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玩具世界》2008,(5):59-59
6月1日,被称为入世以来最大技术壁垒的欧盟REACH法规将正式实施。如果到今年12月1日前不进行预注册,到2009年1月1日产品将没有资格进入欧盟市场。预注册时间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1日截止。  相似文献   

2.
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 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及相关行业来说,无论是原料生产企业,还是终端产品企业,无论产品是否出口到欧盟,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企业应当直面挑战,积极应对,早行动,早受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影响的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出口、进口、竞争力和创制新产品等方面的影响,指出应当直面迎接欧盟REACH法规的挑战,及早作好充分准备,从容应对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简称REACH法规),被称为“入世以来最大的贸易壁垒”。它取代了欧盟现行的40项法规,成为一套统一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管理法规。它拥有完善的注册及评估体系,涉及约3万种化学物质,要求年生产量或进口量达到或超过1吨的所有“现有”或“新”的化学物质都要进行注册,以提供相关的使用安全性信息。REACH法规的森严壁垒不仅仅涉及化学产品的出口,还殃及下游行业,如纺织、轻工、电子、家电、制药等。据海关资料显示,2006年中欧化工产品双边贸易达500多亿欧元,而该法规正式实施之后,将会有90%以上的贸易额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预计由注册而增加的费用将使企业出口成本普遍提高5%以上,进口欧盟产品的成本增加约6%。[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玩具世界》2014,(5):51-52
日前,瑞典政府通过欧盟RAPEX对我国产塑料玩具发布消费者警告,被通报产品用透明塑料袋包装,内含供儿童玩耍的各种"厨房用具"。该产品在入境时被检出含有12%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同时还含有0.88%的短链氯化石蜡(SCCPs),违反欧盟REACH法规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法规要求。SCC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毒性和远距离迁移能力的有机物,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毒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化学工业将产生的影响,可以预见,染料、有机颜料和有机中间体等出口量大的化学品将成为欧盟检测的重点。毫无疑问,REACH法规抬高了欧盟化学品准入的门槛,将对我国染料工业以及下游的纺织品行业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就如同2008年金融危机中关门的“合俊”,东莞素艺玩具公司的倒闭在大家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困局之时,被媒体延伸至“玩具再现倒闭潮”。而就在7月20日,喻为“史上最严苛的”玩具技术安全法规《欧盟玩具指令》正式实施,似乎加深了“倒闭潮”的可信度。数据显示,欧盟市售玩具产品有超过八成来自于中国,欧盟此举也被称作是对中国玩具制造业的又一重创,  相似文献   

8.
运用标准化保护本国工业的主要方法世界经济一体化必然导致大量国外产品涌入国内市场,使国内工业产品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占世界贸易一半以上的三大贸易集团(国)──欧盟、美国、日本,积极利用标准化保护各自的工业都有明显的成效,其主要方法有:1.由法规引用相关标准,使技术规范纳入法规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根据本国利益的需要,常常由法规引用部分或全部相关标准,从而使技术规范变成法规,以限制相关产品进口。例如,意大利政府1987年曾以一项法令规定,为保护消费者安全,节日彩灯必须取得IMQ的认证并附其标志,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相似文献   

9.
欧盟的第2006/122/EC号指令禁止碳氟化合物(PFOS)应用于多类产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及其他涂层产品。指令要求成员国必须于2007年12月27日或之前根据指令实施有关法规(欧盟该禁令已于2008年6月27日生效)。碳氟化合物一直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工艺及消费品,包括纺织品、家具布料、纸张和皮革的涂层及电子设备等多类产品使用的胶粘剂与树脂。  相似文献   

