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国化学品市场公司(CMAI)重烯烃和弹性体业务经理Steve Zinger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丙烯供应量将由2003年的5760万吨增至2010年的8030万吨,平均增速为5%/年。今后通过丙烷脱氢、易位反应、深度催化裂化(DCC)、重烯烃裂解、甲醇制丙烯(MTO)等专产丙烯工艺所产丙烯的份额将不断提高,传统的丙烯生产由“副产”逐渐向“联产”和“主产”转变。  相似文献   

2.
丙烯供需现状及增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丙烯供需现状 美国化学品市场公司(CMAI)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丙烯供应量将由2003年的5670万吨/年增加到2010年的8030万吨/年,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据称,今后通过丙烷脱氢、易位转化反应及其它技术如深度催化裂化(DCC)、高级烯烃裂解和甲醇制烯烃(MTO)等专产丙烯工艺所产丙烯的份额将不断提高,传统的丙烯生产正在开始逐渐由“副产”向“联产”和“主产”转变。  相似文献   

3.
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丙烯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无色可燃气态烃。本文综述了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对丙烷脱氢热力学进行了分析:因为该反应为一可逆、增分子、强吸热反应,所以必须采用选择性良好的催化剂,才有利于丙烷选择性的提高;对无机膜反应器中的丙烷脱氢及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作氧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几种丙烯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乙丙烯、丙酮和环氧丙烷等,丙烯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聚体的混合物,可以用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通常采用丙烷催化脱氢制取丙烯,丙烯的产率可达74%-86%。通过对比常见的几种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技术,再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进行该项技术经济性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内2015年之前投产的丙烷脱氢项目能获得可观的利润,2015年之后丙烷脱氢能否盈利,关键在于能否获得长期、稳定、相对低廉的丙烷资源以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深加工.目前全球来自蒸汽裂解装置和催化裂化装置的丙烯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97%下降至87%左右,而丙烷脱氢、烯烃歧化和甲醇制烯烃等以丙烯为目标产品的装置产能已从2001年的3%上升至目前的13%左右,其中来自丙烷脱氢(PDH)装置的丙烯产能约占总产能的6.2%,成为全球丙烯的第三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前丙烯开发的路线包括丙烷脱氢、烯烃歧化、丁烯(C4)和C5馏分选择性裂解、甲醇制烯烃(MTO)、甲醇制丙烯(MTP)以及改进FCC工艺。通过近期的专利浏览发现有新的方法正在开发之中,其开发的重点是“绿色丙烯”和“生物丙烯”路线。例如,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已经获得欧洲专利申请,该专利详细描述了3种制备“生物丙烯”的方法:①发酵乙醇脱水制乙烯,将生物乙烯二聚得到生物丁烯,再将生物乙烯和生物丁烯歧化为生物丙烯。  相似文献   

7.
国外丙烯生产技术最新进展及技术经济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于常规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装置的丙烯产量难以解决丙烯短缺问题,欧美一些大石油公司正在研究开发增产丙烯的新工艺.按照丙烯为副产品的技术路线和丙烯为主产品的技术路线,介绍了多产丙烯的催化裂化、烯烃相互转化、丙烷脱氢、烯烃复分解及甲醇制烯烃等各工艺的最新进展,并对各工艺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从近期、中期、远期对我国增产丙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增产丙烯途径的技术经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增产丙烯的三种工艺;结合蒸汽裂解装置增产丙烯(烯烃置换工艺、MOI工艺)丙烷脱氢工艺、FCC装置增产丙烯,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认为结合乙烯裂解装置增产丙烯的工艺是一条最有前途的工艺路线,但对我国来说,选择FCC增产丙烯的工艺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埃及联合东方石化(OPC)公司近日宣布,计划在2015年年底之前新建一套25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并将现有的聚丙烯生产能力扩大至22万吨/年。拟建的丙烷脱氢装置所产的丙烯将供应聚丙烯装置,该公司在苏伊士西北湾工业区拥有一套16万吨/年聚丙烯装置。这两个项目的经济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已经完成,总投资约4.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美国企业产品公司(Enterprise Products)表示将在美国德州海湾沿岸新建一套世界级的丙烷脱氢装置,设计产能为75万吨/年。该装置将与公司现有的天然气液体(NGL)和丙烯生产设施成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丙烷脱氢(PDH)制丙烯已成为丙烯的重要增产来源,该工艺技术生产过程蕴含着很大的火灾、爆炸事故风险。文章对采用Catofin技术的生产装置工艺过程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探讨了相关安全技术对策,以降低装置风险,提高工艺安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1)ABBLumus公司的OCT技术。ABBLummus公司的OCT技术将乙烯转化为丙烯的选择性近100%,将丁烯转化为丙烯的选择性为97%,丁烯总转化率为85%~92%(丁烯进料中正丁烯质量分数为50%~95%)。进料中的乙烯和丁烯可来自蒸汽裂解装置和各种炼油厂的生产过程,浓度也可不相同,丁烯也可来自乙烯二聚装置。OCT技术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是载于硅藻土上的W03和MgO。催化剂可连续再生,催化剂结焦采用氮气加空气清焦。原料中的1~丁烯在MgO作用下异构化为2-丁烯,然后与乙烯由W03歧化生成丙烯。在乙烯塔内分离出未反应的乙烯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丙烯可以在丙烯塔内分离得到,因在反应中无丙烷生成,无须进一步提纯即可得到聚合级丙烯。  相似文献   

