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海岸水库处于低水位时,不同深度与位置工况的截渗墙对滨海潜水层海水入侵的防治效果,在物模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SUTRA模型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二维海岸模型,对有、无截渗墙、截渗墙底部到潜水层底部距离分别为14,12,10 m和截渗墙到海洋边界分别为70,65,60 m工况下的潜水层中水盐分布、水流运动特征、物质输移规律和地下水入侵动力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截渗墙能够显著减少海水入侵距离,且对于有海岸水库的滨海潜水层的海水入侵防治效果更加明显,减少幅度为19.5%;2)截渗墙越深入潜水层或越靠近海洋边界,对海水入侵的防治效果和潜水层淡水储量的增加效果越明显,内陆物质输移越慢,海侧物质输移越快;3)截渗墙能有效阻止潮汐的波动向内陆的传播,且截渗墙越靠近海洋、越深入潜水层,效果越明显。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海岸水库地区截渗墙作用下海水入侵的特征与规律,其成果可为优化截渗墙空间设计提供模型参考和理论指导,并为海岸水库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变密度流体垂直异向流动规律,探讨淡水垂向修复地下咸水体方法的可行性与修复效率,以辽宁南部为例,通过建立一维垂向模型对地下咸水体进行试验模拟研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于今后有效开展和预防海水入侵,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漫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入侵检测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1种主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1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入侵检测系统通过监视运行系统的状态与活动,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及时产生入侵告警,为分析入侵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文章从网络入侵检测概念入手,重点对入侵检测系统的种类和入侵检测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其中对目前主流的入侵检测系统做了总结,最后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反渗透海水淡化远程集中监控系统是解决全球水资源匮乏的重要方式。海水淡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海水淡化过程中融入自动化系统,能够改善原有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海水淡化系统能够高效流畅的运行。并且对现场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反渗透海水淡化远程集中监控系统满足了海水淡化的基本要求。本文对反渗透海水淡化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海水法烟气脱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海水法烟气脱硫试验。结果表明,在液气比为10 L/m^3、穿流筛板吸收塔的塔板数为4和塔板开孔率为37%的条件下,脱硫率达到90%以上;塔板数为6时,脱硫率达95%以上。用作SO2吸收液的海水经过30 min的空气曝气,SO3^2-氧化率达到100%;新鲜海水与吸收液以1:1的体积比中和后,pH值上升到6.8,CODMn(锰法化学需氧量)和DO(溶解氧)指标均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实时监测近岸海域海水中的总磷水平,采用微波消解-流动注射-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并通过控制程序实现连续测定。优化了消解条件、进液顺序和显色剂质量浓度等实验条件,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的海水中总磷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样品检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95%,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5%~98%之间。研究方法稳定性的检测结果显示,零点漂移在±0.1%之内,量程漂移在±3%之内,符合《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731—2014)的要求。用微波消解-流动注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大连老虎滩表层海水中总磷的质量浓度为0.068 9 mg/L,与国标法(GB/T 12763.4—2007)测定结果(0.069 3 mg/L)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该测定方法可用于快速测定海水中总磷的含量,为实现海水富营养化的预警监测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免疫系统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结构、框架、分类、工作机制和算法,针对免疫系统与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系统在借鉴了生物免疫系统复杂的信息处理机制后,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网络安全手段,能够有效弥补防火墙的缺点,也能够有效提升包装业信息安全的应用层次。  相似文献   

8.
胡海燕  周琳 《化工管理》2013,(2):97-98,100
浓海水富含大量矿物元素,直接排放不仅是大量海洋资源的浪费,也会对环境的造成影响。本文以实验室实验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采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助计算机软件功能,深入研究以浓海水为原料制备镁铁复合絮凝剂的方法工艺。通过本文试验,我们了解到制备镁铁复合絮凝剂所需的适宜条件,为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成为海水淡化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海水淡化后排出的浓海水是量大质优的化学资源,若将其排放不但造成浪费,还会危害近海生态环境。在日前召开的2012青岛国际脱盐大会上,专家建议,针对浓海水的综合利用,应当改变传统的盐化工艺,通过优化元素提取顺序及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此摊薄成本,消除海水淡化面临的高成本瓶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分布式入侵检测在当今网络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数据融合技术引入到入侵检测系统中,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设计方案,描述了分布式检测和决策融合的结构设计,讨论了数据融合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理论推理论证了融合决策处理的可靠性。分析比对实验表明,该系统降低了入侵检测系统的虚警率,提高了检测率。  相似文献   

11.
入侵检测技术是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上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它不仅检测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同时也监督内部用户的未授权活动。本文介绍了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资源日益匮乏,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由于操作温度低、传热性能优良,正在被广泛应用和研究。在建立的大型化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中试装置上,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工作蒸汽流量对造水比和淡水产量等系统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系统负荷低于设计工况时,增大工作蒸汽流量可以提高造水比和淡水产量,但是其增长趋势会逐渐变缓;当首效蒸发器温度控制在设计值时,继续增大工作蒸汽流量对提高系统的淡水产量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且造水比呈下降趋势;装置设计计算值与中试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业》2013,(4):74
由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计划"新型风电海水淡化系统研发"项目日前在南京通过专家验收。该项目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技术进展,成功开发出高效、低成本利用风电的海水淡化系统,产业化前景广阔。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在充分研究非并网风电与海水淡化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与加拿大方面合作,首次采用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变工况优化控制技术,成功研究了风电反渗透海水淡化过程中流量、压力调控  相似文献   

14.
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能够实现节能和高脱盐的双重效果,在水资源特性与溶质去除上实现平衡,对解决水资源危机有重要作用。通过在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引入分子设计技术,可以提高产品性能质量。本文旨在对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的制备及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淡化技术,在淡水短缺的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广泛应用.现在,世界上已有几百套海水淡化设备在运行.为了降低海水淡化的制水成本,海滨火力发电厂采用低温多效蒸馏实现电水联产,日产万吨淡水的海水淡化的制水成本为每吨水5元人民币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2年底印发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海水淡化领域的第一个专项规划,对于指导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专家表示《,规划》的发布,预示着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将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而2012年连续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和《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都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7.
“出淡水了!出淡水了!”沧东电厂化学主控室内一片欢呼,经过10个月的安装调试工作,沧电海水淡化系统终于制出淡水。从2005年5月海水淡化工程陆续开工,到2006年3月14日2号MED制出淡水,一次成功,这意味着河北电建一公司能够挺立在世界海水淡化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海水提溴的生产现状。列举了八种提溴技术,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简述了海水提溴最优方案。提出了海水提溴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已经成为海水淡化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预计到2015年海水淡化能力将提升到150万吨/日~200万吨/日,未来5年海水淡化投资规模预计达200亿元左右。面临着海水淡化工程大发展的契机,天津、大连、营口、唐山、青岛等环渤海沿海城市已纷纷规划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但是,在日前召开的  相似文献   

20.
盐(氯化钠)既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化学工业中的一种基本原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水作为氯化钠的三种原料来源之一,对其中的氯化钠以及溴素进行合理的提取对于海水的综合利用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海水中氯化钠以及溴素的提取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海水中氯化钠的提取效率以及质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