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新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选择2007~2017年相关数据作为样本, 使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制造业创新效率, 并进一步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于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 我国整体制造业创新效率有所提升, 其中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最高, 西部地区次之, 中部地区最低; (2)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信贷可对制造业创新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政府支持和风投支持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科技金融对于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3) 科技劳动力水平和外资可对制造业创新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制造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事关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以揭示其区域效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在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发生显著性变化;社会投入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对装备制造业投入有显著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区域内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较低是制约我国东部沿海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提出坚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核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提出坚持绿色共保, 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对长三角各地区碳排放绩效进行评价对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考虑时间动态和组间异质性的基础上, 运用非角度的混合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 (HDDF), 对长三角中心区24 个城市和非中心区9 个城市 2014~2018 年碳排放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1) 中心区城市的碳排放绩效总体优于非中心区城市, 且前者的环境生产技术始终领先于后者; (2) 长三角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不均衡, 碳排放绩效水平内部差异较大,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碳排放绩效平均水平依次降低, 内部差异程度也依次扩大; (3) 技术进步是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绩效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而效率恶化对长三角地区提高碳排放绩效起抑制作用, 其中安徽省内各城市效率恶化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面对资源和环境的约束, 考虑空间因素研究环境规制对中国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本文构建3种空间权重下的空间面板模型, 选取 2007~2016 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 进一步分析环境规制对中国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 (1) 中国绿色经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2) 环境规制对中国绿色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 当前尚未达到倒“U” 型曲线的拐点, 即对绿色经济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3) 产业结构对中国绿色经济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政府干预和对外开放对中国绿色经济绩效的作用以抑制为主, 而要素禀赋对中国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实证结果表明, 适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对提升绿色经济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业环境动态性持续加剧和不确定性逐步增强,制造业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创新竞争中保持优势位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管理问题。现有研究广泛探讨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各种因素,但仍需进一步关注企业在面临创新困境中采取战略响应行为的多样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本文从企业行为理论视角,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在面临创新困境(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下的响应式搜索行为。研究发现,创新绩效期望落差显著促进企业的两类响应式搜索行为,即跨地区和跨行业搜索行为。在引入工具变量、控制样本自选择、双重差分估计以及更换回归方法等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路径分析显示,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主要通过激发高管风险承担意愿和强化高管创新关注程度进而影响制造业企业的两类响应式搜索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财务绩效低于期望水平和分属高科技产业时更为明显。拓展分析显示,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会驱动制造业企业更倾向在技术水平先进的行业和商业环境成熟的地区进行搜寻。本文将创新管理目标、组织绩效反馈与企业响应式搜索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和深化了制造业企业在创新困境下的战略响应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焦点。DEA 方法在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中的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选取2012~2015 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混合DEA 模型来剖析公司治理和公司效率之间的关系。输入变量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员工数量和公司治理,而输出变量是总收入和税前利润。对于国有和非国有制造业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公司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和非国有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地使用员工、固定资产和改进公司治理来提高效率;而低效的公司治理是国有与非国有上市制造业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过度的公司治理,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远高于非国有企业,这表明非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高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7.
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在考虑了人力资本、产业集聚度、对外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本投入5个因素后,利用面板Tobit回归分别构建了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率影响因素模型。模型结果发现这5个因素对于各区域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产业集聚度对东部、中部及西部区域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仅仅对于西部区域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人力资本对于东部、中部及西部的效率有着显著的负影响。对外开放度对东部区域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与中部及西部区域效率之间呈现相反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方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现有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结合实际数据,运用DEA的方法,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收益及投影分析4个方面对我国30家典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整体水平较好,部分企业经营效率值偏低。最后找出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 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 实证测度了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1) 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保持了缓慢的增长态势, 技术效率水平还比较低下, 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2) 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的变动存在显著的差异, 但这种差距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 (3) 税收负担和获利能力不足对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政府补贴对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尚不理想; (4) 资本结构、 运营能力和企业规模均对提升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最后, 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中国正处于由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的转型关口。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获取外部知识, 提高自身的工艺和产品创新水平。 然而, 鲜有研究讨论不同知识源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绩效和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异同。 