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有重大影响,也是各国实现经济起飞的关键,目前得到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普遍重视。文章试图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及选择的基准展开研究,以提出一套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定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萍 《改革与战略》2014,(12):125-127
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引领、高强度的产业研发投入、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根治性的产业选择等有效做法,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二者并非简单的竞争和替代关系,而更多地呈现出融合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最后从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经济二次探底危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该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入手,在阐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举措.以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内蒙古产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三一”结构,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是建立在较高的能源消耗基础上实现的.内蒙古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培育对象应放在冶金产业、能源产业、型建材业、化纤纺织产业上来.当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革措包括: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开放、合理、优惠的产业政策,集中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5.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也是福建省从“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变的战略选择。福建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政府角色定位、国有企业改革、技术研发引进、相关体制变革和人才结构优化等重大挑战。“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要在考量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和自身产业基础之后,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成长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在通过探究国内外以及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文章探索了科技创新推动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建设的措施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现其快速成长是当前我国重要的产业政策。不同地区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存在差异性。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为依据,使用AHP层次分析法,提出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盛祥 《改革与战略》2012,28(10):93-96
制度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最大蕴含的动力性、最大限度的激励性和最大成功的保障性等功能,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前由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等缺陷引起的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业同构、产业配套不完善及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推进制度创新.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金融政策创新,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瓶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动态性等八大基本特征。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能够实现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大好时机。本文根据区域特点及市场需求来重点论述如何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并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努力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0.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与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本文通过分析天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优势,介绍了天津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设想,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春林 《改革与战略》2011,27(8):125-128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文章借鉴主要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成功经验,认为中国必须从完善战略规划、市场需求、财税政策、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以及市场法律监管等方面入手,寻求解决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科技的创新投入实现技术突破。而资金支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推进社会资本投资,也要政府做好政策与资金的引导工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2015—2019年的数据来分析政府补贴、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都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的抑制程度强于股权融资;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具有抑制作用,而国有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并不会产生影响;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只会显著增强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而对国有企业不会产生调节作用。因此提出,政府在继续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力度的同时,要建立客观高效的补贴对象筛选标准,极力避免筛选过程中的"产权歧视"问题;我国应当继续完善股权融资制度,强调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的环境;银行应提供可灵活调整信贷周期的金融产品,并改进抵押贷款模式,降低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贷款门槛;债券市场应多发行战略...  相似文献   

13.
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服务业的重要任务。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有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三种类型,分别以美国、日本和英国为代表。而新兴经济体大多采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模式,主要代表有韩国和新加坡。结合武汉的实际情况,明确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应走市场主导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建成 《亚太经济》2012,(1):99-103
国际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必将改变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和旧有的格局。我国已经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抓好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工作,以争夺未来世界经济和产业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进行战略上的转变和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的IT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面临着内外部的压力。根据国内IT业的现状,结合国情,在原有的经营战略上进行创新,来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确定的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弯道超越的性质,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湖北省工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完全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良条件。湖北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湖北经济跨越式的崛起。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复杂性、集成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其发展在技术、组织和市场等方面存在多重不确定性,需要政府建立有效的引导、协调、激励与约束机制。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呈现"碎片化""粘性化"现象,缺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演变进行持续性跟踪和控制。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特征,政策主体应在政策管理实践中分析研究产业技术政策、国际合作政策、产业投融资政策和市场培育政策等在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敏感性,发挥不同类型政策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个政策体系的动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金融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具有核心支持作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融资需求具有差异性,亟须创新金融服务解决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文章认为,金融机构应提高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认识,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完善金融服务链,增强金融服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功能与合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把握全球经济危机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机遇,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领先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文章根据产业生命周期规律和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培育政策,以上海为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政策及成效,反思发展方式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要突出地区优势聚焦重点领域,适应新兴产业特征完善环境机制,创新消费环境和政策释放内需,优化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霍影 《科学决策》2013,(7):25-40
伴随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服务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但研究视角多是基于经验角度的定性分析。为在定量层面更客观分析服务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效率,以东北三省为样本空间,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产业样本,综合运用DEA包络评价、灰色关联和通径分析的方法,从投资驱动的视角实证研究"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产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阶段,服务业对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服务支撑效率,因区域的不同而在DEA评价结果层面产生差异,但相对于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更具有投资的比较优势;今后阶段,应加大对于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