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的优缺点,通过引入SBM模型测算1990~2006年我国各省区环境效率值,分析了我国区域环境效率差异及演进规律,环境变量的引入明显降低了中国区域的平均效率水平,中西部地区对环境变量的引入较东部地区更为敏感.政策含义表明,对发达地区实行较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对落后地区可以考虑实行向发达地区购买排污权的方式,逐步解决落后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构建一元回归估计模型以及自向量回归VAR模型,研究政府环境规制与各类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我国政府环境规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作用,本文研究认为:政府环境规制与各类能源碳排放之间存在动态关系,环境规制是碳排放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环境规制投入赶不上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需求,造成各类能源碳排放不断增加,在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政府环境规制的作用是显著性的,未来我国政府必须加强政府环境规制的投资额度,更要加强环境规制投入的力度,综合利用国家规制手段,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困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协整模型检验了1994~2009年中国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碳排放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环境规制强度、技术创新能力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关联关系。环境规制强度是技术创新的Granger原因,环境规制强度是碳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技术创新是碳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环境规制的合理安排和有效执行能够充分实现资源效率和环境质量的双赢,技术创新是节能减排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传统观点认为:环境规制与经济效益是相互矛盾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若要保护环境则会限制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环境规制与经济效益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当造成的.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规制现状的分析,针对我国现行的环境规制进行改革和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将环境规制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相关联,从而实现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以5G通信、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工业产业的发展格局,而与此同时,绿色发展的理念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共识,环境规制和数字经济如何影响新一代工业经济增长值得深入研究。采用2009—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规制政策、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政策显著地抑制了工业经济增长,而以电信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促进了工业经济增长,环境规制对数字经济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负的调节效应。政策建议:制定绿色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避免出台“一刀切”的禁止性政策;进一步支持以电信5G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着重协调好数字技术的增长效应和治理污染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6.
“既要青山绿水, 也要金山银山”, 要求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做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环境规制日渐严格的压力下, 对资源严重依赖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波特假说” 还能否成立? 本文运用 DEA-SBM-Malmquist 模型评估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分析环境规制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效率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推动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效率的提高, 对经济发展具有助推的潜力, 环境规制通过直接作用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效率, 进而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波特假说”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7.
顺应新发展理念的提出,2016 年学者们对绿色经济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在环境效率、环境规制绩效和绿色发展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一是从环境效率评估方法、环境效率状况和区域差异等方面对环境效率进行了评估,并拓展研究了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二是从评估环境政策、税收、排污权分配、碳交易等环境规制绩效入手,理论和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的影响因素和绩效改进方向;三是探讨了绿色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地区联防联控、推出碳交易政策、优化城市结构和规划、促进共享经济发展和优化环境管理手段等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绿色”作为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全新契机,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探索合理的政府干预手段和适当的调控强度,环境规制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引领能源企业项目低碳转型和资源利用有效提升成为重要议题。因此,选取2012—2021年172家能源行业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绿色投资效率进行测度,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能源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动态影响,完成了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直接改善企业绿色投资效率不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解结果的影响;(2)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是环境规制间接促进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主要途径;(3)区域经济发展匹配度受地理因素限制,对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引导技术资源联通优配;融合发展区域绿色生产、调整污染治理技术高效转型,以期提升能源企业绿色投资率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制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本文基于 2004~2015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 环境规制与工业增长规模间存在 “U” 型的非线性关系, 与综合效率、 盈利效率和劳动效率间存在横向的 “S” 型关系, 与经营效率间存在镜像的 “S” 型关系; 环境规制政策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 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既有利于环境保护, 又不会对工业经济增长规模和效率产生负面作用; 环境规制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 通过权衡三大分解效率可在短期内确定区域最优的环境规制政策。 最后, 根据实证分析提出应突破 “先污染后治理” 的发展思路, 推进差异化的环境管制政策, 提高环境规制强度,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按照污染排放强度,本文将中国28个制造业部门分为重度污染产业、中度污染产业和轻度污染产业三大类,在测算1999—2009年三大产业部门环境规制强度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力图从促进生产率的角度找出不同产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拐点。研究结果表明:重度污染产业当前环境规制强度相对合理,能够促进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和效率改进;中度污染产业环境规制强度较弱,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的关系呈"U"型,相对于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而言技术效率可以更早地突破"U"型拐点;轻度污染产业环境规制强度与三者的关系也呈"U"型,相对于生产率和技术效率而言,技术创新能够更早突破"U"型拐点。在制定适当的环境规制强度同时,政府应推进环境规制政策从控制型向激励型转变,诱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作出很大贡献,但是过度的外资涌入又会不利于国家产业安全。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安全问题实际上是牵涉到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关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博弈的范畴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对FDI的利用现状,接着分析其对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而提出必需从健全法律法规、调整外资政策、增强微观主体自主创新能力等建议来处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也不得不考虑改变能源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供给.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中国目前的能源现状,并通过对中国电源...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继续巩固,新兴经济体增长存在下行压力,全球经济总体上进一步改善.我国内需潜力依然较大,经济增效提质取得进展,改革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与此同时,产能过剩问题、财政金融潜在风险、房地产市场分化等矛盾和问题继续积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将呈现出稳中趋缓态势.初步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2.4%左右.建议加快推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灵活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城镇化为抓手扩大内需潜力,加快国有企业、要素市场、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管理好合理增长预期,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加快体制政策方面的改革,确保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新的数据和更先进的计量方法,对中国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进行了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大致符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致为9%,在此基础上,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计量结果证实,上一年较高的通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在进行,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有着自身的特点,并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要采取有力的应对策略,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市场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确保食品安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2008年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导火索,食品行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对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作为食品企业该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阐述我国食品大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食品行业面临的问题,对此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包装在保护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对资源和环境带来了破坏,甚至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文章以食品包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食品进行包装的必要性及包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当前我国食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分析我国食品包装环境污染的治理途径。研究认为,伴随着我国食品包装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实施,在制度框架内逐步实施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同时重视环保意识等非正式制度的建设的作用,这将是我国治理食品包装问题的惟一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从整个工业化进程角度如何看待这一经济现象,如何揭示经济高增长与能源需求间的规律性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以我国工业化道路和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为背景,通过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务业化中期阶段的能源消费经验;从定量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在该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对应关系,得出经济高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刚性需求这一规律性结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今后我国的能源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香港回归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分析认为,香港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体,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化大都市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已经形成了国际商贸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航空物流中心、国际科技资讯中心的地位。香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与作用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为内地提供优质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内地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支持内地企业走出去,支持内地金融国际化,带动殊三角、泛殊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客观评价香港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新时期发挥香港的优势,促进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