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换股并购作为公司战略并购的支付方式,不仅是上市公司并购采用的支付方式,也是国有独资公司通过并购实现整体上市的有效手段。本文以1998—2007年间沪深两市发生换股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累积超常收益(CAR)与连续持有超常收益(BHAR)考察了换股并购的短期与长期绩效。结果表明:短期内主并公司股东获得了正的累积超常收益;但长期内大多数主并公司股东遭受了显著的财富损失。最后,作者深入分析了换股并购绩效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股票减持过程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深交所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票减持过程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发现:被减持上市公司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而在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减持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减持前披露好消息,或将坏消息推迟至减持后披露;减持规模越大,大股东操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就越高;相比其他大股东,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信息操控更严重,获得的减持收益也更高。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通过操控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来掏空中小股东利益的事实,为监管机构加强大股东行为的监督,提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的大多数实证研究都表明:并购在短期内能为目标公司带来显著的价值升值,而对升值的价值在长期内是否存在的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的研究,只是针对目标公司.我们的"搭便车"模型显示,并购短期内能为目标公司带来显著的价值升值,但入主目标公司的股东最终并没有得到该部分升值.我们选取深市2001年发生并购的120个样本的14000多个数据,利用标准事件研究法,首先验证目标公司短期内是否有显著的超常收益,再验证该超常收益在长期内是否存在.我们的样本数据支持了该模型的结论:短期窗口内的超常收益达到21.63%.而长期窗口内的cAR则为-29.65%.这说明,该模型的理论假设和结论在我们的样本范围内是存在的.这样就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方案:解决该搭便车问题,防止收购溢价流失的一个可能性方案是股权稀释.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4年~2009年中国煤炭业上市公司并购中小型煤炭企业的19个样本数据,对煤炭企业并购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并购主体宣布并购重组的[-20,20]窗口期内,投资者获得了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回报,表明投资者对并购事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原因很可能是煤炭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并购能够大大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全面股改前40批939家公司作为有效样本,以超常收益率作为基础度量指标,利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通过对比不同批次、不同交易所和不同板块股权分置改革效率的差别,深入研究了股改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高质量公司较多的批次存在较高的超常收益率,深市股东平均要比沪市股东获得较高的超常收益,中小企业板的平均超常收益率要远远大于主板市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12-2015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1073个并购事件为对象,研究融资约束和短期并购绩效和并购后五年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并购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但是和短期并购绩效却不存在显著影响。即融资约束越高,并购后长期绩效越高,短期绩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实惠效应”与“未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投资者能否获得超额收益值得关注。本文将股权分置改革事件划分为两个子事件——股权分置改革宣告和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对1264家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超额收益研究表明:①投资者在两个事件中平均都能获得正的超额收益;②在股权分置改革宣告事件中。投资者更注重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惠——对价的高低;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事件中。投资者更注重企业的未来——非流通股未来带来的扩容等:③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均值回归现象。如果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宣告事件中的累计超额收益较高(低)。则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事件中的累计超额收益会较低(高)。短期内投资者能够从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利.但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全流通带来的市场恐惧.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更是降低了市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魏宁  严学锋 《董事会》2011,(7):34-34
在外界看来,徐工机械这三年可谓跨出了漂亮的三大步。2009年,完成集团重大资产的注入,改变了原先的大集团小上市公司状态,使上市公司发生了质的飞跃;2010年,向雅戈尔公司等8名投资者定向增发A股,筹集资金5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徐工机械,融资规模创徐州之最,  相似文献   

