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里上市劫     
王韶辉 《新财经》2013,(11):60-61
在境外上市的一个关键是信息披露问题,熟知国内市场运作的马云为此做好准备了吗?阿里巴巴对上市地点的纠结源于马云对失去公司控制权的忧虑。到目前为止,阿里巴巴仍然没有就上市地点做出抉择,尽管之前阿里CEO陆兆禧宣布将不选择在香港上市,但市场对此更多解读为是针对港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关于“香港联合交易所必须坚持同股同权原则”言论的变相施压。之后不久,有媒体称某阿里高管表示并未一定放弃在香港上市,关键仍在于港交所是否接受“合伙人制度”。  相似文献   

2.
叶雷 《产权导刊》2016,(4):13-15
阿里巴巴集团从2010年开始试运行“合伙人”制度,2013年上市时正式抛出“合伙人制度”。之后,为了与法律意义上的“合伙制企业”相区分,马云创始的“合伙人制度”在术语上更多地被规范化为“事业合伙人制度”。实际上,探索实施事业合伙人制度的企业,阿里巴巴并不是第一个,华为技术公司实行合伙人管理模式已超过10年,2015年更是开始发展全球合伙人持有公司的虚拟股份,雷军的小米公司从一开始也就具有事业合伙人制度的鲜明色彩。后经万科地产公司总裁郁亮喊出“职业经理人已死、事业合伙人时代诞生”,并大力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在国内开始刮起旋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引入这项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3.
最近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出现转折——阿里巴巴最大单一股东软银(Softbank)做出重大妥协,放弃其持有逾30%股份(34.7%)的投票权,全部“委托授权”予阿里合伙人,使阿里合伙人(现持股10%,其中马云持股7%)将持有超过四成投票权,以符合香港监管机构规定,目的是让阿里巴巴可采用“合伙人”制度方式上市。现存只要马云接受港交所的一部分限制条件,阿里巴巴就可以在今年内上市。  相似文献   

4.
陈正伟 《沪港经济》2013,(12):42-43
10月25日,杭州西溪湿地.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在他的“太极禅苑”,与香港媒体见面.这是马云首次详细解释上市事宜.这个热爱太极文化的中国电商教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缓和与香港之间紧张的关系.因为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阿里巴巴与香港围绕着“合伙人制度”是否能在港交所上市的问题,弄得并不愉快.阿里巴巴曾在10月10日宣布不选择在香港上市,不过,事情似可能“峰回路转”,因为通过10月25日的交流,人们发现,阿里巴巴赴港上市之事并未画上句号,而是“未完待续”.  相似文献   

5.
阿里巴巴给港交所出了一个难题。香港此前一直是阿里巴巴集团上市的首选地点。香港的投资银行家们也一直在争取参与阿里巴巴集团的IPO,因为该交易有望成为近年来香港规模最大的IPO之一。●"合伙人制度"存争议但阿里巴巴集团一直在与香港交易所洽谈设立一个架构,允许包括创始人马云及其他高管在内的"合伙人"在IPO之后仍能保留对公司董事会构成的一些控制权。阿里的董事会提名提议令香港交易所很犯难,因为接受这样的提议有悖于该交易所一贯  相似文献   

6.
阿里巴巴拟赴美上市,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却要远赴美国上市,有人怪罪于A股目前过于严苛的上市门槛。笔者认为,考虑到目前A股现实,阿里巴巴不在A股上市,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港股由于坚持同股同权,由此错失阿里巴巴这家大公司,A股市场也是以同股同权为基本准则,自然也难以适合阿里巴巴来上市。目前A股市场体制机制发育还不完善,贸然降低上市门槛,更将引发诸多问题。阿里巴巴的2.31亿话跃买家和800万活跃卖家部在中国,一旦在美国上市,为阿里巴巴奉献了利润的中国耍家和卖家,却难以分享阿里巴巴的红利,有人认为这有点遗憾。但假想一下,如果阿里巴巴在A股上市,结果将会如何?一定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同报吗?未必。  相似文献   

7.
一场意在捍卫公司管理权的融资游戏马云毫不避讳地表示过:他并不在乎阿里巴巴究竟在哪里上市?也不在乎市场究竟会给阿里巴巴一个怎样的估值?他在乎的是"上市的地方必须支持阿里巴巴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而能够传承这种"文化"的就是阿里的合伙人,马云于是"创新"出"合伙人制度",希望马云和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即便在公司上市之后,依然能牢牢把握住公司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8.
郭建鸾 《中国报道》2013,(12):78-79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一直都备受争议。在马云看来,这种制度建立的不是一个控制这家公司的权力机构或者利益集团,而是一种企业内在动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合伙人作为公司的运营者,业务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同时又是股东”,最有可能坚持公司的长期利益和使命,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相似文献   

9.
备受争议的"合伙人制"使得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在公司上市后能继续控制公司,研究表明,合伙人制是一种新型的公司控制权锁定模式。从国内外公司治理经验来看,除了"合伙人制"模式以外,还有另外两种控制权锁定模式,即"多数股份决"模式和"超级投票权"模式,但是,突破传统的"多数股份决"模式已经是一种国际趋势。然而,我国公司采取单一的"股份多数决"模式,导致问题重重。为顺应国际趋势和吸引更多创新型公司在国内上市,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竞争力,需要建构公司控制权锁定规则,弥补制度空白。  相似文献   

10.
正阿里巴巴拟赴美上市,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却要远赴美国上市,有人怪罪于A股目前过于严苛的上市门槛。笔者认为,考虑到目前A股现实,阿里巴巴不在A股上市,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港股由于坚持同股同权,由此错失阿里巴巴这家大公司,A股市场也  相似文献   

