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和突出矛盾,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是导致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剥削的主要动因,因此,控制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就成为衡量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害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较大,平均占每股净资产的比率达到7.5%,但从时间序列上看,2004年比2003年的水平有所下降,这说明中国的投资环境及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整体上市作为未来几年内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关注①。但目前关于整体上市对中小投资者利益影响的实证研究非常缺乏。文章对我国整体上市企业是否可以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侵占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整体上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整体上市的企业,随着流通比率的提高,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程度减少,而分拆上市的企业却没有这个现象;当控股股东是国家时,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占程度更高,但整体上市时,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的掠夺会减轻。文章为我国整体上市治理和资本市场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谢永珍 《董事会》2013,(2):42-46
政府的不当激励,内控制衡缺失,市场发育不足、经济运行趋紧……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失衡,加大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追逐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以求自利的非理性冒险行为。当下,大股东违规手段更加隐秘、多样,更注重组合手段使用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对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动机与能力产生着重要影响,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越高,掏空能力就越强。A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显著特点是"一股独大",为了规范大股东的治理行为,监管部门颁布了诸多监管制度,并发挥一定作用。但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4.
对利益的追逐是资本的本性,因此公司内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案例也时时见诸报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斗争不外乎“阴谋”与“阳谋”两种。何为“阴谋”宁就是大股东利用现有立法上的漏洞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中小股东往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何为“阳谋”宁就是大股东采用违法手段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如此行事已属明目张胆打上家门了。“阴谋”的手段,可以是大股东采取通过更换董事会成员,增加自己一方的代表成员,实现对董事会的控制,为大  相似文献   

5.
股票减持过程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深交所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票减持过程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发现:被减持上市公司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而在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减持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减持前披露好消息,或将坏消息推迟至减持后披露;减持规模越大,大股东操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就越高;相比其他大股东,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信息操控更严重,获得的减持收益也更高。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通过操控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来掏空中小股东利益的事实,为监管机构加强大股东行为的监督,提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因为独董要代表中小股东利益,但其不是中小股东选聘的,怎么代表中小股东利益?具体操作时,可以由股东大会来决定,大股东回避表决。这样的制度创新可以尝试,并且这种努力不仅来自上市公司,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也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7.
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不完全相同。股东结构、股权集中程度以及大股东在公司的身份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资产的市场价格产生重大作用。股权结构的优化要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独立董事受大股东的控制,没有主动监督大股东及其代理人的动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落实中小股东的监督权。实行股权分类表决制度,取消大股东对独立董事有关事项的表决权,将该表决权完全交给中小股东,可以保证独立董事脱离大股东的控制,回归到中小股东的利益立场。文章最后还构建了一个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后的新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制度背景,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就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绝对控股结构的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一直存在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而在股权制衡结构的公司中,大股东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衡有效限制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不同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和稳定性也存在差异。因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应成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谢永珍 《董事会》2012,(3):86-87
目前,我国资本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股东成熟度低,大股东之间的超强制衡极易导致频繁的控制权争夺与决策效率的降低,因而不利于公司的长久发展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入不含利益倾向性判断的"股东利益均衡"概念,提出均衡判断方法,并发展了一个"环境—模式—效率—股东利益均衡"(EME-E)的分析范式,考察资产重组中的股东利益分配问题。研究发现,整体上市这类大股东主导的重组现象在表面上是"支撑行为",但其重组效率为负,表明股东利益并不均衡,小股东的利益可能被侵占。该发现有助于解释大股东为何从消极的上市公司"救火队员"转向积极的"锦上添花"。进一步分析显示,一些模式和环境的重组绩效相对较差,与更严重的股东利益不均衡相联系,其形成机理在于大股东受到的监控和约束相对更宽松。本文认为,重组模式和环境的选择等内部治理机制有助于缓解但难以消除股东利益不均衡,尚需引入外部治理机制以有效制约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策略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实现股东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2.
刘俊海 《董事会》2012,(2):36-37
独立董事制度,曾被作为"救济"中小股东利益、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剂灵丹妙药引入中国境内资本市场。但我国内地正式实行该制度十年以来,良好的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中小股东利益遭受大股东或管理层滥权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3.
在家族型上市公司中,创始股东往往会利用控制权威剥夺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造成公司价值的损减。这时,经理人是否会为了保持"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职业操守与创始股东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本文基于社会资本分析视角,将创始股东控制权威视为对经理人的社会资本控制,将经理人保持职业操守赢得的收益归为从内外部社会关系网络中取得的社会资本支持。然后,根据上述两个概念构建了经理人决策模型,详细解读了国美电器治理实践中的"控制权冲突"事件。经研究得知:理性的经理人会综合权衡创始股东控制权威和保持职业操守对其社会资本的影响,并以此选择是否争夺创始股东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制度,曾被作为"救济"中小股东利益、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剂灵丹妙药引入中国境内资本市场。但我国内地正式实行该制度十年以来,良好的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中小股东利益遭受大股东或管理层滥权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权利来源、履职的  相似文献   

15.
王志钢 《董事会》2013,(2):51-52
在规范大股东行为、限制大股东权利方面,国有大股东应率先垂范,严格自律。国有大股东代表进入董事会,要学会与中小股东打交道,学会与不同意见董事交换意见获得认可、谅解,学会在多元环境中正确贯彻大股东方战略意图,学会维护大股东利益与兼顾所有股东权益相均衡  相似文献   

16.
孙国强 《董事会》2010,(6):34-34
众所周知,国资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于单一的大股东,使得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十分悬殊,于是大股东成为绝对控股股东,操纵股东大会,控制着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向经理层派遣代表控股股东意志和权益的高管人员。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这种绝对控股的特殊现象,使得中小股东难以与之形成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表决权是股东最本质的固有权利,原则上不得剥夺并限制。但是,决议的最终目的是公正地产生股东们普遍意愿,决议应代表全体股东或大多数股东的利益。但有时候会存在大股东滥用表决权或表决权的行使会损害公正性的危险。因此,本文将从股东表决权的限制角度,阐述如何实现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大股东控制董事会。我国现有上市公司已逾千家,由于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法人股占较大比重(约占2/3),大多数董事由第一大股东派出,因而导致大股东事实上控制了董事会,大部分权限集中于以大股东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董事会集体决策流于形式,当公司利益与大股东利益发生矛盾时,通常倾向于保护后者的立场,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熊锦秋 《董事会》2012,(12):88-89
一些限售股在公司上市后不到一年就用于质押融资,早就破了法规底线。大股东极有可能通过不公平的关联交易抽取上市公司资金甚至掏空公司,伤害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大股东控制与资金占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秋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6):142-145,149
基于两权分离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股东控制下的所有权特征和董事会特征与资金占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与其持股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由国有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更容易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当上市公司关键管理人员在大股东兼职时,强化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便利了其资金占用行为;但是目前,独立董事还不能有效抑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