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雷 《产权导刊》2016,(4):13-15
阿里巴巴集团从2010年开始试运行“合伙人”制度,2013年上市时正式抛出“合伙人制度”。之后,为了与法律意义上的“合伙制企业”相区分,马云创始的“合伙人制度”在术语上更多地被规范化为“事业合伙人制度”。实际上,探索实施事业合伙人制度的企业,阿里巴巴并不是第一个,华为技术公司实行合伙人管理模式已超过10年,2015年更是开始发展全球合伙人持有公司的虚拟股份,雷军的小米公司从一开始也就具有事业合伙人制度的鲜明色彩。后经万科地产公司总裁郁亮喊出“职业经理人已死、事业合伙人时代诞生”,并大力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在国内开始刮起旋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引入这项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2.
从阿里巴巴选择在香港上市,但因其合伙人制度违反香港“同股同权”规则,转而申请在美国上市以来,合伙人制度就引起媒体和专家的热议。今年3月,万科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更是将讨论引向高潮。对于这种制度安排,赞成者认为可以使公司专注于长期发展;反对者则认为破坏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本文对这一热点问题作了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3.
最近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出现转折——阿里巴巴最大单一股东软银(Softbank)做出重大妥协,放弃其持有逾30%股份(34.7%)的投票权,全部“委托授权”予阿里合伙人,使阿里合伙人(现持股10%,其中马云持股7%)将持有超过四成投票权,以符合香港监管机构规定,目的是让阿里巴巴可采用“合伙人”制度方式上市。现存只要马云接受港交所的一部分限制条件,阿里巴巴就可以在今年内上市。  相似文献   

4.
杜敏萍  赵宁 《魅力中国》2014,(18):74-74
现代社会公司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的一个角色,我国公司法现在奉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公司治理原则,这样一来,大多数股东其实不直接参加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很多公司的事主要掌握在董事会和经理的手中,那么股东知情权制度就有必要制定,从而来保护股东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何方 《中国经贸》2008,(24):61-61
于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过分强调分散股东的投资风险,而削弱了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已逐渐异化成一些不法投资者滥用公司人格、逃避债务承担和社会责任的工具。而“揭开法人面纱”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股东对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  相似文献   

6.
陈耿  黄国良 《改革与战略》2008,24(1):52-54,88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基本完成,中国股票市场已进入“股权全流通”的新时期。投资者对股市未来的发展表现出相当乐观的投资心态。然而,要真正实现股票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必要加强和完善股票市场基本制度建设。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当前应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制度体系、监管体系、投资者保护制度、公司并购制度规定、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务实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责、权、利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制度框架,它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关系,其宗旨是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于公司治理效率,本文构建了一个公司治理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股东权益 股东作为公司的出资者和公司治理的主体,应当拥有一些基本权利,以确保能够真实而有效地对公司进行治理。股东的权利可以分为两种,即股东“自益权”和“共益权”。股东“自益权”是指股东为了自己利益而单独行使的权利,主要包括:按照出资比例分取股利或股息的权利;公司解散后的剩余财产分配权;股东查阅公司章程、股东会记录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权利;股东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质询的权利;对公司  相似文献   

8.
自从网络新经济一词被发明以来,它就开始磨砺着人们的思维。对于中国公众来说,更是这样。但是现在,为此苦恼的人们可以松口气了。网络新经济看起来正在变得越来越“旧”。互联网公司回到正途,开始学习运用旧经济里企业做生意的方法,开始认真地把盈利当成了日标,暂且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目标。为达到这个日标,互联网公司大规模压缩成本,大多数公司都在优先考虑裁员。不少网络公司也开始习惯运用旧经济里的招数来。股东终于可以看到孺利的曙光了。  相似文献   

