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玻  耿亮 《科技和产业》2023,23(10):253-259
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对于加快中国现代化新征程至关重要。基于新发展格局视角,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三个维度构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3个城市2011—2020年的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城市绿色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存在地区差异;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增长,“东部>西部”的阶梯状分布,低水平城市占比减少,中水平与高水平城市占比增加的演进趋势,具有明显正向空间集聚特征。据此,从环境污染、低碳理念、生态文明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近十年来西安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指数增幅小于产业结构综合指数,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没有跟上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度与相对发展度相差较大,处于一般耦合阶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经济发展。建议加强土地需求的调研与研判,增强土地利用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满足西安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九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耦合度、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九个城市的创新综合评价指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数,从而对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发展速度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但创新与城市化并未实现同步发展,城市创新能力发展进程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第二,从发展水平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创新与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差距,区域内两者耦合程度高,但协调发展水平低,发展缓慢;第三,从地理空间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以"深圳—广州"为增长极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的分布格局,依托深圳(核心)、广州两个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带动区域整体的创新发展。最后就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与城市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联动发展机理的分析,构建了"港口—临港产业—城市"三元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贡献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八大港口城市在2005-2017年间复合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临港工业经济子系统发展度水平均较低,临港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港口-临港产业-城市"联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八大港口城市三子系统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互动作用关系;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相对偏低,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2006~2016年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研究期间,西安市土地城镇化指数与人口城镇化指数分别从2006年的0.064 9、0.096 9增长到2016年的0.921 0、0.977 1,整体上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②根据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来衡量,可将西安市城镇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西安市城镇化进程经历了失调阶段(中等失调等级)-磨合阶段-协调阶段(良好协调等级)。西安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在政策范围内,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将城市发展重心放在土地与人口的协调发展上,以提升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6.
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安市2009~2018年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并判断影响西安市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从0.272 7上升为0.737 9,提升速度快,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和社会承载力波动幅度较大,对西安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提升贡献较大,而人口和生态承载力上升幅度较小;西安市土地承载力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具有高度相似性,两者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在研究期内两者同步提高;各子系统障碍度排序:人口障碍度经济障碍度社会障碍度生态障碍度;从障碍因素来看,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空气质量优良率是影响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且研究符合西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靖 《科技和产业》2021,21(3):45-53
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构建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和综合评价法,计算2009—2018年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以其演变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数的年均增长速度低于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其发展水平总体较为平稳;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类别变化分为两个时段,即2009—2014年的生态文明发展滞后型和2015—2018年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北京市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已经从最初的轻度失调逐步过渡到了初级协同发展类别,优化趋势明显.针对上述结论,进一步讨论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构成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乡村绿色发展的主要载体。中国乡村不仅呈现出生态空间破碎化、生产空间污损化与生活空间低质化的"三生"发展困局,而且存在"三生"融合程度不深、立体协调不足、统筹效率不高等问题。应优化自然生态本底,提升生态服务功能;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生态化发展;保持乡土特色,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吸引人才回流,传承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三生"复合功能,提升乡村"三生"统筹发展的深度和协调水平。同时采用多要素发力、多主体参与等途径,提高乡村"三生"绿色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杭州都市经济圈应该以杭州中心城市为核心,而不能以整个杭州市域为核心,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是具有空间约束力的规划,其着力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国土空间的合理布局上面  相似文献   

11.
李胜会  宗洁 《南方经济》2016,35(8):75-93
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珠三角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势制造业指数和区域协调指数,并运用系统耦合和协同论的有关原理,进一步构建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耦合模型,测算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珠三角地区的优势制造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级化程度较低;第二,城市优势制造业指数变化趋势呈现分异特征,即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呈现下降趋势,而其他少数几个城市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区域协调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特征在横向层面表现为高度耦合协调,在时序层面表现为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下降与非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上升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西安市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从生态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20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2007~2017年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对阻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年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由0.1577增加到0.829 2,可持续利用水平由不可持续提升到基本可持续;从准则层协调度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07~2010年,协调度逐步提高,2011~2013年呈波动态势,且在2012年协调度达到最高值,2014~2017年,协调度基本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2007~2014年,影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2014年后障碍因子则主要集中在生态适宜性方面,主要包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工业废水处理率等,同时,从2016年开始,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成为阻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刘亚萍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58-165
构建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沙市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在2011—2019年耦合协调关系以及演变过程,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其2020—2023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发现,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发展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且智慧城市发展水平高于生态环境水平;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均分布在0.8~1,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趋于上升发展状况,且到2016年已经达到初级协调状态,但是距离优质协调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2020—2023年长沙市智慧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预计将呈稳步上升趋势。未来,长沙市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4.
研究清水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分异及耦合发展模式,可为岩溶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对清水江流域2012-2016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水平、分异状态及耦合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4个阶段,耦合演进呈现“拮抗—磨合—高水平耦合”模式,当前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中级协调生态滞后状态;3个小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分异显著,其中福泉市综合水平较优、凯里市居中、都匀市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优质协调发展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利用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规律,更好地为广西城市发展用地合理布局提供借鉴。基于熵权TOPSIS法评价广西14个地市2010—2019年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利用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时间上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利用水平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程度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各市均有不同程度波动,耦合协调发展度经历“严重失调→极度协调”的发展历程;空间格局上,呈现出“桂西和桂东濒临失衡-桂中一般协调-桂南中级协调-桂北高级协调”的总体特征,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广西各市之间莫兰指数为负值,受相邻地市影响不大。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利用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未来要始终围绕经济及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广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袁梦  段岩燕 《科技和产业》2022,22(10):76-81
为了促进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基于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选取开封市2011—2018年的土地利用相关指标,构建开封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开封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呈稳定增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呈波动增长,土地利用的整体协调度呈比较协调态势。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具有天然的耦合基础。新疆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和条件,二者协调发展可以促进新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为了给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耦合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5~2014新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现:新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相关性较高,文化产业稳健增长,旅游业波动增长;耦合度为中度耦合且变化不明显,处于耦合发展初期;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且受到耦合度的限制。应该着重提高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探索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的协调发展,对实现海洋强国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舟山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旨在为舟山市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2011—2020年舟山市两区两县两系统耦合协调度都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其中,2011—2016年,海岛旅游产业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水平呈显著增长状态,2017—2020年,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缓慢增长,但最终舟山两区两县均达到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9.
卢鉄玲 《科技和产业》2022,22(8):348-351
针对当前营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基于耦合理论,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分析对象,构建2012—2019年营商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辽宁省整体的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且城市与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存在大幅度差异。随着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存在营商环境滞后于经济发展现象,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测算了东北地区各省高质量发展指数,识别了各省发展短板,量化分析了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和收敛性。研究发现,第一,在高质量发展指数方面,东北三省的协调发展指数>共享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是限制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耦合协调等级由中度失调阶段进入轻度失阶段;按耦合协调度均值大小依次为辽宁>吉林>黑龙江,辽宁发展优势明显。第三,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σ收敛、β条件收敛和空间β条件收敛特征,耦合协调度低的省份比耦合协调度高的省份发展更快,存在追赶效应,各省最终收敛于稳态水平。本文为促进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量化支撑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