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应用二维河道冲刷数学模型对河道冲刷物理模型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浅水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河道冲刷物理模型试验中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预测的断面冲刷深度和试验测定的冲刷深度误差小于20%;随着断面坎高的增加,河道断面冲刷深度逐渐减小,坎高从2~6cm,河道断面冲刷深度在0.38~0.19m之间;随着试验放水流量的增加,河道冲刷总体呈现中部冲刷深度较大,两端冲刷深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红谷隧道为南昌市核心区一条新的过江通道,采用沉管法修建,为超大断面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道。隧道主线全长2650m,匝道总长2510m,总投资42.25亿元。本工程沉管段长1329m,是世界上少有的在年水位差超10m内河径流复杂水域建设,且规模较大的沉管法隧道工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式,通过设定不同方案(天然试验河道方案和有坎断面方案)以及不同来水量分析辽宁东部某中小河流的冲淤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天然试验河道方案,不同来水量情况下有坎断面方案的河底最大冲刷厚度高0.13cm,河底最大淤积厚度多1.07cm,有坎断面方案河道冲淤变化要大于天然试验河道方案。研究结果对于中小河流整治工程河道冲淤分析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河道冲刷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意义,叶尔羌河含沙量较高,冲刷现象严重,通过资料收集获取此次治理段的冲刷计算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河道冲刷与河水含沙量、水流流速关系密切,在水位上升、下降的过程中,河道冲刷距离、累积冲刷量不断增大,河道冲刷造成岸坡坡角发生改变,对岸坡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应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过低,导致护坡整体稳定性差的问题,结合仿木桩加固堤岸,开展城市河道生态护坡工程设计研究。根据现场勘察结果,计算设计洪水水面线。确定城市河道堤基埋深,根据左右岸不同情况,分别完成堤防设计。基于仿木桩加固堤岸设计思路,设计桩身结构。最后将护岸与景观规划相结合,完成堤防生态护坡整体设计。通过实例应用证明,新的城市河道生态护坡工程应用后,护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显著提升,有效促进河道整体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结合白云国际机场航煤输送管道工程穿越方案针对拟建工程涉及LX河、ZJ江、XF河道处情况,开展工程位置计算,依据有关标准、规定及规划文件,进行防洪综合评价,判断建设项目对河道及防洪设施的影响,提出避免不利影响的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概述内河沉管隧道的特点与施工工程,阐述内河沉管隧道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及其成本管理重点,基于项目业主的视角提出内河沉管隧道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型,包括项目成本数据采集模型、价格指标关联分析模型和项目成本分析模型,为提升业主方针对内河沉管隧道的成本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常泰过江通道直接联系江苏常州新北区与泰兴市,是《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7-2035)》中15座高速公路过江通道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中江苏省14条过江通道之一。项目从国家规划、公路及铁路过江需求、节约过江通道资源等因素出发推荐采用公铁合建形式过江;在跨越长江的位置选择中,推荐从宏锦物流码头上游、录安洲边防站与魏村水厂之间穿过的D过江线位。文章以此为基础,对推荐的D过江线位桥梁方案和隧道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经过论证比较,隧道方案在通航、防洪、环保、特殊天气应对方面略有优势;但桥梁方案在功能、运营安全、防灾救援、管养与成本方面桥梁方案优于隧道方案。且由于合建的多功能桥梁方案在过江资源占用上实现了1+1+1<3的集约、节约目标,因此最终推荐多功能合一的桥梁过江方案。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河下游长平滩区河段近10年实测大断面测验资料,利用“断面法”对该河段冲淤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河段沿呈冲刷状态,10年来主槽累计冲刷量为4707万m3,不同的来水来沙情况,河道冲淤量变化不同,上游来水量大,河道冲刷效果好,因此在不影响工农业用水及防汛的情况下,加大上游水库下泄量从而减轻游河道淤积;以及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新技术研究河道冲淤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长兴岛2#河道主渠上、下游比降较大,水流对岸墙和河底冲刷严重。渠底总跌差2.9m,考虑基础安全性和节省工程量采用两级跌水工程调整河道比降,减小河道流速。文章介绍了多级跌水工程的主体布设,各级消力池长度、消力坎高度的计算,地基处理方法等,以期为类似地基条件下新建多级跌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起于长江南岸苏州,止于北岸南通,GIL管线总长约35千米,隧道长5468.5米,直径11.6米,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2019年9月正式投运,是穿越长江的大直径、长距离过江隧道之一.工程采用敷设于管廊(隧道)中的两回(6相)1000千伏GIL管线,在苏通大桥上游1千米处穿越长江,隧道中预留了两回500千伏电缆以及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通用管线.  相似文献   

12.
