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变化的实际状况,借鉴国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提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农地撂荒、明日谁来种地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根本出路.受众群体弱质化和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市场非均衡化、培育机制缺乏科学设置与规范、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缺陷,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困境所在.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教育机制与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制,以及健全职业农民培育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合作经济》2013,(3):17-18
张晓山:职业化农民解决“无人种田”难题 “国家创造环境,引导传统身份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将成为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逐年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城市的繁荣与农村的萧条形成巨大的反差.将来谁种地?职业农民的培养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城镇化背景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有三:第一,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第二,农民教育培训要从实际出发,不离乡,不离土.第三,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保证农业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形势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文章对通渭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通渭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各环节配套不足,培育体系不完善;培育对象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培训难度大;培育对象科技文化素质低、制约培训质量的提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培育制度,完善培育体系;根据劳动力结构,精确培育对象;转变农民自身观念,提高职业素质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期推介     
正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农民的专业化、职业化,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副研究员、博士后潘锡辉与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助理研究员刘丽萍,在《关于发展现代职业农民的几点认识——兼论嘉兴培育发展现代职业农民》一文中,基于上述视角,深入探讨现代职业农民有关基本概念和如何培育发展问题,以期对这  相似文献   

7.
平晓敏 《理论观察》2023,(3):99-102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时代意义。但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培育动机尚不充足、培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育方式较为单一以及培育保障不够健全的现实问题,应从广泛宣传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性设置培育内容、以多样化形式开展培育和持续性加强培育保障来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与“育”有效结合的新培育型态,助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农民的专业化、职业化,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文章基于上述视角,深入探讨现代职业农民有关基本概念和如何培育发展问题,以期对这个新生事物有一个全面、清楚的把握和理解,为加快发展"三农"工作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决定性的因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培育新型农民的职业自豪感,提高他们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引领作用;完善新型农民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动态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培育体系,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只有培育更多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够顺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问题,显示出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显示出农村和农业在我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这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镇务工,农业生产后继缺人的现象日趋严重,只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大潮之下,作为西部农业欠发达地区大,农业人才需求量大、人才断档严重,因此尤其需要结合自身现状,挖掘出一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之路。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村的发展依靠于农民。乡村振兴对于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中人才是最重要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有效治理,生态富裕,这五个方面需要各种人才。新时期条件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我国在今后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培养农村人才、改善城乡差距具有重大意义,也为今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报告》2007,(19):1-21
农村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升农村工业和服务业层次、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还相对滞后,投入不足、培训就业脱节等问题仍亟待解决,新型的财政补贴机制、市场化及多元化运作模式、部门之间乃至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协作机制等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近年来兰州市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通过实地考察其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将兰州市新农村建设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并看作是实现村民从职业非农化,居住地城市化到生活方式市民化的农村现代化进程。总结该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村空心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培育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迫在眉睫。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实际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激活多方资源,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参与职业农民培训,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和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现有劳动力文化程度低、老龄化严重,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先从理上简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接着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数据,实证分析老龄化和文化程度对农业生产要素及规模化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化不利于农业机械的采用和规模化经营,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机械采用和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最后,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潜藏着对教育的巨大需求,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教育政策缺失、农民教育内容缺失、农民教育资源缺乏以及农民教育方式陈旧。应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开展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7.
王雪  周爽 《改革与开放》2023,(21):40-46
数字技术的发展助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农村的生产生活呈现出数字化的新特点,同时也对农民数字素养培育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农民数字素养培育存在培育主体缺位、培育资源缺乏、培育政策缺少等现实困境。面对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的困境,需要从强化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主体地位、加强农民数字素养培育资源供给、健全农民数字素养培育政策保障三个方面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江西省大余县有省定扶贫重点乡镇8个,重点村12个,贫困人口48050人,每年能得到上级的扶贫资金160~200万元,但这对于如期解决众多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为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农民增收,大余县出台了公民职业化工程培训实施方案,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产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以"企业拉动、能人带动、培训推动、产业引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仇春 《乡镇经济》2001,(3):34-36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生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农民,这一数千年来单一农业生产者职业,正在阵痛般进行着新的角色转换,这就是:农民——失业了。现以安徽省铜陵市东郊这一经济区域为范本,作专门调查。 一、东郊农民失业探因:东郊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中最大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丧失殆尽,因无地耕种使农民成为名义上的“农民”。农民失业了。 东郊现有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7104人,其中乡村实有劳动力3950人,从就业意义上讲,行政村18周岁以上可以统计为“农民”;而居委会18周岁以上787人,应…  相似文献   

20.
“四化同步”对农民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让农民不当农民,为农民非农化创造条件,为工业化、信息化提供劳动力,为城镇化提供后备力量;二是让农民当好农民,为农民职业化创造条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