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生态道德的自律属性.生态道德建设除了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法制、行政和经济强制手段来推行外,更主要的是要靠社会舆论的力量,要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推动生态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氛围,包括人文舆论氛围、经济环境氛围和政治环境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将生态道德建设顺利地引向深入,引向更广阔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后工业社会诞生的,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维护人与生态和谐的思想、观念、理论和行为模式。建设生态文明要加大环境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农村环境立法的力度;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和强有力的监管与奖惩机制;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林琳 《开放导报》2013,(2):65-67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建设城市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五个方面的综合;而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包容性增长也从经济、社会、环境、人居和文化等多方面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提出了要求。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概念内涵,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探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路径,对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道德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指向和外延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除受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制约外,还受体制因素、法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人文舆论因素等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就我国当前社会环境发展状况而言.推进生态道德建设必须着力构建和完善生态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法制保障以及社会氛围保障。从而为推进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约束和生态道德实践等建设活动提供坚实、良性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环境偏好的增强,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变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探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变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适应人民群众环境偏好变化为逻辑起点,并不断通过体制改革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的变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环境偏好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以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耿慧娟 《改革与战略》2013,29(6):7-9,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加强以生态为主导的宏观调控、培育生态消费意识、构建符合人的发展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使用绿色建筑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管理、经营城市等。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导和动力。增强生态城市文明意识,应普及生态城市教育,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引导居民参与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宁波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发展有导向,创建有条件,实践有范例,现实有要求。要紧扣成为全国推进低碳绿色经济建设的示范、生态宜居城乡建设的示范、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示范、生态文化建设的示范和生态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方向,在建设重大生态屏障,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加强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探索重大项目建设生态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和社会化投融资机制,完善生态保护区域协同机制和高效行政管理机制等十个方面重点突破、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单单是做好资源环境方面的工作,而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  相似文献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环境保护政策是保护环境的制度保障,环境政策审计是环境政策的纠偏工具,由此可见,环境政策审计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之重大。文章将从PSR模型下环境政策审计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政策环境审计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以求能给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因居民环境意识缺失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下贵阳市居民环境意识现状,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等方面对贵阳市居民环境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五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从而促进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建设:基于杭州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平 《浙江经济》2010,(11):57-58
建设生态城市是加快城市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型模式。其实质是充分发挥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优势,以生态环保型经济这一全新的模式来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城市环境,从而创建城市的生态文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而推进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主体,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只有全力搞好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使农村和县域城镇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食品更优质健康、环境更优美宜居,美丽中国的根基才能筑牢,美丽中国的愿景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浦东,未来的花园式生态新城沪上专家献策新区环境建设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龙头”的浦东新区,在环境建设上,应当按照世界一流水平的要求,把浦东建设成为花园式生态新城。这是本市环保、园林、环卫、市容等方面的老领导、老专家对浦东新区环境建设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建设...  相似文献   

15.
郭涛  倪玉生 《发展》2014,(4):35-36
正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放在突出地位,要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求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生态文明的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培养爱护资源、珍惜环境、保护生态的价值观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西北三省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环境监管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的职责之中,综合运用行政、刑事等执法措施和手段,初步形成了社会齐抓共管、共建共育的良好格局。把保障人民环境权益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突出抓好主要污染物的减排、重点环境问题的整治。使我们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加强生态文明是黑河发展的迫切需要"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如何加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同步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的新时代。新时代建制市在行政管辖空间几乎覆盖国土空间全域发展的态势下,更要深刻认识在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进程中,遵循一般性规律,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广义性鲜明特征;遵循特殊性规律,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特指性鲜明特征。要按照“地球生命共同体”科学论断指引的发展方向,建制市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的大逻辑,把生态“绿色烙印”镌刻进城市全域可持续发展基因,通过一以贯之的政策措施,以“六个相适应”加快释放环境生态力越来越强的内生新动能,在城市全域城乡经济一体化中同步实现“环境生态”一体化,不断提高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在提升我国村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农村的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农村和美丽中国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村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生态意识比较淡薄、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法制不健全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等严重阻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问题。要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需要从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制度保障、社会环境以及提高村民素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李睿  余璐 《改革与开放》2016,(19):34-36
近年来,武汉市在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但长期以来传统高耗低能产业破坏生态结构、人居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体制机制障碍制约生态发展、生态意识薄弱阻碍文明进程.本文因此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循环产业;治理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调控;培育生态文化,树立绿色生态观,进一步巩固武汉的中心城市地位,推动中三角生态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金融生态的涵义 农村金融生态是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农村金融生态指的是农村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与农村金融业产生与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农村经济环境、农村信用环境、农村市场环境和农村制度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