华新钢 《水利技术监督》2023,(4):122-124+141
输水隧道衬砌管片接头是隧道的薄弱环节,易发生漏水等事故,影响正常运行。文章以某地输水隧道为对象,借助刚度试验与弯矩传递试验对输水隧道的单层衬砌管片接头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正负弯矩随接头转角的变化趋势不同,对应刚度也不相同;随着接头弯矩的增大,弯矩传递系数会随之减小,其中过江区域的整体弯矩传递系数要大于岛域区域的整体弯矩传递系数。研究结果为隧道管片接头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21日,亚洲第一的沉管隧道——上海外环隧道正式通车。从1999年12月28日工程开工之日起,上海城建集团的数千名建设者就在这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沉管越江隧道工程工地上,度过了难忘的1200多个日日夜夜。如今这条巨龙正静静地卧在黄浦江底下。 从2001年8月25日上海外环隧道第一管节沉放这场“初试”开始,社会各界就一直密切关注着这条“亚  相似文献   

14.
河道治理对保障河道安全、发挥河流防洪效益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盐铁塘常熟段河道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河道存在沿岸局部地势低、河道淤积严重、河坡冲刷强烈的问题,现状不满足过水与防洪需求。在分析工程治理必要性的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治理对策并分析其效果。结果表明该对策可显著提升河道防洪与排水性能,同时有效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为类似河道整治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沉管隧道在航道中长期浮运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依托深中通道工程备选预制厂方案,建立珠江口局部区域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在实测水文资料验证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计算揭示了浮运航道的水动力变化特征,开展航道范围内横流、纵流的变化特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龙穴港池水域的潮流流速普遍较弱,南沙四期港池水域流速变化较小,口门区水域环流较弱,为南沙港池作为防台锚地提供有利条件;浮运航道在小潮和中潮期间的最大横流可以近似认为不超过0.5 m/s;小潮和中潮期间的最大纵流不超过1.0 m/s,可以满足通航对水流条件的要求。但是大潮期间水流条件不满足浮运对水流流速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以为沉管浇筑区选址和浮运航道选线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变糙率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辽宁东部某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行洪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变糙率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可实现糙率参数的变动选取,相比于传统糙率方法,变糙率下的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河道流态模拟精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河道整治后,同一流量下,河道的水面线较河道改造工程前有所下降,总体上下降约1.8m左右;在同一流量下,河道流速有所增加,但增幅较小;在工程完成后,由于采用浆砌片石进行河底护岸,其河道部分区域冲刷明显,主要位于河底护岸与清淤后的河底交接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盾构机遭遇意外地质构造时,刀盘结构与刀具会出现破坏性的磨损,造成工期延误。依托武汉地铁过江隧道项目施工装备S509盾构机刀盘磨损的具体工程实例,对刀盘磨损情况进行检测评估并对刀盘结构修复、刀具更换等改造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长距离顶管施工作为一种地下施工技术有着穿越江道不影响航运、施工不受季节影响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地下施工等场景,但较少实际用于过江管道中。文章从管道长度、区间设置、最小埋深要求、借地情况、地质情况、优缺点、现场实施工期、协调难度、经济比选等技术与经济角度出发,结合案例实际情况,针对沉管施工、长距离顶管施工、盾构法施工等三个方案进行了施工工法的方案比选。结果表明长距离顶管施工有着造价较低、工期较快、能有效减少对周边的影响等显著优势,因此案例中的过江管道推荐采用长距离顶管施工方案,并对过江管道长距离顶管施工的造价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试验方式,对基于生物基质河道护岸护坡生态修复新技术指标、施工工艺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项技术后,试验河道护岸、护坡抗水流冲刷的能力可达到6m/s,相比于传统护生态治理方式,更利于植物生态恢复以及多样化的形成,且具有后期可免养护的特点。此外对该项术在北方寒冷地区和城市段河流生态修复应用给予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二维水沙耦合模型,对辽河铁岭段采砂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考虑河道安全对开采砂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砂后,河道沙坑局部易产生横向水流,对侧向河床冲刷深度作用明显,影响河道安全。沙坑面积影响度最大,其次是冲刷深度,进口流量影响程度最小。为保障河道安全,辽河铁岭段年开采最优量应控制在400万t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