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含义及逃逸案件的分析,剖析交通肇事逃逸的成因,探讨遏制和防范交通肇事逃逸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交通肇事逃逸有关的问题成为交通肇事罪适用的重点和难点,表现在交通肇事逃选定义的狭隘性、交通肇事逃逸情节在刑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中的功能冲突、刑法应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  相似文献   

3.
吕文巧 《魅力中国》2011,(21):166-167
新刑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做了规定,并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概念上的误解和做法上的偏差,成为刑事司法与理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学术界对有关逃逸行为的认定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因此,从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特征、罪过形式、司法认定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进而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疑难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各种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一甄别,以正视听。并且在此基础上,综观国外立法,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方面的立法完善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宁宁 《魅力中国》2014,(12):322-323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了交通肇事罪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处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但并有将肇事后逃逸行为罪名化。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解释,也没有达到统一分歧的效果,使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惩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有必要将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在刑法条文中犯罪化,制定独立罪名。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刑法第133条对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作了专门的规定。这一规定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对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的广泛关注,专门研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如何定性处理也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认为,在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之后的肇事者行为,应当分作为和不作为,分别以不同的罪名作相应的转化来处理。  相似文献   

6.
1997年刑法在对旧刑法中交通肇事罪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增添了"因逃逸致人死亡"之情节,相对提高了量刑幅度,本意是为解决频发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案件,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引发了理论界的讨论和实务界的困惑。本文旨在围绕刑法第133条和刑法基本理论,厘清基本概念,从罪过表现方面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悦 《魅力中国》2014,(6):337-337
交通肇事案件的数量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且交通肇事案件中出现的逃逸情节日益增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交通肇事行为能引起救助义务。本文以交通肇事案为例,分析交通肇事中的救助义务及其先前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  相似文献   

8.
郝莉君 《魅力中国》2014,(17):286-286
本文从交通肇事罪“逃逸”与“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出发,分析了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对交通肇事后逃逸及因逃逸致人死亡分别做出了法律定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实务提出了针对该问题的立法及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和第七条对交通肇事罪指使逃逸共犯问题进行了具体解释。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理论和实务角度,通过对因果关系认定、罪刑法定解释、共犯理论适用等问题的分析,认为应提高共犯理论的精确度、完善共犯理论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势在必行;设立新的罪名:交通肇事逃逸罪。紧扣法律的精髓,依据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制定合理合情的法律法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最高法院公布的两起醉酒驾车犯罪案件,均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行为人进行定罪处罚。其实两案的行为与情节有异,不可一概而论。在交通肇事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存在复杂的罪过形式,具体行为不尽相同,可供刑法考量的情节也存在差异。现行法上的交通肇事罪因其本身在罪过形式和逃逸行为的界定等方面存在缺陷,无法评价所有的交通肇事情况。故重构交通肇事罪,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并根据罪过的四种组合模式评价交通肇事案件,是摆脱现实窘境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胡爽 《魅力中国》2014,(9):315-3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交通事故不断增多,其中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愈发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拟从肇事逃逸的定义、肇事逃逸人的主观罪过等方面并结合具体案例对“交通肇事后进逸”的认定进行粗浅的理论探讨,以求在司法实践中更加准确地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12.
网络面前无隐私,去年沸沸扬扬的河北大学交通肇事逃逸事件,逐步演变成为了网络的暴力娱乐事件。想要复原"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去"这句话的具体语境,遭到了极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童帆 《魅力中国》2009,(27):226-227
在刑法第133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中,最受争议的是有关"因逃逸致人死亡,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虽然百家争鸣,但多为学术理论方面,相对于具体案件的分析却不甚了了。笔者从事公诉工作多年,期间接触了大量的交通肇事案件,其中最难办理的就是"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认定。本  相似文献   

14.
魏周全 《发展》2008,(8):81-82
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是指由交通参与者双方的行为活动所引起、在交通事故现场中一切物质形态的种种变化,是事故现场各种物质位移变动、表面形态改变、内部结构破坏、物理性质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形态变化的总和。可归纳为三大类:路面痕迹、车体痕迹、其他痕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15.
易磊 《魅力中国》2011,(15):230-230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信息传播的速度较为迅猛,网络和媒体等媒介对于交通事故的披露较为迅捷,在有关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的过程中,网络和媒体等所造成的舆论影响对于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将从这个视角来初探交通肇事犯罪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成溢 《魅力中国》2010,(32):141-141
激情犯罪是最近刑法界热议的名词,因为如今的很多犯罪已经不能简单地通过逻辑推理侦破,激情犯罪的不确足性使得侦破的难度加大,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日益突出,这两年众多的激情犯罪案件告诉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对其多发状态的研究,而有没有必要在刑法中引进激情犯罪的相关规定,如何达到刑罚的惩罚和教育结合的目的,也是应该纳入立法者立法日程的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水路运输中的交通肇事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罪所保护的法益范围为出发点,在明确陆路运输属于传统意义上交通肇事罪法益保护范围的基础上,探讨水上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有参照铁路、航空两种交通条件下的单独罪名另立一新罪名的必要。通过比较水路交通条件与道路交通运输条件下交通肇事行为在犯罪构成上的异同,结合学界其他学者的不同观点,思考水上交通肇事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罪保护法益范围。  相似文献   

18.
王晓慧 《魅力中国》2013,(22):335-3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生活质量标志之一的现代化变通工具数量猛增。与之而来的,是交通肇事案件的逐年递增。作为三原县人民法院的一线审判实务工作人员.本文通过对三原县2010年至2012年交通肇事案件的数据统计.分析了交通肇事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害赔偿案件的递增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关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肇事案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认定起来也是长期困扰司法界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自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以来,这方面的争论不但没有因此停息,相反酒后驾车交通肇事案件的定罪成为舆论广泛关注和法学界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因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肇事案进行一个初浅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对受害人的赔偿问题是善后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了解交通事故损害的赔偿义务和构成条件,确认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主体,即由谁来负责赔偿。这是关系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教育和惩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