9.
选取我国2001~2004年A股市场中实际发生过的外资并购事件的目标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以及非参数估计等方法,对外资并购对我国目标上市公司的短期及长期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从描述性分析得出外资并购使我国目标企业短期绩效略有提高,但推断性分析表明,从总体上来说外资并购对我国目标上市公司的短期及长期综合绩效没有显著性影响.文章的最后提出了通过外资并购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综合绩效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闻点评     
凯雷收购徐工比例降至50%近日,徐工集团方面与凯雷就收购事宜签署了修订协议,凯雷收购徐工机械的股权由原来的85%降为50%,这个折中的股权收购方案是为了避免国内对于外资控股大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担心。国家对重大装备行业的政策导向有所变化,强调国有资本的控股比重,这个修订协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IBM增加对华风险投资全球IT巨人IBM日前已经募集完成了1.8亿美元资金,准备冲入中国风险投资市场。IBM对中国的Web2.0公司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还可能涉及新材料、环保、医药、能源等领域。IBM的举动再次证明了国际资本对互联网市场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1~2017年沪深两市建筑行业中的11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购活动产生的商誉对该行业的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购商誉的金额越大,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同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了产权性质影响并购商誉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购商誉对企业盈利能力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并购商誉并未对企业盈利能力形成显著影响。最后,本文针对相关研究结论,结合建筑行业特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2009年1月31日到2010年12月31日发生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94起非关联方并购事件作为样本,考察收购公司短期内的股价表现。结果表明,并购在短期中能给股票带来显著的累计超额收益;并且收购公司股票短期中的超额收益随着并购规模、并购公司的规模、并购类型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在短期中市场更认可在规模较大的、以现金方式进行、和政府关联度高的同行业并购。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兴起、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亦成为必然。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资本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兼并收购中所面临的体制、金融、法律等外部环境尚有一大段距离。在上市公司并购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并购中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上市公司盲目混合并购、支付方式中的问题及并购整合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阻碍了并购活动的规范、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4.
焦同华 《冶金财会》2008,(6):F0002-F0002
<正>2007年,证监会对《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进行了修订,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同时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而且在计算每股收益时要充分考虑股份变动的  相似文献   

15.
获取外部技术已成为企业当前愈发重要的并购动机,但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质疑。中国企业的技术并购是只获取了短期技术,还是能够据此促使其未来的再创新呢?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事件研究发现,虽然技术并购带来的异质性知识有助于企业再创新,但技术并购占用的企业资源以及带来的整合动荡都会影响企业原有技术进程,并由此减少企业未来再创新的可能。控制内部研发的替代作用后发现,技术并购的意义在于提高企业未来创新成果的新颖性,而非提高创新效率。此外,使用文本分析技术得出的结论表明,当新知识带来的收益大于随着知识距离增加而提高的知识整合成本时,技术并购仍然是经济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展开分析技术整合的作用机制,并深入探究技术并购的创新动机以及制度环境的异质性。本文的结论不仅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在技术并购中的应用边界,而且为创新引领下中国企业技术并购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也为进一步优化创新激励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性的并购浪潮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上市公司在并购决策中必须首先进行成本与效益权衡。本文就社会公众特别关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市价等重要指标,分析了并购行为对这些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02年4月30日,1000多家中国上市公司的2001年度财务报告全部公布完毕。经统计发现,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又有大幅滑坡。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每股平均收益为0.17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每股平均收益只有0.06元;两个市场的上市公司平均业绩相差如此之大,似乎有必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涉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的法规和办法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领域形成了从WTO协议框架下外资并购业务的开放。外资并购正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新亮点。这些政策法规颁布以后外资并购在中国将如何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施中可能遇到什么难题,如何控制和防范外资并购中的风险,外资在改组国有企业中会有哪些难点,如何利用外资并购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举措对外资并购的影响,境内企业应如何制定相应对策,这一系列问题您都可以通过本期沙龙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9.
包括陕西法士特集团董事长李大开等人在内的国内有识之士对装备制造业未来前途的讨论在今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叫停外资并购中国骨干装备制造企业的呼吁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度。这些有识之士的不断努力,不仅唤起了国人对杭州前进齿轮厂、徐工机械、洛阳轴承等重要企业被外资“悄悄”并购的警醒,也间接推动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这两部法规的加速出台。  相似文献   

20.
赵息  徐晓 《河北工业科技》2015,32(2):107-111
并购目标的选择关系到并购事件的成败,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并购发生最频繁的行业,识别制造业目标公司的财务特征并对其进行预测具有很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以2013年中国A股市场制造业并购目标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企业各方面能力的20个财务变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将其与股本规模类似的制造业非目标公司和非制造业并购目标进行比较,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目标公司具有负债水平高、收益水平低、每股获利能力强、现金短缺、股权集中度低等特点。另外,制造业目标公司和非制造业目标公司在财务特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多重共线性诊断并构建Logit回归模型以预测制造业并购目标,模型总体准确率为70.4%,表明对制造业并购目标进行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