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声誉模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分析了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稳定的意义与影响因素。在Vickers和Barro分别对Kreps的声誉模型简化处理后的模型基础上,从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合作的博弈关系角度,构建了成员的声誉模型——一个单边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声誉对网络组织成员的激励效应,以及声誉与网络组织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在有利于经济连续稳定的合作环境中,声誉效应是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重要激励机制,在声誉效应的激励机制下,成员之间合作是有效率的。应用本文模型所给出的分析方法与结论,对我国企业网络组织成员存在的机会主义等问题,给出了作者自己的解释,对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东道国政府和跨国公司因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造成的委托代理问题, 本文在HM委托代理模型中引入监督机制, 建立了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两种情形下的东道国政府——跨国公司的激励监督模型, 并对模型的均衡解进行了算例分析。 研究发现: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能更好地约束和规范跨国公司行为, 跨国公司的最优努力水平与东道国的激励水平、 监督水平正相关; 当跨国公司具有追求公平偏好的动机时, 东道国政府牺牲部分利益可以换得跨国公司额外的努力, 在一定条件下, 双方的效用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财经理论为出发点,建立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基于融资结构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将财务风险和经理持股两个因素纳入模型中,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研究了在此背景下的激励机制的设计,并通过对模型的分析,阐述了经理在股权激励和债务约束两种背景下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中央银行之间存在着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作为委托人,将专业化的货币操控权委托给中央银行,通过中央银行对这一权力的运用来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在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高,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显现得更加明显。政府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利益博弈不清晰,就会导致中央银行对外发送的政策信息缺乏代表性,使微观主体无法辨别声音来源,进而影响中央银行的声誉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本文旨在构建委托代理模型来详细分析这种关系,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PPP模式中, 社会资本不仅扮演着与政府合作的角色, 而且扮演着代理人的角色。 如何有效地解决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委托代理问题, 是保证项目能否顺利建设、 持续运营的关键。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两阶段委托代理模型、 绩效激励模型, 分析了社会资本的最优努力水平与最大期望效用定量研究了政府对社会资本补贴与分成比例之间的关系。 研究认为, 社会资本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能够优化公私双方的利益分配, 降低政府补贴比例与分成比例, 实现项目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的研究, 为科学制定PPP 项目的收益分配机制与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与非系统风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湘波  张凤明  陈赟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5):115-116,119
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及委托代理理论来揭示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工程项目融资中以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为内因的非系统风险。构建承建商与业主之间不完全信息静态模型、承包商和监理单位之间的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建筑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从而进行机制设计,寻求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企业组织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全面分析了构建企业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由制度控制、市场机制、文化建设、品质鉴别构成的企业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8.
试析煤炭企业经营者利益激励机制的建立中国矿业大学张正堂陶学禹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当前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下,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代理人———企业经营者以委托人———所有者的目标为自己的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业主与水利工程监理关系中的激励约束与参与约束利用委托-代理理论进行若干拓展研究,激励相容约束(IC)相对于参与约束(IR)更为重要,而且不能满足激励约束的机制为无效机制。业主可通过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诱导工程监理努力工作并最终提高工程监理的运作效率,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研究成果可为工程监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回收努力程度难以用契约量化,本文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回收商竞争努力程度情况下逆向供应链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分别讨论了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情形的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方法,并比较了两种情形下激励机制的不同。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回收商不但获得固定收入,而且在获得收益提成的同时承担一定风险;两种情形下回收商的期望效用均为其保留收入水平,而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制造商的效用降低;制造商设计激励机制时要考虑代理成本的影响因素并做代理成本与监督成本的权衡;回收商竞争程度的增加导致回收商努力程度提高,而制造商期望效用增加,代理成本减少;制造商希望回收商回收难度大;适当的竞争对回收商有利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根源不在于政策缺失,而是制度落实困难;多级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监督人权利滥用是煤矿安全监督低效的制度根源。本文分析表明:如果只有官商勾结或权利滥用是可能的,委托人可以通过消除非官方活动的物质基础或动机来阻止官商勾结或权利滥用;当监督人权利滥用时,则不存在委托人对限制监督人自由选择权与激励机制间的权衡,政府政策设计的核心是降低监督人的自由选择权;监督人的权利滥用导致监督人和矿长的最优激励合约依组织结构和监督技术效率变化而变化。监督人的权利滥用为官商勾结奠定了基础,权利滥用有利于矿长而非监督人,监督人的权利滥用为矿长主动的官商勾结提供了激励。权利滥用而非官商勾结才是中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防止监督人权利滥用是解决中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经济适用房开发商的行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经济适用虏开发商的行为选择。通过分析表明,在政府监控主体缺失的情况下,开发商所选择的占优策略是违规开发。因此,为避免道德风险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制定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利益相制衡的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将委托人的风险不同程度的转为代理人的风险,从而规范开发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逆向激励、国有企业监督与职工剩余控制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公司治理模式中缺少职工的有效监督作用。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与推进。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数理模型.本文证明现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在不能解决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可能成为“逆向激励”。将职工监督机制引入监督模型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本文还探讨了职工行使控制权的理论依据。并以德国的“参与制”进行经验检验一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证职工各剩余控制权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委托代理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方式创新,需健全地方政府公共事业委托代理运作招投标管理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委托代理运作合同保证制度,创新地方政府公共事业委托代理运作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一般由政府和建筑业主共同出资,而业主在节能过程中存在着特殊的行为特征,尤其是因隐藏信息和隐藏行为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在深入分析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机理基础上,运用激励理论,建立了政府和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分别在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下求解了相应的激励契约。研究得出了两种情况下激励契约的一些特征,同时,也为政府建议了一些可能的措施和机制,以达到激励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IRB模型基础上,通过违约相关性模型的推导,得出了降低信贷资产组合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一些有效途径;通过对同质类资产组合和异质类资产组合的风险集中度调整的方法,提出了风险分散的具体路径;通过由银行的资本总成本最小化约束模型和监管者破产银行数目最小化约束模型联合组成的激励相容模型,将银行出于内部风险管理目的而计算出来的风险价值,同监管当局出于监管目的而要求银行确定的监管资本有效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信息追随、管理者从众行为与报酬合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委托代理框架下分析管理者代理行为,忽视了管理者在既定的激励安排下还会表现出一些不以侵害股东利益为代价的消极的机会主义动机,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动机。本文侧重于其中一种行为,即管理者从众行为的分析。主要结论是,管理者从众行为实际上是信息追随,目的是建立自身的信誉。管理者支付结构变化是改变管理者从众行为的重要因素。避免管理者从众行为的报酬合约,应采取由一笔固定报酬、根据企业绩效分享较多的剩余收益和根据决策质量(创新决策还是信息追随)确定较高的惩罚金三种支付组成的报酬形式。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下,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并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及其竞争格局演变。本文围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发展多指标测度体系和绿色发展综合指数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了国际社会在指标评价体系上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在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等方面遇到的严峻挑战,最后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我国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