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发达程度是特定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的具体体现。本文构建了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发达程度进行了评价与划分,并对不同发达程度地区单项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处于相同发达程度的地区的产业布局与发展特征进行归纳,揭示这些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共性与内在规律,以期为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科学地评价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 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法, 利用2009~201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省际研发面板数据, 测算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及三大地区(东、中、西部) 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 并对区域高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作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9 年后, 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显示出上升趋势, 但是波动较大; 从三大地区来看, 中部地区创新效率高于东、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创新效率最低, 区域创新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不高。本文结论可以为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提供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的诸多科技活动及创新行为,凝结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助推力。鉴于高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中蕴含的结构特征,将该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具有紧密逻辑关联的两个阶段。诚然,为了获得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 果需要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体现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体现两阶段特征的偏好DEA 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绩效进行了测算,进一步探究出决策者在不同阶段偏好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针对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分别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知识溢出在区域创新系统的不同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作用.本文基于波特的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模型,研究了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系统不同生命周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区域创新系统处于生命周期前3个阶段,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的影响;而当区域创新系统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产生负的效应并阻碍了经济主体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被视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 把握不同区域创新效率有助于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创新政策。 本文将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 运用DEA 模型对中国2009~2016 年高技术产业省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评价。 结果表明, 整体上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高投入、 低效益” 矛盾依旧, 但技术研发阶段效率高于技术成果转化阶段效率, 说明高技术产业创新低效主要源于技术转化阶段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对河北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在全国、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对3个主要行业的竞争力特征进行了归纳,指出了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扶持、企业创新主体、产业重点选择、京津冀合作、合理布局和内外结合6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的对策措施,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创新的"孵化器",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问题至关重要。从区域与行业交叉的视角出发,选取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投入指标,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模型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5个行业在17个省市的RD活动效率,运用层次聚类分析对17个省市加以聚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普遍偏低,没有任何一个省市的5个高技术产业均处于较高的RD效率上;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高技术产业行业差异比较明显;个别省市的5个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都很低;传统"创新"大省RD效率并不突出,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追求效率、追求精益、协同发展和加强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内生竞争力和外生竞争力两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用AHP-熵值法综合确定指标的权重。基于维度和阈值改进的指数型功效函数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再由组合赋权法得到综合评价值,由此反映集群竞争力的强弱。对2004~2013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4~2011年竞争力增长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2011~2013年增长率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如何有效配置创新资源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以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为分析对象,依据我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的区域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分别测度了创新投入在两种创新方式下的效率值。结果表明:原始创新投入的技术创新产出弹性最高,但经济效益产出弹性最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有正向的影响,但对经济效益产出却产生负向的影响。此外,政府资助、金融支持、产学研合作、市场结构等因素在不同创新产出指标下对创新效率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加大原始创新投入扶持力度、调整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投入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可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集群的竞争力又是发展的关键。本文从集群发展能力、集群创新能力、集群市场开拓能力、集群资源整合能力、集群环境因素5个方面建立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将河北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江苏、浙江、广东3个位居全国前列的发达省份以及与我省经济总量相近的辽宁、河南、福建三省比较。研究河北省集群竞争力的优劣势,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已有的研究对骨干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利基企业是生态系统中的大众和价值创造主体,研究其商业生态系统战略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初创企业的创业成功率,从而激活国民经济的活力。本文识别出利基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面临着随整个系统灭亡、被核心企业捕食和与其它利基者竞争3种挑战,提出以商业生态系统和生态位评估为基础的利基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战略决策模型。   相似文献   

12.
李牧南  黄芬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2):137-142
相比大型高技术企业,中型高技术企业在我国所有省(市)均有分布,统计数据也相对完整。在国家和区域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型高技术企业也是大部分中西部省份的重要创新载体。但是,国内外针对中等规模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研究较少,专门探讨我国省际中型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文献基本为空白。本文基于“研究→开发→转化”的创新价值链视角,结合2010~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有关中型高技术企业的专项统计数据,结合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中型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证研究显示,中型高技术企业在不同地区的综合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也给相关科技政策制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各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总体评估,从微观层面剖析产业的竞争力状况,依据竞争力排名确定主导产业,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建议;同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产业现存的优劣势状况,提出推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局域空间相关性特征,本文将地理邻近性与技术相似性因素纳入到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中,分析了邻域(地理/技术)地区研发投入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本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一方面受到周边邻近地区创新投入的影响;另一方面技术邻近对“本地区”的创新产出也很重要,但技术相似性与地理邻近性对知识溢出的影响不是相互独立的,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重叠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战略上转移到自主创新的轨道上,目前,各个地区各行业都将走自主创新道路视为自己发展的灵魂,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经济领域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建筑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只有通过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模式,完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和最佳效益来提高竞争力。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面临的形势、管理创新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等方面对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创新做了阐述,并结合武汉建工项目管理创新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通过创造和转移知识推动创新。本文利用2005~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定量分析研究KIBS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得出结论:整体上KIBS发展有助于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此外,KIBS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存在行业间和地区间差异,相比于西部的消极影响,中、东部的KIBS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因此提出政策建议:积极引导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转型,加速KIBS的发展;引进外商投资,培养高素质KIBS人才,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效应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位置、发展速度和信息交流,促进集群内经济主体的合作;从契约角度来看,可以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契约缺口问题;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萌芽阶段向初级阶段发展,并保证产业群由初级阶段进化到高级阶段;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知识的转移、流动和创造;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集体学习;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地的建立;有助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效率;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更加迅速;激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人才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