10.
欧盟REACH法规已于2006年底表决通过.将干2007年6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履行欧盟新法规各项工作的主体是生产企业。REACH的实施.无论是否与欧盟有贸易往来,都将会对所有化学品生产企业产生影响。尤其是化学品原料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组织理论中关于规制合谋的研究分为芝加哥学派和图卢兹学派,研究结果均表明,规制机构与被规制企业之间的合谋行为降低了规制效率.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文章主要研究中国当前规制分权化背景下的地方规制机构与被规制企业之间的合谋问题,并且用计量方法对规制的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规制分权化没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即规制低效率。因此,规制分权化产生的合谋导致了规制低效率.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2.
按照污染排放强度,本文将中国28个制造业部门分为重度污染产业、中度污染产业和轻度污染产业三大类,在测算1999—2009年三大产业部门环境规制强度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力图从促进生产率的角度找出不同产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拐点。研究结果表明:重度污染产业当前环境规制强度相对合理,能够促进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和效率改进;中度污染产业环境规制强度较弱,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的关系呈"U"型,相对于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而言技术效率可以更早地突破"U"型拐点;轻度污染产业环境规制强度与三者的关系也呈"U"型,相对于生产率和技术效率而言,技术创新能够更早突破"U"型拐点。在制定适当的环境规制强度同时,政府应推进环境规制政策从控制型向激励型转变,诱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对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如何对依然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属性的电力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管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主要分析探讨了与制定电力监管机制有关的电力行业的特点;分析阐述了电力行业监管的性质和内容;分析探讨了激励式监管方式的总体框架和各种激励式监管方式的具体内容、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碳排放规制的就业效应,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9年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规制能够促进就业,并且通过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碳排放规制对就业的影响机制中存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效应。同时,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地区碳排放规制能够促进就业,而在中等收入地区碳排放规制抑制就业。因此,为地方政府制定差异性碳排放规制政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就业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构建一元回归估计模型以及自向量回归VAR模型,研究政府环境规制与各类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我国政府环境规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作用,本文研究认为:政府环境规制与各类能源碳排放之间存在动态关系,环境规制是碳排放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环境规制投入赶不上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需求,造成各类能源碳排放不断增加,在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政府环境规制的作用是显著性的,未来我国政府必须加强政府环境规制的投资额度,更要加强环境规制投入的力度,综合利用国家规制手段,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规制对碳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规制解决“温室效应”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之间的共赢。因此,寻求一条提升碳绩效的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政府环境规制之要务。本文从竞争均衡模型的构建深入探讨环境规制对碳绩效的作用效应,证实了环境规制与碳绩效之间呈现广义上的U型曲线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2000~2014年30个省市的环境规制对碳绩效的门槛效应,基于区域异质性假定证实了环境规制与碳绩效的双门槛效应及最优规制水平的存在,以期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正确执行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从行业角度的研究较少,本文运用面板数据从行业的角度实证研究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环境规制对20个污染密集型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行业份额没有影响,这意味着中国行业层面的环境规制对投资于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没有起到约束的作用,环境规制政策的效率不高,这一结论为行业环境规制政策的改进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we have many tool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regulation on firm entry, we know littl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actual regulation enforcement. For this purpose,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Spain's local television industry from 1995 through 2001, which provide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examining how firms' profitability change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regulation and a posterior liberaliz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the local television industry transitioned from a state of alegality (no regulation in place) to being highly regulated and finally to being informally deregulated. Using a firm entry model from Bresnahan and Reiss (1990, 1991a,b), we estimate local TV station entry thresholds by number of entrants across years. We find the entry threshold in 1998 increased relative to the thresholds in 1995 and 2001, suggesting that entry was less attractive during the period when the local TV industry was highly regulated. We decompose the entry thresholds into the fixed costs and variable profits, and find the fixed-cost ratios increase in 1998 and stay constant in 2001. Meanwhile, we find an increase in the variable-profit ratios in 2001.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informal deregulation did not invalidate the regulation introduced in 1995 on the cost side. However, the deregulation seemed to have an impact on variable profits through how local TV stations competed.  相似文献   

19.
The reform undergone in telecommunications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promotes competition as the main tool for regulation. Yet, the rules related to competition may not be easily distinguished from additional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efficiency of regulation polic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 First, the concepts of static and dynamic efficiency are reviewed, with the main policies used into achieve these goals identified, while distinguishing effective competition from industrial policy. Indicators are proposed that enable assessment of components of sector efficiency. These indicators are used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link between regulation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for OECD Member Countries. The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national differences in regulation policy and efficiency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asymmetrical ex ante regulation alone is not necessarily efficient, and that an ex ante policy, integrating an industrial policy, could favor dynamic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