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     
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因为工作忙,把我寄养在姥姥家里,那时候粮食按比例统销,母亲总是把细粮留给我。母亲身体不太好,长期营养不良,但看着我狠吞虎咽的样子,母亲总是露出慈祥的笑容。我上小学的时候,好奇心很强。母亲在学校搞财务,有一次把帐簿和一个计算器带回家中工作,我看著计算器好玩,第二天就偷偷地带到了学校。中午放学后回到家,我发现母亲正在着急,见到我就问:“你看到计算器了么?”我看着母亲生气的样子,吓得直摇头,忙说:“没有看见。”母亲拿过我的书包,翻出了计算器,然后对我说:“这是怎么回事,你敢说谎,今…  相似文献   

2.
想写这个题目,倒不是因为有这么一句歌词,而是缘于对母亲深深的、深深的思念。 任何语言也难以表述我对母亲的尊敬、感激和思念。我做的每一件好事,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是为了让母亲快慰。 母亲这个人很要强,干啥都不甘落后。在农村种地时,“小脚儿”偏要跟老爷们比;打日本那会儿,村里的妇女给八路军做军鞋,她纳的鞋底儿又密致又平展。不仅做得快,而且质量好,不止一次受到妇女主任的夸奖。母亲的好强,对我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看得出,她希望她的儿子不能在其他孩子面前矮一头。这便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形成的追求上进…  相似文献   

3.
杏熟了     
正清晨5点,电话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家里的杏熟了,今年的杏结得可好了……"记忆中母亲的电话内容总是绕不出"衣、食、住、行"的包围圈,长大后当我一次次走过繁华的街头,被淹没在人潮中,似乎连我自己都无法将自身与他人区分开的时候,我才会回忆起母亲曾经给予我的一切,一座只有我才能匹配的母爱的城堡和城堡里的故事。长大,是一个自然的趋势,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是我人生的选择。季  相似文献   

4.
在母亲身边     
母亲始终把我看成孩子,尽管我的孩子也都大了。   母亲没有和我住在一起, 80岁的高龄了,一直安安静静地住在老家。   我经常回去看她。每次见到我,她都没有特别的惊喜或激动,只当我是干完活儿回家一样,望我一眼微笑一下。赶上吃饭的时候,问我吃饭不吃饭,我说吃过了,也就不再让,忙别的去了,等手里活儿完了,再与我说话。我带的孝敬老人的东西,都是我与妻子精心挑选的,她不看也不问,接着分给周围的人。她惟一的要求就是多回家看她。   在她的心目中,我上了大学,当了干部,还是记者什么的,同闯东北打临工一样,都是出外…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期望实现人生价值,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差别就在于:是不是有心想干事、真正能干事、努力干成事。我一直这样认为,吃苦干事的日子是受用一生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外甥     
因为姐姐比我大许多,我这个舅只比外甥提前7年来到这个世界。外甥不算是个好学生,上小学一年级只能拿回七八十分。然而他却把这个成绩一直保持到上大学。外甥生在一个小城镇,父母都是工程师。就在他要上大学的时间里,父母的工厂开始停发工资,母亲又摔断了腿。而高校...  相似文献   

7.
那天正上班,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我最近工作、生活怎么样,还提醒我,天气转凉了,早晚要注意保暖。正说着,来了位客户,我跟母亲说,我呆会儿再打过去。母亲却说,‘鸣车了,别打,浪费钱,我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也没什么特别的事。”  相似文献   

8.
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门大嗓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只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每每把我的剩饭都端了起来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多可惜.我最厌恶的是,母亲是北方人,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到了就想吐.我常常皱眉说,妈,你吃蒜不要紧,只是要记得,吃完蒜要刷牙,或者含块糖也行,再不行,嚼点茶叶也行.母亲听了,委屈地不语.为了这个,我常买口香糖给母亲.可是母亲总是忘了吃,每次吃完大蒜,都是嘴一抹就出去串门了.  相似文献   

9.
儿时,跟母亲去赶集。考虑到集市拥挤混乱的环境,行前母亲一再叮嘱,万一走散了,要我站在原地不动,等她回来找我。并警告,如果我乱动,她就找不到我,就会走丢。万幸,那次赶集我一直紧随母亲而没有走散。然而几十年过去,我依然记得这件事,是因为一个母亲从大量小孩走丢的例子中学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社会》2013,(7):48-51
陈丹青以他的才能活跃在文化界多个领域,影响广泛。近些年来,我期望的是看到油画的陈丹青,而下是一个文学随笔、文化论述、  相似文献   

