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基本原则,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理论内涵出发,构建省域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涵盖了生态弹性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承载压力度3个系统层,并基于改进熵权法对中国省域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承载压力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对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影响作用最大;中国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差异显著,表现为地区间和地区内不均衡发展;地区间和地区内生态弹性度差异最为明显,多数省份存在明显长短板共存现象。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对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31个省份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普通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正向促进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普惠金融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不仅对本地地区具有促进作用,对邻域地区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毅  张春磊  马颖莉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03-109
在对环境规制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构建普通面板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限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外商投资质量在环境规制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体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对本辖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对邻域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引擎,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10—2021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考察样本期内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空间范围内有正向溢出作用,但是存在区域异质性。基于此,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重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出长三角地区30个地级市2003~2015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值,然后通过Arcgis对长三角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序列上,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地区间差异逐年扩大;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通过定量分析长三角13年间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格局演变,以期为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詹晶  刘滨 《科技和产业》2021,21(6):124-131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厘清现阶段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异规律,以更好地发挥粮食主产区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作用.基于粮食主产区2001—2017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检验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格局的空间模式,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主产区粮食产量处于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省份较多,处于高-低和低-高集聚的省份较少,且空间相关性随着时间波动下降;2001年及2017年种粮人数对粮食产量的驱动作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他因素对各地区粮食产量的驱动作用基本一致.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必须在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地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从提升粮食单产、坚守耕地红线、规范化肥使用、推进农业科技化、防范农业灾害等方面着力改善,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7.
厘清中国就业水平状况是实现稳就业、促就业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历年政府就业政策文件为基础,构建了中国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等多种量化分析方法,对2010-2021年中国就业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1年期间,中国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为7.0%,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充分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高于高质量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东部地区就业水平高于其它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更快;地区间差异、新兴产业分别是中国就业水平空间差异、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在空间集聚模式上,高就业水平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其它三大地区以低就业水平集聚模式为主。在当前中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为未来进一步提高中国就业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传喜  刘文博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67-176
为洞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及演进趋势,基于2005—2019年中国部分省份数据,立足“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值赋权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并利用ArcGIS10.8软件、Markov链分析方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业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及共享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整体上,在考察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在时空演变上呈现不同的演化格局,具有东部地区领先,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和迟缓的时空演化特征。总体呈现向高水平等级演化的趋势但动态演进速度缓慢。因此,要持续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切实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论文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从资源消耗总量、资源消耗发展和资源节约潜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1年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五类;在空间分布上,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工业不发达地区,而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和传统工业化地区。这一研究结论对相关的政府部门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命题。文章研究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综合评价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判断其空间聚散特征。研究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双核发展格局明显,济青两市代表城市群最高发展水平;城市群一体化程度不高,各都市圈未能达到同城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发展理念,在界定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复合指标测度法建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指数对西南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建立障碍度模型对其进行障碍因素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存在时间维度上的波动性,但整体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各省市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差距有缩小趋势。另外,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在协调和共享方面受到的障碍较大,有待实行专项措施,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综合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郭冲 《科技和产业》2023,23(16):37-43
将作为区域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特征概括为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协同及品质提升四大维度,并以四大维度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含20项二级指标的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国19个国家级新区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差异化明显,基本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由沿海向内陆梯度下降的分布格局;国家级新区在四大维度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尤其是创新驱动和开放协同维度的分值离散程度较大,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陈熙 《科技和产业》2024,24(7):28-32
林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又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0年中南和西南地区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乡村振兴综合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林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具有高耦合性,且中南地区耦合协调度多处于中度协调水平,西南地区多处于基本协调水平。并提出扎实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人才引进,保证资金流入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2013—2018年的数据,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特征,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评价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各盟市发展的指标维度,最后用莫兰指数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是很高,呈现出“中西部高、东部低”的发展格局,且在发展过程中在空间特征上逐渐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特征。未来需要结合各个盟市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作为样本,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验证空气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并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地区腐败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区腐败会加剧本地区空气污染,会降低邻接地区的PM2.5浓度;工业污染排放量、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消费量增加均会加剧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空气质量恶化;经济发展效率会降低本地区空气污染程度,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会促进空气质量好转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高质量、创新高质量、协调高质量、绿色高质量、开放高质量、共享高质量六个方面构建了包括30个指标的广西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综合计算2008年—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分值以及10年的平均分值;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广西的高质量发展状况,综合分析表明,南宁市、桂林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柳州市、崇左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中等,贵港市、梧州市、河池市、贺州市、百色市、来宾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一般;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14个地级市提出相应的高质量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借鉴已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得分及排名做出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不同省份生态文明建设差异较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好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北部地区和部分南部地区。最后为推进中国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