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次重大进步,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度不断提高,如何降低环境破坏,协调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各界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入手,深度剖析生态文明的内涵;结合人类文明史的演化过程,解析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困境,分析经济、技术、环境的关系,论述科技创新与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以生态文明为背景,探索现阶段环境工程与科技发展协同共进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为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思想,有利于落实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显,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念、以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的文化为基础;以及人类对绿色环境的诉求与十八大以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剖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源泉。以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认知存在的问题为依据,分析其中的原因,主张通过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深化生态文明践行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生态文明认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本源—衍生—发展”为研究思路,归纳了国内学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研究成果。首先,围绕代际公平、生态红利等研究,厘清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源。其次,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衍生研究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双碳研究、环境规制、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应对人口发展问题等方面,阐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最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从理论创新和量化分析两个点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相关研究的深化,有助于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涵盖丰富、系统完整。这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下,基于我国生态、资源和环境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国家战略的理论创新,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自我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它与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联,生态理性是引导生态哲学构建的思维范式先导,生态哲学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能推动生态理性与生态哲学的更好完善。在新时期,探寻生态理性的实践路径,对于我们发展生态哲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的背景、内涵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为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一,要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第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要坚持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四,要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第五,要坚持国际合作的原则,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文章首先简述了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脉络,对生态城市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在调研基础上梳理吉首市目前生态城市的建设现状;最后提出进一步建设“生态吉首”的对策建议,即应完善各项规划;加强理念传播;突出建设重点;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结构调整等。  相似文献   

9.
耿慧娟 《改革与战略》2013,29(6):7-9,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加强以生态为主导的宏观调控、培育生态消费意识、构建符合人的发展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具世界性的理论成果,中国对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生态文明建设的学理观点从生态学观点、伦理学观点、经济学观点和哲学观点来梳理,分别体现为生态系统的价值关系着可持续发展、健康的生态环境与系统需要相适应的生态伦理、需要多种政策手段来解决生态问题、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生态整体的和谐。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不断创新突破、发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仍需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环境保护,目前已经深入到环境与经济融合、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生态文明进步等更深层次的领域。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仍然必要。  相似文献   

12.
朱少均 《魅力中国》2013,(16):188-188,170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教学。要搞好生态文明的教育教学,必须认真进行生态文明理论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调查,热情支持大学生成立相关社团组织,充分发挥网络和校园文化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涛  倪玉生 《发展》2014,(4):35-36
正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放在突出地位,要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求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生态文明的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培养爱护资源、珍惜环境、保护生态的价值观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环境偏好的增强,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变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探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变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适应人民群众环境偏好变化为逻辑起点,并不断通过体制改革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的变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环境偏好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以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对全社会领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加强生态文明和法制教育、创建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依托多种载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等为途径,为达到培养人的生态文明素质、转变人的生态文明观念与行为、引领合理消费观念形成等目标实现良好的效果与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立足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回顾了国内外对环境税收体系的应用,应用数据对现有环境税费体系的绿化程度进行评测,并构想了构建环境税收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最后结合以上理论结果提出了构建中国的环境税收体系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天津经济》2012,(12):19-26
目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正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消除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天津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积极打造生态天津势在必行。2012年11月24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本文深入介绍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形成、基本结构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国内外主要生态城市实践的案例,深入分析并探究了天津市的主要开发模式实现生态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燕 《改革与开放》2012,(18):88-89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它着重把握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试图找到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之一,生态文明建设自然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势。生态社会主义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给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寿光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措施。即:加强意识文明建设,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强产业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提供物质基础;加强环境文明建设,抓好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加强制度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王玉玲 《黑河学刊》2013,(8):66-67,77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目标之一是走向生态安全型社会。生态安全型社会是指国家或社会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能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状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当今,针对中国生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从思想上、政策上、措施上确保生态安全,走向生态安全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