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川  曹国华 《南方经济》2012,(12):18-35
本文利用2007-2010年间沪深A股532家上市公司的2191个减持事件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非年报效应与大股东减持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则大股东减持力度越高;而且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非年报效应,选择在中期报告或季度报告期间减持的大股东的减持力度更大;而考虑盈余管理对非年报效应的依赖性后,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而且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被明显放大了。而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大股东减持存在明显的"三季报效应",大股东会主动通过第三季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达到减持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控制状态,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下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隧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而配股后长期业绩趋于下降;(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3)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了上市公司价值的下降.因此,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误导了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9年非公开发行的大样本数据,从股价操纵视角,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中大股东侵占行为。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过程中,大股东会通过操纵发行基准期内公司股价的方式进行利益侵占。在大股东直接参与股份认购时,民营性质特征、资产负债率越高及流通股占比越低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程度越严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公开发行制度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使得大股东在非公开发行中有机会侵占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监管部门应该不断完善非公开发行制度,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加大对非公开发行的监管力度,抑制大股东在非公开发行中的侵占行为,保障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合理利益,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影响公司盈余管理成本及操控手段的选择,文章采用2009-2013年间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在股权质押的特定情形下上市公司真实性盈余管理与应计性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债务融资引入了质权人这一外部治理角色,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性盈余”操控行为,使其盈余管理方式向更加隐蔽的真实性盈余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5.
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的减持行为可以依照减持动机细分为投机型减持与流动型减持行为,其减持前后的市场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包含本身市场波动的影响,但更多的是高管及大股东减持行为传递给市场讯号后,引发的企业市场股票价值的变动及其他方面的变化。本文区分投机型减持与流动型减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不同动机下企业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成长性等指标对减持程度的影响分别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减持动机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来自配股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1998—2002年间456家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3.20%时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3.20%时则表现出负相关关系;(3)盈余管理程度与前2—10大股东持股集中度、负债比率和资本支出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规模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造成了上市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趋于分散,责任大股东逐渐消失,特别是在原责任大股东限售期满、部分减持以后,持股比例降到较低水平,公司经营层控制董事会的现象将更加突出.为了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所有股东都能够在公司的绩效改善和股价提升中受益,需要对董事会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王长莲 《科技和产业》2010,10(4):104-106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手段。在我国特定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盈余管理的负面作用远远涵盖其正面作用,上市公司过多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有碍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股权集中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中国在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型的过程中,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手段多样,包括关联交易、公司间贷款、盈余管理、现金分红、控制权转移、股票回购,以及定向增发和配股等。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普遍且屡禁不止,与我国转型过程中的国企改制背景、股东间持股成本及利益实现方式的不同及弱法律制度环境等制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与行为后果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公司治理机制与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关系以及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与盈余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控制程度越高,其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越大并且这种现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更为严重,公司治理综合水平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大股东这种资金占用行为对企业盈余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云帆 《中国经贸》2011,(10):84-85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趋于分散,责任大股东逐渐消失,特别是在原责任大股东限售期满、部分减持以后,持股比例降到较低水平,公司经营层控制董事会的现象将更加突出。为了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所有股东都能够在公司的绩效改善和股价提升中受益,需要对董事会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为减少注册资本而购买本公司社会公众股份并依法予以注销的行为,主要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增持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公开市场以稳定股价为目的的股票购买行为,由于大股东持股较多,其增持可能会触发要约收购义务(持有股份总额的30%),因此监管层通常会规定免于履行该义务的豁免情形。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上市公司在集团内部产业链中的分工关系调整作为集团内部产业链重构行为的代理变量,基于PSM+DID模型,考察了分工关系调整对大股东私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工关系调整后,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以及财务违规的倾向与次数均有所提升,从而证实了重构行为的背后,存在大股东私利动机.研究拓展了大股东私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企业集团经济后果研究以及关联交易动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制度不断探索完善的特殊阶段,市值管理往往会出现变异现象。文章以金轮股份为例,从控股股东利益视角切入,发掘了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行为背后的动因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投机风气浓厚以及监管政策举措尚需完善等因素有关。文章就市值管理活动中的变异行为带来的短期性市值剧烈波动,以及清仓式减持等乱象提出了具有可行性与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与有效降低股价同步性,文章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公司治理水平、高管机会主义减持与股价同步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越高越能有效降低股价同步性;高管机会主义减持会加剧股价同步性;当发生高管机会主义减持时,公司治理水平对股价同步性的抑制作用会被弱化。文章不仅补充与拓展了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股价同步性研究,为企业层面抑制股价同步性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监管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铮 《上海国资》2014,(7):48-49
此次锦江股份大股东并未采取减持的方法,而是让上市公司以增发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在上海市属国资领域已连下两城。继2013年4月,其以17.93亿元受让上海城投旗下上市公司城投控股10%股权后,今年6月中旬,其再度投资18亿元,参与锦江国际集团旗下锦江股份的定向增发,获得上市公司股份12.43%,成为锦江股份第二大股东,并有权提名一名董事。锦江股份6月13日发布公告称。  相似文献   

17.
王雅凡 《天津经济》1992,(收录汇总):78-80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虚假报告的上市公司被揭露出来。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可操控的行为,如果企业管理层在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并在“合理的度”内进行,那么这对于公司稳定股价、税务筹划、平衡利润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实施了过度的盈余管理,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影响公司价值,而且干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以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重点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形成健康、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也越来越常见。本文以中原特钢为例,通过分析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为盈余管理的应用和规范提供了实践依据,有助于完善盈余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9.
吴敏晓  蓝发钦 《特区经济》2011,(10):106-108
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法对控股股东减持公告后的股价变动进行实证后发现,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具有信号效应,减持会对股价产生下跌的压力;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控股股东减持的信号效应对股价的影响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20.
殷慧敏 《科技和产业》2006,6(7):53-54,58
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近年来也日益受到我国会计学界的关注。本文拟对我国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进行探析,并提出对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