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鑫 《工程经济》2015,(1):65-69
由于钢体施工中悬架用半主动控制变阻结构设计兼有被动和主动控制的优点,该结构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控制结构,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半主动控制变阻构造,一种根据模糊控制规则,构建由加速度响应至变阻尼器控制电势差间的联系,在钢体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对悬架的半主动控制的新结构设计方法被提出。两个结构振动控制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抗震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该专利轴承是通过滚动体(滚子或滚珠)的滚道(内、外圈滚道或上、下圈滚道)沿轴承轴向摆动(对向心轴承而言)或沿轴承轴向起伏(对推力轴承而言)的办法来实现轴承转动时内、外圈或上、下圈的相对振动.滚道的理论摆动或起伏曲线可为正弦曲线等曲线.曲线峰数与滚动体数相同以保证滚动体与滚道的良好啮合.这类轴向振动轴承具有可使振动加快即振动频率比转速快的特点,且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使用,适用于各种振动要求场合.  相似文献   

3.
黏弹性是影响聚合物驱油效率的重要因素。在聚合物常规理化性能检测标准中,没有关于聚合物黏弹性的检测指标。采用CaBER毛细管拉伸断裂流变仪测试聚合物溶液流体丝直径随时间变化曲线,用Exponential模型对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的松弛时间可以作为评价聚合物溶液黏弹性大小的技术指标。对水解聚丙烯酰胺、疏水缔合聚合物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实验研究证明,该评价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检测数据重复性高的优点。此外,对采用该方法所适用的聚合物溶液体系及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合物溶液浓度为500mg/L比较合适,在测试前需要对其进行过滤;实验温度应控制在45℃。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巷道修复过程中U型钢棚梁人工装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机械手装置,实现了U型钢棚梁安装和拆除的机械化施工。主要分析了U型钢棚梁安装和拆除的全部工艺流程,设计机械手结构,通过动力学和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其功能的正确性和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臧立 《化工管理》2013,(8):89-89
井下自激振动采油技术将振源设计在井下,减少了从井口到井底振动能量的损耗,同时井下自激振动采油技术不需要外加能量,并且可以长时间的在井下发挥作用。该技术利用常规抽油杆系统工作时,管柱产生的周期性弹性变形带动井下自激振动发生装置,将系统的弹性能量转换成井下液体脉冲波动能量,激励地层发生振动,从而达到油井解堵增产的目的,文章分析了井下自激振动采油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装置的结构,确定了装置的优化参数,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技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机械手技术,同时介绍了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从PLC程序设计算法分析、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两方面分析了如何设计机械手PLC控制系统,以便为机械手生产人员提供参考,同时也使得PLC的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能够在工程当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三自由度机械手进行参数设计,使用MATLAB软件中的Robotics-toolbox工具箱对机械手的运动状况和末端执行器的轨迹规划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情况的仿真图和曲线函数图,判断其性能是否能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并以仿真及分析结果作为机械手重新优化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共振及溢出现象,提出了采用交结构控制的构想;再根据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共振及溢出控制的变结构控制原理、算法;并以悬臂梁为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变结构控制策略对共振及溢出控制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主动振动控制中的共振及溢出现象,加速度反馈比阻尼反馈更为有效;在对共振及溢出采用变结构控制时,控制切换函数或区间的选取对控制效果的优、劣非常重要,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下结构耦合振动规律,验证水下结构振动时激振力和辐射声压之间的关系,制作一个加肋圆柱壳,在指定激振频率下通过改变激振机激振力测量相应的辐射声压值,最终获得激振力和辐射声压关系曲线。对加肋圆柱壳模型进行数值仿真,采用结构有限元耦合流体边界元方法并利用有限元软件PATRAN/NASTAN计算水下结构振动与声辐射,在指定激振频率下计算不同激振力对应的辐射声压。试验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均表明,在指定激振频率下激振力和辐射声压呈线性关系,小振幅振动时流固耦合振动所组成系统的是一个线性系统。  相似文献   

10.
智能物流车是建立在计算机ARDUINO系统基础上,运用电气和电控设备、设置吊篮式结构、升降顶起机构、托盘架结构、机械手,以及采用激光反射、灰度传感器、程序控制等技术手段,对物流车的启动、循迹、避障、转弯、停靠、机械手取物、多工位放置等实现全自动、智能化操作,同时对各项操作实施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1.