13.
未来我国丙烯产业将形成以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为主的传统副产工艺、丙烷脱氢工艺、煤化工工艺和进口丙烯及衍生物"四分天下"的格局,影响这一格局最大的因素是新兴工艺的兴起。丙烯是重要的烯烃产品,用量仅次于乙烯,除合成聚丙烯外,还可制成环氧丙烷、丙烯腈、异丙醇、苯酚/丙酮、丙烯酸及其脂类等众多下游产品,正逐步取代传统的钢铁、木材、棉制品等。据美国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全球丙烯消费量高达9000万吨,中国丙烯当量消费2250万吨以上,产量1380万吨。按目前我国规划中丙烯的产能,原料丙烷需求量未来3年将激增。现有的供应工艺条件下丙烯增产潜力有限,传统工艺增产丙烯所面临的瓶颈也逐渐凸显,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丙烯需求。丙烷脱氢(PDH)作为丙烯增产的新技术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发展潜力之大倍受瞩目。我国在建或规划中的PDH装置1000万吨左右,面临着技术、原料等问题的困扰。因此,从工艺到原料,再到下游项目的配置均应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旭化成公司和泰国m、公司正在研究在泰国Map Ta Phut地区联合建造200kt/a丙烷工艺的丙烯腈装置和70kt/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装置,计划于2009年底运行。他们还拟建25kt/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装置,其总投资达3.48亿美元。该项目由日本旭化成公司提供丙烯腈技术许可和产品销售,泰国PTT公司提供丙烷原料。用丙烷替代丙烯的旭化成公司技术即将进入工业化实施阶段。日本丸红公司也计划对该项目进行投资。项目完成后,旭化成在全球的丙烯腈供给能力将上升至1000kt/a,其中包括其在韩国东西石化公司的270kt/a,届时可与当今世界丙烯腈最主要生产商Ineos公司处于相同地位。旭化成公司还将许可MMA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12年,由于需求萎缩,丙烯整体市场疲软,行情低迷.展望2013年,一方面丙烯下游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另一方面,众多企业竞相上马丙烷脱氢制丙烯、甲醇制丙烯等专产丙烯装置,同时石化企业加快推进大型裂解装置建设,业内人士忧虑,2013年,丙烯市场改观的可能性不大,仍将延续低迷行情.  相似文献   

17.
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环境友好、选择性高的丙烷脱氢制丙烯铂基催化剂。研究人员证明了该新型催化剂对丙烷氧化脱氢的催化活性是先前研究的铂和钒催化剂的40~100倍,且可维持丙烯的高选择性,并降低其他副产物的收率。  相似文献   

18.
SK公司和韩国化工技术研究院(KBR)近日开发出一种先进的催化烯烃(ACO)工艺,这是一种高效率的从石脑油中获得乙烯和丙烯的生产方法。与目前的石脑油裂解技术相比,ACO工艺采用了sK公司开发的专有工艺和催化剂体系,能使乙烯和丙烯的产率提高30%,乙烯对丙烯的比例接近于1,降低能耗约20%,并使初期投资减少约30%。sK公司和这家研究院将共同拥有这项技术的专利权。KBR已经与SK公司就ACO工艺的开发、工业化、市场销售和技术转让达成了协议。预期在2009年SK建于韩国蔚山的一套烯烃装置上首次应用这种工艺。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全球丙烯需求量逐年增长,我国丙烯的供需缺口也在逐年扩大。目前丙烯产量70%左右来源于蒸汽裂解,20%~25%来自催化裂化。然而,在美国页岩气革命和2013年我国实施油品消费税新政的背景下,我国丙烯供应量或会出现紧张,丙烷供给却将相对过剩。为此,业内人士将目光投向了丙烷制丙烯这条路。从丙烷到丙烯,如果问一个学化学的学生,他会告诉你,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脱氢反应;但如果将这个问题抛给企业人士,他则会考虑:丙烷原料充足吗?丙  相似文献   

20.
国的BOC气体集团公司和日本的三菱化学公司正在开发一种以丙烷为原料制造丙烯睛的新工艺。使用三菱公司的一种新催件剂,通过丙烷的氨氧化反应生产出来的丙烯睛要比以前的系统有更高的选择性,比典型以丙烯为原料的系统的原料成本更低。未反应的丙烷与丙烯睛的分离过程将运用BOC开发的一种专利工艺来完成。它们已成功地运转了一小型中试装置,现正在规划一大规模的示范装置。BOC和三菱正开发一种丙烯腈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