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知识,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们多读书,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如果十二亿人民中,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方浩 《化工管理》2009,(1):16-20
由美国政府和美国国民过渡透支信用导致的全球金融风暴正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即便是巴菲特他老人家似乎也不能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是怎么样的。我们还很难说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会对各个领域造成多大的影响。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这句话其实就是常见词“危机“的巴菲特版的诠释。所谓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并存。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现在中国人是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花钱买命。身体透支了,花钱还可以做一定的弥补,事业透支了,是没有办法弥补的。要基业长青,就必须在“预防”上多想办法、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4.
引言: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不断的提高和发展。人的心理结构也由感官效应,上升为对“文化”、对精神审美的追求。都市的人们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奔波、忙碌毫不在意地透支着心力和体力...  相似文献   

5.
信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一段时间我想分期付款买辆车,但当人家给我讲了繁琐的手续之后,我就望而却步了。兜里揣着叫信用卡的东西但持卡消费的时候不能透支,据说要办一张可以透支的卡手续非常繁琐,我又望而却步了。这些使很多交易难以达成的繁琐的手续应该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易费用”一类。听说,美国人购物分期付款的手续非  相似文献   

6.
<正> 外包工程管理不当,造成的国有资金流失是相当严重的。一项“外包工程”的价值都是数以万元计,有的几十万元,几千万元至上亿元。本文就如何加强外包工程管理,防止国有资金外流的问题进行一次专门的探讨。 一、外包工程超支透支的几个主要原因 外包工程的超支透支,“尾巴”工程,“胡子”工程(不能按时交工)比比皆是,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原因比较复杂,而诸多的因素中,甲乙双方签定承包合同时,“三脱  相似文献   

7.
业余时间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是必要的,无可厚非。但想要有点成绩,出点成果,或者渴望使自己工作得更出色,知识面更广阔、底子更深厚些,就必须用好“八小时以外”的业余时间,防止闲暇时间无谓浪费。八小时以外,是一个有丰富弹性的广阔空间。谁把握、利用得好,谁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素质,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无所事事,虚度人生。事实上,每个有成就的人,无不惜时如金。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在物理学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在于他“正业”之外的时间与研究抓得紧,他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鲁迅在文学…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改变     
有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到电器工厂求职。厂里的人事主管见他身材瘦小,衣着邋遢,觉得很不理想,就推诿说:“我们这里现在不缺人,你下个月再来看看吧。”没想到过了一个月,他又来了。人事主管说:“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再次拒绝了他。他回去向别人借了一点钱,买了一身整洁的新衣服穿上又来面试。主管见这个人如此死心眼,索性抛出一条最具“杀伤力”的理由来回绝他:“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接收你。”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建设四个现代化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人才”。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人作为知识的主人、作为企业知识资源的驾驭者,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和发挥的程度如何,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施工企业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明确“人是最重要的资产”这个会计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切莫忘本     
何为本?本,原意是指草木的根或茎,也引申为事物的根本或主体。花草树木,如果没有根或茎,就难以生长,甚至会死亡。同样,一个人如果忘了本,就会蜕化变质,就不可能健康地生活。人不能忘本之“本”,即本源、根本之意,字面意思讲的是人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宗,引申为人不能得意忘形,目空一切,自以为是。  相似文献   

