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3):41-44
产业转移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肩负着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任。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增强承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产业集群发展与优化环境并重,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区域合作互动,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2.
要素流动与我国地带间的产业梯度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相辅相成,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是相反的,劳动力流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个国家内部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地带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存在劳动力流动规模大、趋势强,资本反向流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不畅等特点和问题。要顺利实现我国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需要合理引导区际要素流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东、西部间的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成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它对国际以及我国国内产业分工格局有着很大的影响,给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然后就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并作出了基础评价,最后提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2011,(1):88-94
一场金融危机,加速了跨国公司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步伐。而中国中西部地区也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当今,"西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东部地区产业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文章认为,西部地区只有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新趋势,顺势而为,积极谋划,找准产业转移的着力点,精心打造和创新承接平台,优化承接环境,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体系,规避、防范和化解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才能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权中抢占先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发展,实现产业承接和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东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球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关联度明显提高,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粮食安全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广西农业对外开放与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路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农业经济合作与竞争.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浪潮下,文章分析了云南承接产业区际梯度转移的优势:资源优势、要素优势、国际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云南可能会成为东部产业转移选择的重点承接地。但是实现重点承接地的目标面临着诸多的障碍:主要有东部产业移出粘性、中西部其他省份的强力竞争、产业承接的“软实力”吸引力不足和...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12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标志着产业梯度转移上升成为了国家战略。示范区的设立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加快安徽省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皖江城市带城市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差异较大,产业承接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产业转移承接指数、产业联系度和区域经济联系度,对广东省2001~2015年度主要产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广东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数量规模在增大、行业覆盖在扩大、结构构成在优化;但山区是第一产业、粤东是第二产业的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在第三产业的承接规模上,山区和粤西远比粤东大;广东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在强化;但东西两翼和山区异化明显,粤西地区的产业联系强度明显大于粤东、山区。来自韶关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联系效应实证研究表明,虽然产业空间联系与承接产业转移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正相关关系,但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省内产业转移园的建设对产业转移迁出地(珠三角地区)与承接地(韶关)之间产业空间联系的贡献尚未体现出来。为此,建议关注产业转移质量和效应,促进产业转移规模、质量和结构上的升级,重视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对接与融合问题,建立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之间产业对接与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建设新农村与政府良性循环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抽取资源资助工业发展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农民权益受损,也会导致工业自生能力减弱、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经济增长依赖外需等风险。政府在经历农业资助工业发展阶段后,应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良性循环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工业补贴效率,并将工业发展收益的一部分合理返还农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实现农民工从强迫性迁移到平等性迁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张水平 《特区经济》2008,(11):172-173
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路径是扎实推进和顺利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但是当新农村建设有效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益与公共服务性收益时,农民非农转移的成本将会大大提高,从而延缓劳动力转移进程。本文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变量,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民非农转移冲突的根源,并提出一些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3.
曲建 《开放导报》2008,(2):32-34
二战后世界制造中心每隔约20年就展开一次全球重新布局,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搬迁是第四次调整的具体表现。我国内地和沿海发达城市能否利用好这次机遇,实现在产业关联、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等方面联动的格局,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命运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间贸易与投资的新动向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已密不可分。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和东日本大地震后2,011年中日贸易及两国之间的投资出现一些新动向。在欧美经济萧条、日本灾后重建将持续五到十年、中国经济虽有放缓迹象但仍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的情况下,预计中日两国间的贸易与投资总体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国仍将是日本一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地,中日之间相互投资的严重失衡状态会继续改善,中国面临日本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5.
邹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3):86-89
文章在对城市化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农村产业组织参与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过程的分工,不仅能够形成农村产业组织参与城市化进程的收益,而且能够形成实施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的非农产业组织参与城市化进程的成本预期,并据此从分工维度建立了一个把土地流转内生于承载城市化进程的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过程的可持续城市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赵祥  郭惠武 《南方经济》2014,(3):98-110
本文利用博弈分析工具,以广东省产业转移园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合作推动产业转移的机制与障碍。研究发现产业转移园合作双方的策略选择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双方努力水平对产业转移园的成功和官员晋升概率作用的大小;二是双方政府官员晋升效用的大小;三是双方努力成本的高低。因此,如果双方或有一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效用较小,或者双方的努力程度对产业园的发展和官员晋升概率的影响较小,则在产业转移园建设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双方都不努力,或一方努力、另一方搭便车的情况,产业转移圆的发展就有可能受阻。文章还根据博弈分析的结果,在一般的意义上提出了改进政府管理体制,促进地方政府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海东  万弋芳 《特区经济》2009,(11):168-169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然产物,产业转移往往给产业承接地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本文以江西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增长、投资带动、工业化和特色经济四个角度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8.
仲晓东 《改革与战略》2009,25(3):126-128
近年来,经济国际化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机遇。淮安地处苏北腹地,其未来的发展必然与苏南的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紧密相连,其选择哪种产业和如何选择产业才能更好地发挥淮安经济优势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利用区域战略产业指标选择近期淮安战略产业并提出可行建议和方案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四川产业结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爱民 《特区经济》2010,(12):201-202
2009年以后,国外产业转移和东中部产业转移的内容、动因和趋势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国外和东中部的优质产业也逐步向西部转移,对于四川来说,如何承接产业转移、采取何种机制来保障产业转移是关键。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探析。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优化效应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睿 《特区经济》2011,(10):81-8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不可阻挡的新趋势。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不明显。为此,应紧紧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结合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我国产业结构现存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应对策,以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