在直接脉冲控制力的激励下,动能拦截器弹体结构动力学响应引起的捷联寻的器和捷联惯组处的振动,在敏感元件测量值中引入了动态弹性干扰量,进而引起大的脱靶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与控制耦合分析的捷联结构设计,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动能拦截器真比例导引控制模型,利用Ansys软件建立拦截器的有限元模型,对寻的器与惯导在不同的捷联方式和不同捷联刚度情况下进行控制与结构的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接连刚度,降低两敏感元件的捷联安装的异面程度,让两者相邻布局,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决弹性振动引起的脱靶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顶驱钻机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影响顶驱鹅颈管管路结构的振动特性的因素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危害性。借助ANSYS软件中模态分析模块对鹅颈管管路结构进行分析,得出鹅颈管振动的固有振型及振动频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谐响应分析,求出在不同振动频率下鹅颈管不同节点、不同频率时的位移曲线。通过分析可知,鹅颈管在实际的服役中应避免出现共振频率,发生振动。为进一步研究顶驱鹅颈管复杂的振动情况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通用凸轮曲线设计方法,根据中速平装胶订联动线书封托实同步机构的运动规律,对同步凸轮连杆机构,通过复数向量法进行计算机编程,最终计算出实际凸轮曲线的点坐标,设计并优化胶订联动线托实同步凸轮机构,减小机械结构的振动与冲击,以进一步提高胶订联动线的上封质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对传动主轴、轴承以及齿轮箱等的多路振动信号采集要求,设计基于以太网的多通道振动数据采集系统。系统采用AT91SAM9G20嵌入式主板实现以太网接口,并通过PC104总线接口连接多个同步振动数据采集模块,实现采集通道的柔性扩展。振动数据采集模块实现了ICP振动传感器的信号调理以及抗混叠滤波器,并由FPGA控制AD7656实现了6通道16位振动数据同步采集。通过实验验证,系统实现了高速的多通道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5.
机械手是能够实现自动化定位控制的多功能机器,在国内外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占据主要地位。使用模块化和优化设计理论实现自动装卸机械结构的设计,利用ANSYS软件进行校核,使用SolidWorks软件实现运动过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满足机械运动需求,可降低装卸成本,提高装卸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水下连接器振动测试技术采用液压振动测试技术,对水下连接器振动测试装置进行总体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机械结构方案设计、液压系统方案设计、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部分。论述了水下连接器振动测试装置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三个部分进行方案设计。针对液压伺服系统进行了技术研究,包括液压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负载分析、控制系统回路。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搭建了水下连接器振动测试技术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对液压系统子模型选取及参数设定,得出了位移和速度曲线,并分析了曲线部分失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膜式空气弹簧固有频率的结构与材料性能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研究得到的改进措施进行初步实验。初步实验与研究表明:采用弹性袖筒与弹性橡胶气囊组成弹性气囊,采用几何方式限制弹性气囊变形,可以大幅度降低膜式空气弹簧固有频率。在此基础上,对这种弹性气囊的非线性变形与阻尼比等性能与压力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研究结果和实验数据,得出计算这种低频空气弹簧固有频率与阻尼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利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对增压机组振动数据做频谱分析,及时诊断出联轴器螺栓弹性胶圈老化、电机前轴承和高速齿轮轴承的损坏故障,进一步分析认为联轴器螺栓弹性胶圈老化变形是造成机组振动大的主要原因,通过检修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解决了增压机组振动大的问题,使增压机组尽快投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液压缸及辊缝处的非线性干扰是影响轧机辊系垂直振动的重要因素。对六辊轧机系统做适当简化并考虑轧机辊系垂直振动系统中的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阻尼,建立了轧机垂直振动系统三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求解得到相应的动力学微分方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轧机单自由度非线性垂直振动系统的时域振动曲线及主共振的幅频特性曲线。对时域振动曲线和幅频特性曲线分析,得到非线性因素下,轧机垂直振动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辊系的垂直振动在非线性阻尼力作用下呈现较明显的摩擦阻尼特性,主共振的幅频特性在不同非线性刚度及非线性阻尼下表现各异。工程数据分析显示,液压缸及轧制界面的油液润滑状态,对轧机振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近日成功研制出用流体传递动力的机械手,它不需要齿轮、传动杆等机械结构,外形和动作都与人手相似。 新型机械手采用了“微流体传动技术”,其传动部分由无数柔性的微小胞囊组成,胞囊里所充的液体或气体可以由微型泵输入或输出,从而改变胞囊的大小,起到类似肌肉纤维的作用。在机械手的每个手指部位安装一个传动单元,就可以使每个手指灵活运动。该机械手可以在简单操纵下实现开门、握茶杯等动作。与传统机械手相比,其优点是重量轻、力度适当,不仅能发展成为工业机器人,也能辅助残疾人和老年行动不便者。 〔机械工业科技信息研究院文献中心研究部供稿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100037〕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