11.
“随和不随便”、“严格不严厉”的管理风格是周凯受赞赏的原因之一,而追求创新的不懈精神则是他最受人称道的地方。 他集思广益,提出“观念优人一等、工作快人一步”的工作理念,认为,供电企业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用电需求.就必须在观念上优人一等,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对我们国家以及煤炭企业来说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在 1 0年前就曾指出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多次强调要“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他还指出“现在世界的发展 ,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 ,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价值的重新概括和对未来经济的科学预见 ,被当今全球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到来所印证。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13.
李炳文  宋晓艳 《董事会》2009,(10):67-67
在中国,约有三分之一的有车族是第一次拥有私家车。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汽车的型号、性能等等。因此。即使在把爱车送去保养的时候,也往往会忽视蓄电池的存在。“汽车蓄电池犹如个人的银行帐户。有存才有取。”作为百年经典汽车蓄电池品牌瓦尔塔的拥有者江森自控集团,其能源动力亚太区销售、市场和商业发展副总裁RayBrown,给出了一个无比形象的比喻,作为专业人士。他更提醒广大爱者族关注汽车蓄电池。不要在多次“透支”电力之后。让车因为“停电”而抛锚在道路之上。  相似文献   

14.
五彩缤纷的社会大舞台,每个人都在人生航程中寻找自已的坐标,谁都希望扮演一个能充分体现自己价值的角色。刘维汉以他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职工的深情厚爱,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企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1999年在大田最困难的时候,刘维汉走马上任。不少干部职工暗暗为他捏着一把汗:刘维汉有没有能力扭转危机?这个企业还能不能坚持下去?甚至有人预测,大田公司能再坚持三个月就不错了。刘维汉没有退却,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他认为:逆境中更能锻炼人,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包括所有的员工。他不仅挺过了三个月,…  相似文献   

15.
“人情”本来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馨氛围。谁的生活中若少了“人情”做滋润,那可真是成了风干的四川腊肉了。 人人都觉得人情好,人情便也是个宝了。于是,“送人情”也就顺理成章了。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当不属“送人情”,彼此相处总不能烧火棍子一头热吧?难以令人想象的是,就有那么极少数人偏偏把不该自己相送的东西也当作了自己的人情送,比如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原县委书记何建林卖官之前,先让妻子把这个意思透露给要被提拔的人。这人就会觉得这官是人家给的,我欠下了他的人情,如不还债,就不义气。于是夜深人静时便有敲门人去还…  相似文献   

16.
曾看到《IT经理世界》有一篇题为“高科技阴谋论”的文章,其中的观点似乎有些过于强烈,不禁萌生了“再来一篇”的想法。 在商品社会里,本来就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潮涨潮落,或曰流行。假如哪一段时间里没有了“热点”,我们甚至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各种潮流时尚之所以会出现,确实不能排除商家造势(或曰“阴谋”)的因  相似文献   

17.
《玩具世界》2009,(4):62-63
美国民主党国会议员杰夫?艾尔德里奇近日建议,应禁止销售“芭比哇娃”和与其类似的玩具。他认为,这类玩具会对女孩造成负面影响。艾尔德里奇指出,像“芭比娃娃”这样的玩具会给小女孩们造成这样的映像,美丽的外表远比发展智力和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对企业文化再造以适应当今知识社会和全球性竞争的企业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现今企业家最关注的问题。对企业文化进行再造时企业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时代性、社会性、地域民族性、继承性和过程性。企业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就会遭遇不同的企业社会生态环境,必然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与之相适应,而再造本身就是一个顺应时代变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读博士的最大收获就是获得了自信,”王维嘉说,“如果有一种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催眠术使我达到自信状态,我就会省下读博士的时间。”对于创建一个企业来说,也许并不一定需要有个博士学位,但是,王维嘉的博士训练所提供给他的对问题的系统的思考方式以及对制度知识的熟识和掌握,对他能够顺利创办他的企业——美通公司——以及驾驭它发展到今天并成为一个极有发展前景的全球性企业而言,相信一定裨益良多。  相似文献   

20.
当今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这里既潜伏着重大的风险,更蕴含着无尽的机遇。可是,为什么太多的国内企业总是竞争乏力,总不能向市场提供让人“一见就想买,一试就想用”的产品和服务,总不能脱颖而出乃至傲然屹立于世界经济之林呢?有研究证实,多年以来,中国企业忽视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而员工的创新需要企业的知识积累和对知识的管理运用,这恰恰是许多企业的“软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