11.
跨入1997年,香港的股市不知不觉中刮起了一股走势强劲的“红色”旋风,这股“红色”旋风就是近期香港股市的新热点:红筹股。一时间,红筹股概念成了市场的宠儿,股民竞相追捧的对象,不要说那些已上市的绩优红筹股股价节节上升,行情火爆,就是有红筹背景的新股上市也往往成为市场的焦点,其招股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倍的超额,真可谓是气势如虹。其实,红筹股在港受到青睐早已有之。所谓红筹股,是指那些在港上市的具有中资背景或由内地企业控股的股份公司,它同H股一样,都是内地企业实现在港上市的途径之一。所不同的是,H股在港上市的同时,一般也在内地发行A股,而红筹股则仅仅在香港上市,在内地并不发行股票。所以严格来说,红筹股公司应属香港本地上市公司,受香港市场  相似文献   

12.
香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公司在品尝“饮鸩止渴”的苦涩滋味。在香港上市的13家内地房地产公司,除了中海外之外,其余全部被标准普尔列入非投资级别,这是历年来首次有如此众多的全国性开发商被列入港股市场所谓的“垃圾股”行列。  相似文献   

13.
林敏文 《开放潮》2002,(11):16-17
近十年来,福建省民营企业掀起了一股“香港上市”的热潮。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在香港上市的福建背景的上市公司(即主体企业或主要利润来源在福建)已接近40家,涉及电子、化工、制药、食品、农业产业化、轻纺、房地产、金融和酒店娱乐业。在香港证券市场逐步形成了一个“福建板块”。这些在港上市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福州、泉州、莆田等地,企业主大多在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移民香港或是海外的华侨,他们在香港或百慕大、开曼群岛注册公司后,回头以该公司名义到家乡投资,然后上市。这些一向在内地表现低调的福建背景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推动闽港经济交流和联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国有股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所谓国有股问题,其核心就是作为普通股的国有股不能象作为普通股的个人股一样上市流通,从而违背了股份经济中“同股必须同权”这一通行的法则。笔者认为,“同股同权”恰恰是国有股问题的诱因而不是判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一家财经报刊日前公布香港“十大财阀”(控制着上市公司的十大家族)排行榜。掌控“长和系”的李嘉诚蝉联香港首富,而专注于生产微型马达的汪穗中则首次跻身“十大财阀”排行榜。李嘉诚、郭氏兄弟(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上市旗舰为“新鸿基地产”)和李兆基(上市旗舰为“恒基地产”)名列前3位,与去年的排名相同。施雅迪(上市旗舰为“太古”公司),嘉道理(上市旗舰为“中华电力控股”),吴光正(上市旗舰为“会德丰”),陈启宗、陈乐宗兄弟(上市旗舰为“恒隆地产”),荣智健(上市旗舰为“中信泰富”),汪穗中(上市旗舰为“德昌电机”)和李泽楷(…  相似文献   

16.
梁伟沛 《新财经》2005,(7):26-27
今年以来,全球IPO市场表现黯淡,整个亚洲市场交易量已经枯竭;而在香港,6月份就有四家大型中国企业完成上市的筹备工作,总集资金额高达500亿港元,就连参与其中某新股发行的一位券商人士此前也承认,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美国股市的监管制度过分严苛,这次上市的四家公司都没有在纽约挂牌,在目前全球IPO市场疲弱的情况之下,单靠香港能否容纳这“四大天王”,的确耐人寻味。再者,今年底和明年初,“巨无霸”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要进行IPO,本月的集资效果如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GLS模型估算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以我国赴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后又返回大陆发行A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将此类公司与仅在大陆发行A股的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进行比较,研究境外上市对我国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股市场上,赴香港境外上市的公司具有较低的权益资本成本,这与香港较为严格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有关。这也说明,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严格的境外市场有助于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林华 《东方经济》2003,(9):38-41
“香港证券市场是中国企业通往世界的国际列车。”8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香港上市(广东)研讨会上,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周文耀指出,香港证券市场既是一个本士市场又是一个国际市场,欢迎广东乃至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可以充分发挥内地“世界工厂”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达到互补双赢。分析人士认为,自今年初以来,一度停滞的内地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热将再次升温!倍受资金短缺困扰的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将上市目标锁定香港创业板。然面,民营企业不顾高昂的融资成本及自身问题,采取不同手段,甚至走地下灰色通道,去挖掘最后一座金矿——香港创业板,他们赴港融资真的准备好了吗?他们真能得到港交所及投资者认可,并在香港资本市场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9.
正言 《中国高新区》2008,(8):108-111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首曰涨幅近200%,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五。新经济观察家认为,阿里巴巴的崛起代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过去,人们总把日本的“丰田规模经济”奉为亚洲经济发展模式;今天,阿里巴巴的上市成为中国经验取代日本经验的标志性事件,向世界推出了“中国经济崛起的样本”。  相似文献   

20.
阿丁 《沪港经济》2002,(4):27-29
香港人习惯称来自中国“海外兵团”的人才为“红色过江龙”。据悉,在香港一些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正活跃着一大批超级中国“过江龙”,他们曾留学外国、熟悉多种语言、精通中西文化,既有良好人际关系,又有丰富专业知识。这些“红色过江龙”在香港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身价也“日新月异”,堪称是“红色大班”。其中高盛公司的胡祖六、上实控股的卓福民、华润创业的宁高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