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今年1月9日,在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SEG)洛阳工程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等联合研发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类)一等奖,尤为可贵。这标志着中国石化全面掌握了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程技术的"独门绝技"。这项技术对整个化工行业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历经数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持续创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  相似文献   

2.
陈继军 《化工管理》2010,(11):28-30
继我国相继开发成功了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并顺利完成万吨级工业化试验后,今年8月8日,采用国内技术的神华包头60万吨/年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又成功生产出聚丙烯、聚乙烯终端产品。这使我国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与产业化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各地建设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的热情也在升温。  相似文献   

3.
MOTO是指以煤基或天然气合成的甲醇为原料,通过催化裂化反应。生产低碳烯烃的化工技术。目前我国石脑油和轻柴油等原料资源短缺,作为低碳烯烃生产原料,如果还是以它们作为唯一原料来源,来满足我国每年对低碳烯烃的增产需求显然不行,必须走出一条新路子。如果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快煤基MTO工艺的工业发展,实现以乙烯、丙烯为代表的低碳烯烃生产原料多元化,不失是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紧张,促进我国低碳烯烃工业快速发展之最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甲醇市场长时期维持在高位,使得社会大量投资甲醇的热情不减,人们已经担忧甲醇产品在未来数年的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4.
今年8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界宣布:世界第一套万吨级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业化试验装置,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和运行取得了圆满成功。经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认定该项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化工管理》2010,(10):45-45
由于产能过剩严重、市场低迷,甲醇行业正在寻找新的出路,其中一个被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出路是甲醇制烯烃。在甲醇价格低廉而烯烃需求尚存缺口的背景之下,各地甲醇制烯烃项目纷纷上马。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缺乏必要的前期调研和市场分析,甲醇制烯烃产业已浮现出产能过剩的阴云。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能源的逐渐减少,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开始研究新的烯烃工艺,以缓解石油资源紧张的现状。当前用煤或者天然气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是最常见的一种工艺,本文主要对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以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可以给我国的煤和天然气经甲醇生产低碳烯烃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DMTO(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打通了非石油路线制取烯烃的技术瓶颈,改变了传统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及盐化工的产品格局。黑黝黝的煤、无色无味的天然气,也可以像石油一样,生产出聚乙烯、聚丙烯,加工成日常所见的洗衣机外壳、家具、玩具等各种类型的塑料产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今天已经变成现实。是什么让它们完成了转变,这就是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  相似文献   

8.
甲醇制烯烃(MTO/MTP)技术是一种新式低碳烯烃生产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文章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对甲醇制烯烃(MTO/MTP)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其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甲醇制烯烃工艺是利用煤或者是天然气合成的甲醇作为生产原料,来进行生产低碳烯烃的一种工艺技术,它是制作乙烯、丙烯的重要成分。现阶段甲醇制烯烃工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甲醇制烯烃工艺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废水处理方面还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本文主要对于甲醇制烯烃工艺废水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和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0.
煤炭资源一直以来都在我国工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煤炭是一种重要的燃烧材料,同时也可以利用煤炭进行其他物质的提取和冶炼,煤炭经过特殊的工艺流程和处理可以做成其他重要的化工原料,比如乙烯、丙烯等烯烃材料。本文研究的是煤制烯烃工艺技术。煤制烯烃即煤基甲醇制烯烃,是指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过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等烯烃的技术。煤制烯烃工艺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近年来,这项技术给我国的化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技术方法,但是这项技术也存在弊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将针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希望能对煤制烯烃工艺的技术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了解和熟悉某地区的市场信息对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在该地区开拓市场及造价工程师在该地区从事业务十分重要。本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开发一个高性能的信息系统,它能为造价工程师提供及时的、全面和准确的市场信息(以上海地区为例)。系统开发所用的方法是一种改进的生命周期法。按照该方法,首先对工造价市场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基于系统分析的结果,对市场信息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超本技术建立信息模型。最后,基于模型开发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2.
罗捷 《电力技术经济》2005,17(1):42-43,48
阐述了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建立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加强 IT 技术在行业内部的应用,工程造价管理将不再是单一的概、预、结算、定额管理,它将逐步向建设工程全方位,全过程的方向发展,由以往的静态管理逐步转为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3.
只有通过对生产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可行性,设备国产化,市场分析,投资,成本,利润的估算,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技术经济的分析和估算,社会效益的分析,以及国家产业政策方面的分析,才能论证石油化工技术引进项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施工企业筹资成本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基本是卖方市场,施工企业为了承包工程绝大部分是在垫资施工,这就使得施工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本文从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入手,分析垫资的危害及施工企业的筹资的原因,进而分析施工企业的筹资成本与项目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到施工企业的筹资成本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种解决我国建筑市场上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措施,对于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探讨了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建立市场价格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理念来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等途径,尽快缩短与国际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和环境容量决定了CCS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介绍了我国CCS政策制定、技术研发、项目示范、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现状,从潜力、成本、国情等视角分析了CCS发展的前景,从能耗、技术、资金、市场、环境等维度揭示了CCS发展的障碍,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我国工程造价改革方案,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积极响应。文章介绍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和计价模式的现状和中国海油中下游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计价标准体系、工程造价定额体系和工程造价信息体系的建设现状,并从工程造价改革的主要任务改进工程计量和计价规则、完善工程计价依据发布机制、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积累、强化建设单位造价管控责任、严格施工合同履约管理出发分析中国海油中下游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管控应对措施,包括完善企业工程量计量规则和相关定额;建设企业数据库,形成企业指标库和价格库,完善企业价格查询机制;改进项目管理模式,推广全过程造价咨询。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后,生命安全被提升至最高的高度,建筑隔震设计由此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特别在9度地震设防区,市场对建筑隔震设计的需求大增。建筑隔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尚欠缺对比研究。隔震建筑会增加隔震层和隔震设施的费用,但隔震层上部建筑按降低地震设防1度左右进行设计,降低上部建筑的工程造价。两个因素叠加后的工程造价变化情况是文章研究的重点,可以对建筑隔震设计的推广和运用提供工程造价方向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电力规划、市场需求、设备选型与技术进步、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全面论述了煤电项目前期工作的若干问题,旨在为电力投资、编制项目规划、开展项目研究等方面提出专家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20.
Increasingly, companies are using the licensing approach to acquire external technology as an alternative to internal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licensing literature presents lists of benefits and costs without identifying either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or the underlying dimension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Australian licensee firms designed to fill this gap in the lit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reason for licensing relates more to the immediate need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an the relative low cost advantag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or having access to future technology. The major impediments to licensing are the entry and exit costs and the loss of decision-making autonomy resulting from licensor-imposed restrictions. Further, only two factors, perceived search costs and low cost market entry advantage of licensing appear to vary among the industries studied. Future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