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立宪 《发展》2008,(5):91-91
语文是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交际工具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应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2.
邓东华 《魅力中国》2011,(10):130-130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3.
蒋艳华 《魅力中国》2009,(23):133-134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阐明,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提高语文素养,我认为,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课堂教学是关键,因为课堂教学是传递知识、训练技能的主阵地,抓好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怎  相似文献   

4.
司瑞 《魅力中国》2014,(23):202-202
语文课程是高中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语文课程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并通过加强文学经典著作教学,积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倡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策略,积极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等,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切实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阐明,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提高语文素养,我认为,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课堂教学是关键,因为课常教学是传递知识、训练技能的主阵地,抓好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董晓琴 《魅力中国》2014,(5):213-213
初中语文新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也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语文一线教学实践,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教材内容的变化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三个方面展开了肤浅的论述,阐述了自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的理解,敬请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7.
李贵安 《魅力中国》2013,(14):214-214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  相似文献   

8.
牛伟娜 《魅力中国》2013,(10):182-182
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传统的语文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语文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这一概念格外引人注目。民族地区的语文教育,承担着教授民族学生语言文字、培养他们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在民族地区语文教育中强调和研究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实现课程目标、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经过十几年语文课程改革历程,许多研究者和课改一线的学校及教师在对  相似文献   

10.
尧建兴 《魅力中国》2014,(1):222-222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观只关注知识能力,而现代语文教育要求培养完整的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实现课程的时代适应性,在愉悦中认识生活,了解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求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1.
廖诗峰 《魅力中国》2009,(6):122-12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也明确地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培养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煮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李秀菊 《魅力中国》2010,(23):197-19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本文从几种周末活动进行分析,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职业院校语文课程净化着校园文化内涵,语文课堂是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应进一步加强语文课程建设,优化语文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开展语文活动,推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14.
张以华 《魅力中国》2010,(10):141-1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王怡 《魅力中国》2009,(36):112-11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之一,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了,也是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方法对头,事半功倍.这一点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引发开来,语文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郭生艳 《魅力中国》2011,(21):398-398
初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这种在知识性获得的基础之上,调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原则,也是新形式下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老师的“言说”所能奏效的,它一定要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上展开自主的学习和探究,惟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最向往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母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树立文化自信的使命。小学语文课作为母语学习的主渠道,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它承载着发展儿童语言,提高母语素养的重要任务。因此,学校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构建大语文教学体系,依托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何浩英 《魅力中国》2010,(26):157-157
想象是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备条件。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