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活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发展》2009,(7):102-102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2.
赵亚芳 《魅力中国》2011,(12):342-342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因此,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灵动课堂的根本要素。灵动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致力于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3.
周满想 《魅力中国》2011,(12):352-352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三者之间关系不难理解: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它包括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才能得到提高,也正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我与同学们在学习写景抒情诗词时总结了一种“五步诵读法”,用来指导大家自学这类诗词,  相似文献   

4.
孔秀花 《发展》2010,(9):147-14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省即将实施,其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标》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将是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李四新 《魅力中国》2013,(19):242-242
新课程理念已经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纳。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探究的主旋律。有效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展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是推进主体学习的有效方式,更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创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探究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化学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本文旨在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石宗禄 《魅力中国》2010,(22):222-22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陛和主动性,突出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以思维为主体,以认知过程为主体,倡导“引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茶地深入开展,研讨逐步深入,成果越发显著,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三种新的体育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关键。“促进学生健康”是发展学校体育,改革学校体育的一个主旋律。①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②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增进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许改梅 《魅力中国》2010,(1):105-105
《语文课程标准》在解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欢。它讲究的是和谐及共同发展,绝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和插花,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曾做过一些探索,有成功,也有不足。下面就合作学习的意义、误区、建议等问题,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0.
刘彦青 《魅力中国》2011,(15):309-309
探究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学科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改中课堂教学引入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探究动机巧问善诱营造情景开展多种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世平 《发展》2009,(7):106-106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数学学习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新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数学教学,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胡用江 《魅力中国》2013,(5):143-143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生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任月敏 《魅力中国》2013,(17):206-206
设疑是有意识的创设疑问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课堂设疑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要让学生会“疑”、爱“疑”。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4.
韩宏伟 《魅力中国》2013,(14):171-171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三种学习方式以自主为核心、为前提,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以探究为主要学习策略,旨在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有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通过探究亲自得出结论,从而让这些定义、定理、公式……才能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6.
于晋武 《发展》2008,(4):107-107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相似文献   

17.
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应当积极响应新课程背景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兴趣,创造有效情境,倡导合作学习,鼓励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实现优良的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若干关于教学改革的见解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化学教学与化学课程、化学学习以及方法的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既是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又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鼓励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化学在生活的魅力,获得学习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改变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自主探索的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永琴 《发展》2011,(7):146-146
“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当今小学数学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获得发展。我个人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切实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从灵活处理教材、巧妙组织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精心设计练习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周小顺 《魅力中国》2010,(14):214-214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有别于旧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学生能否很好地自主学习决定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转变。“学什么”“怎么学”是学生自主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