微型车行业这种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将会进一步加强,并成为调整的受益者。我国几大主要的微型车企业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大都已实现了股份制…  相似文献   

6.
论劳动力市场的活力狄存良,任金贵企业活力的搞活,关健是劳动力本身的问题.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相互选择而自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体系.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健全、完善又是之根本.总而言之:人是做任何事情的主要因素之一.怎样使其积极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业作为长期受关税保护的重点对象,在“入世”后,所受到的冲击也自然是工业部门中最大的。但是,当我们对中国汽车业的现状、原因及其对将来的发展作进一步冷静的思考后,可以发现“入世”的选择却似乎更加合情合理。一、入世后将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1.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为将来中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巨大的优势。汽车工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企业仅仅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能获得利润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扩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不断下降。规模小是中国汽车工业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1980~2011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数据,本文运用VAR模型研究了分行业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机械工业、交通运输、电气机械等、仪器仪表办公设备、家具制造等12个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在短期内显著的促进了劳动力就业,这种就业“创造效应”在中期逐渐减少,长期几乎无影响。而对于饮料行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蒸汽行业、石油加工这4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则短期内显著地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即产生了“破坏效应”,但这种效应到了中期以后开始转为“创造效应”,长期几乎无影响。政策启示在于:继续加强对中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机械工业、交通运输等技术密集型行业所需的专科劳动力的培养;完善饮料、黑色金属采选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失业保障和再就业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9.
“入世”在即,中国汽车工业如何面对,这已经不是新话题了。但“入世”后,中国的卡车如何发展,却是我们应认真研究的课题。“入世”,对我国的轿车工业是个严重的冲击,因为我国的轿车工业与国外相比是既无优势又无规模。相对于轿车而言,我国的卡车毕竟已经生产和开发了40多年,“入世”后,应该说中国的卡车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品牌优势,解放、东风是中国自己诞生的国产汽车品牌,我们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二是开发优势,一汽的技术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产品开发研究基地,能够从事整车开发,…  相似文献   

10.
从2013年起, 我国已经连续5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在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 “机器换人” 引发的制造业劳动力失业问题也引起广泛的争论。 本文运用我国 2012~2017 年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数据, 依据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等理论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我国各省份地区, 工业机器人对整体制造业就业有显著的破坏效应, 在沿海省份地区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非技术劳动就业的破坏效应尤为突出。 并且, 在我国要素扭曲度较高的省份地区, 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的破坏效应相对更大。 因此, 为了缓解这种破坏效应, 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加快制造业劳动力结构转型升级, 提升制造业非技能劳动力技能水平, 提高要素市场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工业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成本比较优势的机制在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仍然发挥作用。中国工业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较好地发挥了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将继续存在,同时由于劳动力供给大大超出劳动力的需求,中国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将能够长期保持下去。但是,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是相对的,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种优势并不明显。企业办社会和人浮于事等大大抵消了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所以,在市场竞争中,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低,虽然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但也有消极作用:一是在国际贸易中,导致国民福利的流出;二是限制了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抑制了国内需求。逐步提高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说明,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市场制度应体现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能通过市场调整出合理的经济结构。文中通过模型对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之间的互动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产业结构或所有制结构单方面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都无法使经济结构达到一种合理的状态。并且通过市场调整经济结构时,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比较分析不同的市场制度价值取向下市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发现,只有当经济中形成一种国有经济不与民(资本和劳动)争利的制度环境,并且制度的价值取向侧重于保护资本利益,但同时兼顾劳动利益时,市场才能调整出合理的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广泛参与到了垂直专业化分工过程当中,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在改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总体上降低了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加;中低技术行业的回归分析显示这一影响更为显著;而高技术行业的回归分析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增加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但回归系数弹性要小于总体行业回归和中低技术行业回归的弹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革,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升级的历史性关键期。成功度过这一时期,需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当前我国产业在劳动力、技术、资本和制度环境4个方面已经为构建产业新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体系发展呈现出新态势。产业新体系是一个连接现实和未来的动态发展的开放系统,具有创新化、高技术化、市场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的特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构建产业新体系要走市场和政府协同式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由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带动的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发展中国家融入产业内分工,沿着全球化产业链条不断地由劳动密集型环节向技术密型环节提升,进而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有效而便捷的途径。本文对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分布和产品性质进行了动态考察和调研分析。指出中国的加工贸易目前已进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的阶段,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对影响加工贸易升级换代诸因素的分析,本文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空间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城镇化因素构建了关于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1999~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市场潜能和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及其区域空间分异,并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地区市场潜能的提升对工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影响最大,西部最小,中部次之;3个层面城镇化因素均有利于工业企业集聚,其中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人口城镇化,且东中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比西部地区大,而对于人口城镇化的积极作用而言,中西部差异较小,东部明显大于中西部。考虑异方差和自相关、外生冲击以及工业集聚路径依赖性的3次稳健性分析也基本支持市场潜能、城镇化与地区工业集聚度之间关系是稳定可信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展观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农民工群体日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大生力军,一个发展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农民工群体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保障问题很不尽人意,农民工社会保障备受社会关注。正视问题并分析积极探讨解决对策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入手,通过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报酬GDP占比下滑是中国劳动收入增长背景下的客观事实。在农村剩余劳动供给相对充裕条件下,劳动报酬占比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劳动边际产出效率变化。二元经济下的工业化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资本替代劳动是劳动报酬产业内效应变化的主要原因,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劳动工资引导劳动要素从劳动报酬较高的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劳动报酬占比产业间效应下降的原因。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动力绝对供给能力面临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供给能力减弱,劳动供给曲线左移将替代劳动边际生产率对劳动报酬的决定,直接提升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成本并带动产业内劳动力报酬提升。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高速经济增长与协调分工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过程中,后起国家可以利用模仿与“学习效应”(包括技术模仿、生产组织方式模仿、管理模仿等)获得“加速的成本下降”,而“加速的成本下降”可以使后起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快于先行国家.因而在潜质上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工业化初期,工业体系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企业互补投资,由于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极强,资本市场和市场价格难以负载未来信息.市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工业化早期所必须的分工.从而产生“协调失灵”现象。东亚国家都利用了各种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政府干预成功地解决分工“协调失灵”问题.因而产生了具有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市场体制.但这种体制也潜藏了较大的弊病.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劳动力外移的浪潮不断高涨,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外移的数量同样迅猛增加,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日趋彰显。本文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利用1984—2004年的数据对中国的劳动力外移和对外贸易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结论:我国劳动力外移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原因视不同的产业分别呈替代和互补关系,从而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