9.
呼楠楠 《魅力中国》2013,(23):58-58
股东表决权是股东在公司股东会议中就会议事项独立发表自己意思表示的权利,是公司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本文以公司控制权争夺为中心展开。在研究股东表决权与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关系及表决权在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股东表决权制度进行了反思,指出了我国现行股东表决权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股东表决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魏庆坡 《魅力中国》2011,(2):154-154
股东派生制度在规范公司董事和股东方面、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新《公司法》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是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具有自身的特殊之处,本文从该制度的历史渊源,域外国家对公司在股东诉讼派生制度地位的规定,以及对该制度如何完善提出一些建议,期待对我国公司法制度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李进 《特区经济》2005,(11):82-83
股东委托书征集制度是现代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产物。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发展史表明,委托书征集制度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与损伤公司利益及股东权利之间游走,决定游刃方向的则是法律的完备与监管力度。在我国,随着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和一系列委托书征集案件的出现,股东委托书征集法律制度的独立价值也日益凸现。因此,对委托书征集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从而加强其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管理仅仅是为了实现股东最大的回报而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还是应该在决策过程中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诸如员工、客户和社会等的利益?不容置疑是后者.公司管理层借提高股东价值为名而进行的种种贪婪行为和主张股东回报最大化的观点应该遭到严厉抨击.因此,准确地讲,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要通过提升内在价值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价值的最大化既包括对公司短期业绩的管理,也包括对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理论:反思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文锋 《改革》2004,(4):89-95
企业内各要素专有性的大小是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基础,也是分享剩余索取权的依据。公司治理机制并不是由所谓的“股东至上”发展到利益相关者,从“股东至上”到利益相关者之间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公司治理的模式也不存在从单边治理向多边治理的转换过程。公司治理的关键是寻找长期利益共同体以及使关键性要素进入长期利益共同体。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决定性力量,但只有在物质资本有效监督和充分激励的前提下,这种决定性作用才由可能变为现实。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不存在长期利益共同体,关键性要素也不在长期利益共同体内,或者说,没有资本监督和激励劳动,这是公司治理低效的原因所在。国有企业目前进行的激励制度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的低效率,但不可能解决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重组的长期(3年)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样本包括重组公司和控制样本,研究方法为以现金流为主的经营绩效分析。研究结论发现,从长期经营绩效来看,重组公司没有明显的业绩改善。这一结论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重组并没有给股东创造真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侯欣苗  王焱 《发展》2006,(6):85-86
一般而言,企业筹集长期资金有两种途径:一是发行股票,二是发行企业债券。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表示其持有人(股东)按其持有的份额享受相应权益和承担相应义务的可转让的书面凭证。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根据我国〈公司法》,仅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发行公司债券。为行方便,本使用“企业债券”这一表述)。笔通过分析、比较两之间的异同,尤其是两之间的差异,来探讨它们在企业长期筹资中的作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筹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风险的日渐凸显,如何促进企业经营的ESG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不容忽视的潮流与课题。与ESG所倡导的“环境、社会与治理”责任不同,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经历了从相关利益者理论与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争论与竞争,最终以股东利益至上为中轴,形成了一系列的责任追究与监督机制制度。回溯日本战后的公司治理制度发展,其经历了从相关利益者、股东利益至上主义到ESG嵌入的股东利益至上的转变过程,可以为我国ESG浪潮下的公司目的讨论提供有益启示。日本在营利性社会企业与双轮驱动的软法治理上,充分展现了其对舶来制度进行本土调适的过程与方法。我国有必要结合本土特点,探究是否可通过股东长期利益判断、企业负外部性责任等工具将ESG责任融入现代公司法理论之中,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二分法式分类是否会阻碍真正以社会责任为目的成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如何活用软法治理引导企业及驱动投资者开展ESG信息披露与投资。  相似文献   

17.
叶敏  张微 《特区经济》2005,(11):172-173
一、问题的提出1.“股东”治理的逻辑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股东天然地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管理者仅仅拥有合约控制权和合约索取权,而所谓公司治理就是一套关于股东如何激励与约束经营者的制度规则,这就是所谓“股东”治理的逻辑。2.商业银行“股东”治理逻辑之批判商  相似文献   

18.
浅析新《公司法》建构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中后期,为了加强对股东权利的保护,制约公司管理层滥用管理权,并平衡股东与董事会的权利,英美两国在衡平法上首创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派生诉讼是指公司的正当权益受到他人侵害时,股东以自己名义为公司利益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制度。它的建立和完善同20世纪公司法倡导股东地位平等和强调公司少数股东利益保护的思潮密切相关。作为对公司少数股东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派生诉讼虽发展于英美国家判例法,但现已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多数国家的商事立法所确认。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也确立了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但该逻辑既违背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原则,又遇于简化,开始受到人们的诘责,“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开始为人们所青昧,该理论是公司治理机制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非营利组织在其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所有者缺位.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缺乏公共责任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的现状,把公司治理的治理模式引入到非营利组织领域,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视角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构建了非营利组织治理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20.
股票期权制度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运用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股票期权制相对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尽可能地使经理人的长期报酬与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从而避免经理人的“短期行为”与“道德风险”。文章探讨了中国目前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