因此,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所提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 基于 Pavitt 产业部门分类法, 运用双变量 Probit 模型, 分别考察企业工艺和产品创新绩效与供应商、 用户、 同行、 大学及科研机构这4 种外部知识源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由于制造业企业上游供应商企业创新能力低下, 仅用户、 同行、 大学及科研机构这3 种知识源对企业工艺和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其中, 规模集约部门企业利用同行的技术知识, 以及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创新动态, 对企业工艺创新有着正向促进作用; 专业供应商部门企业通过与用户密切合作加速创新成果商业转化, 促进企业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5~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主体,以其经营绩效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法和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并剔除,构建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并得出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力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也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的结论.通过Tobit回归找出其他因素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实证表明,装备制造业整体绩效并不理想,要想使装备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就需同时兼顾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提高,同时重视公司内部的管理与决策能力,实现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 2010~2017 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样本数据, 运用面板VAR 方法, 探析了金融生态环境、 企业风险承担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动态关系。 结果表明: 金融生态环境与制造业的企业创新效率之间为双向促进作用, 且均具有长期促进作用; 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有抑制作用。 基于制造业所有制性质进一步研究发现: (1) 金融生态环境对国企、 非国企的企业创新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 且均为长期促进; (2) 国企和非国企的企业创新效率均可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 且均为长期促进; (3) 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抑制了国企和非国企的企业风险承担能力, 其中对国企的抑制作用大于非国企; (4) 国企的企业风险承担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 非国企中不存在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资源依赖还是战略制胜——来自非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33家中国非上市公司成长绩效的研究,揭示了战略与资源这两种因素分别对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方式。结果显示,在新创企业中,战略对于企业成长绩效不存在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影响新创企业资源的转换效率提高其成长绩效。专用资源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有直接作用,通用资源促进专用资源的形成,进而提高成长绩效。在成熟企业中,战略清晰度直接对成长绩效产生作用,通用资源与专用资源能够影响战略清晰度。研究结论丰富了创业理论与战略理论对于企业成长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企业成长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转型过程中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基于Kumbhakar(2000)的方法,我们将TFP增长分解为四个因素的变化。结果发现:(1)自1988年以来各地区工业部门的TFP增长率都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其首要推动力在于技术进步率的不断提高;(2)与此同时,技术效率争要素配置效率出现了恶化,而规模效率则从恶化走向了改善。(3)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对各地区的工业生产绩效的构成造成了普遍的冲击,而民营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受到的冲击最小。(4)通过分析绩效差异的源泉,我们进一步确认90年代末国企改革的制度性冲击促成了工业规模效率的提高,却导致了要素配置效率的短期下降,而劳动力教育水平和非国有经济比重的提高,则有助于促进工业技术进步、改善配置效率。伴随着制度变革的经济整体转型正从多个向度重构着中国地区工业化的版图。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能否以及如何赋能企业绿色转型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基于2015~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熵权法构建测度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并明晰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发展绩效,引入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大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发展的正向影响更显著;(3)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效应和研发效应对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绩效的关系起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效率影响的内在机理出发, 利用 2001~2017 年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数据, 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的效率变化情况, 并运用VAR 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效率的潜在影响。 研究发现,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效率在生产性服务业冲击影响下呈现不同特征, 通用设备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效率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冲击的反应比其他子行业更加明显;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效率受到冲击持续时间较短;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效率受到冲击持续时间较长, 冲击时间周期明显要长于其他子行业。 因此,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98~2013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出与就业等数据,分别运用结构协调度和结构偏离度来测量制造业总体和制造业三大子行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结果发现制造业总体的协调度呈现出先恶化再改善的倒“U”型的走势,制造业三大子行业结构偏离度的走势虽各有特点,但与制造业总体协调度大体保持了一致性。此外,本文采用了偏最小二乘模型(PLS)对影响制造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当前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 研究了营商环境、 企业家精神对实体企业绩效的影响,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本文基于 2008~2017 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 构建企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衡量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显示: (1) 营商环境的完善对实体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营商环境逐渐完善的情况下,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对实体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 企业家精神在营商环境的作用下对不同产权性质的实体企业发展存在异质性, 非国有企业在改善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培育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3) 本文为解释企业家精神在营商环境的作用下对不同产权性质的实体企业绩效存在异质性影响这一现象进行门槛检验, 结果发现国有企业对于营商环境变化应对不够迅速是导致异质性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重视内部物流的运作水平,采用各种技术来解决生产的协调、均衡、高效率问题。在众多解决方案中,RFID技术多被应用于其中。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角色的汽车制造类企业,要有效管理生产线上的物料(零部件)、搬运容器等,必须实时监控其移动和分布状况,基于此,本文对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生产企业物流管理信息进行了研究,以求提高汽车制造业的生产质量、改善汽车制造业的运作绩效、降低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关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与Porter外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以2004年为基期的2005~2015年中国省域制造业的产业外部性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将产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进行探讨研究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雅各布斯外部性与波特外部性对于制造业整体以及3个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生产率分解后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实证证明,产业多样化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效率改善而对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市场竞争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与波特外部性不谋而合。提高产业专业化以及保持产业的区域垄断更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进步,支持了MAR外部性的观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效率的变动则主要是通过区域的竞争来影响;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只有波特外部性在发挥正向效应;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需要保持产业的专业化,而提高产业的多样化与有效的市场竞争更利于技术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