11.
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我小的时候,对母亲并不十分敬重,母亲那黑白相间的齐耳枯发,那瘦削单薄的身子骨,还有那长满老茧粗糙得酷似爷们的一双手,常常使我感到在同学面前挺不直腰。1965年,我考上离家9里远的乡镇中学,食宿在校。第二年冬的一天,天...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羽衣     
亦云 《广西电业》2004,(5):53-53
自从听了那个故事之后,桃子心里一直很疑惑。故事里说每一个母亲都是仙女变的,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是天神最疼惜的女儿。她们无忧无虑,终日徜徉在虹彩云月之间,为自己美丽的羽衣和醉人的容颜自傲。然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并换上了人间最普通的布衣——因为她要成为一个母亲。或许是她的丈夫藏了起来,锁在了一个什么秘密的箱子里吧。反正,她再也不能自由地飞翔了。  相似文献   

13.
树越来越少,数人合抱的大树已经几乎见不着,我怀疑她们是否都已经绝了种,在人迹所至的地方。于是,我常常会怀念树,常常会在梦里去寻找大树,那些树在梦里触痛我的每一根神经。我不知道,母亲当初是不是在树林里将我分娩的,让我在出生的第一眼看到母亲的同时,也看到了满眼繁茂苍翠的树。她们和母亲一样,眼里充满慈爱与期待,见证我的降生,让我将她们也等同了我的母亲,在我吮吸母亲的第一口乳汁的同时,也呼吸到了荡心濯肺的森林的气息,让我从此深入心髓地记着了:她们和我有着与生俱来的亲缘。否则,她们怎会在我的梦里割痛我的神经?否则,我怎会看…  相似文献   

14.
苏珍珍 《中国纺织》2010,(4):114-117
年少时,母亲曾经骑车走很远帮我买到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候的我,并不晓得那书里不仅仅有励志的故事,更有父母亲对于孩子的期冀。在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中,相信那样一本书都曾经起到或重要或间接的作用,对于我,那是儿时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拯救国家就得靠科技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医生,在我们那个小镇救死扶伤,很受大家的爱戴。那时候父母也期望我长大后能从医,但是这个理想随着我的长大而逐渐改变了。我出生在广东海丰的一个小镇。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家乡沿海一  相似文献   

16.
九九归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诗人闻一多在74年前曾饱蘸深情地写下了这首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七子之歌之澳门”,74年后的今天,澳门终于就要回家了。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王启人曾经形象地用“九九归一”来形容澳门的回归。千水尽朝东,九九终归一,香港已经回家了,澳门也即将扑进祖国母亲的胸襟,就在这1999年12月20号这一天。Macau不是我的…  相似文献   

17.
3年前,我和母亲私下约定,由我出资给小弟买套房子。 那时候,我大学毕业刚刚工作一年,工资也不高,我做出这个决定,不是没有压力,但是不是盼的目光.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母亲浑浊的眼睛里涌满了泪水,她揽住我的肩头,声音呜咽着说:“好孩子,你这都是代妈受的苦啊!”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应聘,临走时该公司总裁喊住他:“明天你再来一次,不过一定先要为母亲洗一次脚。”这位青年在为母亲洗脚时,才发现母亲的双脚像木头一样僵硬,还有不少皴裂口子,不由得接着母亲的双脚哭了起来。第二天,年轻人很伤感地对总裁说:“是你使我知道母亲养育我的艰辛。谢谢总裁,如果不是你,我根本不会想到去为母亲洗脚。我一定要好好照顾母亲,决不能再让她受苦了。”无独有偶。邻居家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一天晚上也端起一盆水要给妈妈洗脚。大人问他为什么要给母亲洗脚?孩子说是看了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做的一则“为母亲洗脚”公益广告后模仿而做。  相似文献   

19.
几个月前,某行业组织举办了一次高级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班,我负责精益部分的课程。在培训现场,我让所有参加者展开大讨论,题目是上级重要还是客户重要?现场讨论气氛异常热烈,大约有70%左右的人认为上级更重要;20%左右的人认为客户比较重要;其余的人认为两者都重要,为了保住饭碗,都不能得罪。我接着问这部分人,如果上级的期望和客户的要求有冲突,你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愿望     
父亲去世时,母亲才40多岁,几兄妹都还在读书,母亲一直都没有工作,一家人主要靠父亲单位发的抚恤金生活。当时正是缺衣少食的年代,日子过得十分紧巴,母亲常常在外揽些手工针线活来补贴家用,每到要交学费的时候,更是愁得母亲到处借钱。几年以后,除最小的兄弟还在读书外,其余的都在工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