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政府角度出发,对政府所关注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研究得出结论:政府对不同类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关注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越是反映政府排列在前的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越受政府关注。企业对政府相关信息的充分沟通更易取得政府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企业除应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规定信息的披露外,还应当根据本企业利益相关者政府对非财务指标关注的需要以及关注程度的差异对政府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对政府进行充分信息沟通,以满足政府关注相关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企业利益关系多元化,利益相关者问题已成为企业治理安排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通过紫金矿业案例分析,探索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分析表明,不同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其利益要求以及要求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股东更为关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管理者和员工注重薪酬水平;但他们关注企业经济利益、长期生存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利益取向一致。进一步的因子分析表明,管理者的利益要求可划归九类。不同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要求实现程度存在差异,核心股东、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是充分实现型核心利益相关者,员工和基层管理者是尚未实现型核心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3.
高明华 《董事会》2011,(3):109-109
随着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信息披露不仅要反映财务信息,还要更多地反映非财务信息;不仅要反映信息的梗概,还要更多地反映信息细节;不仅要反映公司现状,还要更多地反映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强制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真实性和信息披露及时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系族企业与非系族企业信息披露行为的差异。发现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愿性信息披露上,系族企业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明显低于非系族企业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另外,对于系族企业来说,两权分离度越大,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越低。这说明系族企业的两权分离度越高,利益侵占情况越严重,终极产权所有者越倾向于对其他投资者隐瞒信息。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严重地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它能否为投资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可靠信息,以及是否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是人们一直所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采用熵模型计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效性,计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并得出其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严学锋 《董事会》2013,(5):80-82
上市公司有必要公告高管离职的具体原因。上市公司董事有义务向股东作出必要的信息披露,如离职是否与董事会有分歧所致,是否有必须提请股东注意的信息。离职详细原因的公告,至少应当从三方面进行规范:披露义务人、披露详细程度、公告的审查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经营业绩评价主要依据财务报告资料,根据其揭示的指标来分析评价经营者使用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效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知识与信息日趋重要的新经济时代,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因此,在经营者业绩评价中过分关注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而忽视企业的动态发展能力,无疑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关注设计新的业绩评价体系,这种新的评价体系必须能够综合地、系统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这种评价体系注重综合财务评价和非…  相似文献   

8.
真实、可靠、完整的信息披露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使投资者能够获得真实、全面和有效的信息,保障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等外部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分析了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性及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苑  陈灵英 《冶金财会》2013,(12):23-24
自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至今已近7年,对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加强企业相关信息的披露,保护股东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围绕新准则下的股权激励问题展开,从激励的初衷、会计核算方法、信息披露等方面,探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员工长期激励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整体上市作为未来几年内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关注①。但目前关于整体上市对中小投资者利益影响的实证研究非常缺乏。文章对我国整体上市企业是否可以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侵占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整体上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整体上市的企业,随着流通比率的提高,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程度减少,而分拆上市的企业却没有这个现象;当控股股东是国家时,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占程度更高,但整体上市时,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的掠夺会减轻。文章为我国整体上市治理和资本市场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状况的整体描述。工业时代的传统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一直存在着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财务指标体系、轻非财务指标系统等问题,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变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如何适应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建立非财务与财务评价并重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重大课题。文章在研究比较国内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并借鉴国外跨国公司的业绩评价,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第二产业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待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6-2010年数据,从成长性、代理冲突、债务期限结构的多维视角分析,重点将成长性差异作为一个关键变量,结合代理冲突研究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以及债务期限对代理冲突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成长性和长期负债呈负相关性。(2)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冲突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负相关。(3)高成长性企业选择短期债务缓解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效果显著于低成长性企业。(4)非国有的企业中,选择短期债务缓解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效果显著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4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研究终极控股股东对企业风险承 担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在该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 影响呈U型结构,随现金流权的增大,现金流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由正转负。就我国市 场而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程度随融 资约束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地剖析。文章最后提出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3年的评价样本,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及其所涉及的六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对总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加权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年度增长率、财务预警值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表明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运营效率、成长能力,有助于增强财务弹性和财务安全性。公司治理中所涉及的控股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监事会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是否能够拥有一套科学的决策制定机制与决策执行机制。而这将对公司业绩和公司价值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researchers have shown that certain corporate and accounting policy decisions are related to the firm's portfolio of growth opportunities or its investment opportunity set (ios). This paper augments the research by examining whether the firm's ios is also predictably related to disclosure policy decisions made by the firm. We hypothesize that because agency costs between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 are an increasing function of the firm's growth opportunities, managers in high growth firms will be motivated to disclo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irm's future prospects in order to commit themselves to particular courses of action and thereby limit their future managerial discretion. Our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a sample of 67 Malaysian firms, this is supported only amongst a sample of lower growth firms.The authors are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lecturer, respectively, at the Department of Accountancy, Massey University, Palmerston North, New Zealand.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S F Cahan at the above address, e-mail: S.F.Cahan@massey.ac.nz.  相似文献   

17.
从研发投入风险和决策者风险偏爱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为框架,分析高管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东比管理者更愿意进行R&D投入,高管持股对企业R&D投入有激励作用,但这种激励在持股比例很低时不显著,只有当高管持股达到0.1%时,R&D投入强度才显著提高。这说明对高风险的研发投入,只有那些与企业长远发展相关的利益群体,首先是股东,其次是持股达到一定比例的高管才有动机加大R&D投入.促进企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There are normative statements in the literature, backed up by case observations and anecdotal evidence, which indicate that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operating just-in-time (JIT)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s should also change their cost accounting systems and place greater reliance on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is study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JIT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which have made some degree of modification to their costing system demonstrate higher performance than JIT companies which have not made changes.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greater use of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erformance irrespective of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dopted.  相似文献   

19.
Using a comprehensive sampl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Hong Ko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family control affects private information abuse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economies. We combine research on stock market microstructure with more recent studies of multiple agency perspectives and argue that family ownership and control over the board increases the risk of private information abuse. This, in turn,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Family control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entive to distor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o minority shareholders and obtain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However, the multiple agency roles of controlling families may have different governance properties in terms of investors’ perceptions of private information abuse.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flicting evidence on the governance role of family control within a multiple agency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