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焦  谢佳明 《科技和产业》2023,23(23):84-92
利用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动态影响关系,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3个维度分别考察对共同富裕福利性、保障性、发展性3个层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突出,呈现地区差异化的特征;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动效应关系,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支持共同富裕提供新的动能;共同富裕的发展间接促进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共同富裕发展性水平,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共同富裕福利性以及保障性水平的提高。根据所得结论,提出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以数字技术完善城市发展网络、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等建议,以促进我国整体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结合点,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聚焦数字乡村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旨在厘清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具体而言,本文系统梳理国家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对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进行阐释。从财富创造效应视角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培育智慧农民等角度促进农村财富积累,起到了“做大蛋糕”的作用。从普惠共享视角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技术扩散效应、资源普惠效应和网络共享效应助力农村的普惠共享,起到了“分好蛋糕”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数字化财富创造能力和数字化治理能力较弱、农民数字素养亟待提高、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鸿沟依然突出、数字技术的产业融合效应较弱等现实问题。本文针对数字乡村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等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文章选取了2011—2021年全国31个重点城市作为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影响关系,以期深化数字技术对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解,为推进数字技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拓展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显著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且对第三产业影响尤为显著;而数字技术对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性,且东部地区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不仅是农户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而且是推进农户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对共同富裕的测度多从宏观视角出发,测度区域和国家的总体共同富裕水平,鲜有研究从微观层面探究增进农户共同富裕的问题。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对7031份农户样本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刻画,运用O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采纳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采纳显著提升了农户共同富裕水平,在更换变量、采取工具变量法估计与PSM匹配等检验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技术采纳通过拓展社会网络促进农户共同富裕,其中,社会网络规模和社会网络强度是其主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采纳对低收入组农户的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强于高收入组,有助于缓解农村内部贫富差距,发挥着促进"增富"及"共享"的分配效应;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浏览信息、休闲娱乐、商务工作和投资理财对农户共同富裕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商务工作,对农户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效应最大。可见,应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完善农村数字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提升农户数字技术采纳能力,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数字普惠金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文章运用门槛效应检验的实证方法,选取2016-2020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存在门槛效应。关中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值明显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而陕北和陕南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增长率则高于关中地区。鉴于此,提出增强农村数字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农村数字金融服务水平、推行数字普惠金融差异化发展战略、提高农村居民数字金融意识等措施,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何倩 《广西经济》2023,(5):29-34
数字经济和就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注面,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就业技能结构的机制,利用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利用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对机制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直接促进了就业技能结构的高技能化,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数字经济赋能就业技能结构存在非线性影响。基于此,相关部门可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方式、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间数字经济平衡发展等措施以促进我国就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削弱的背景下,我国要利用数字经济来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采用2013—2020年我国各地区微观数据,研究数字经济与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内在影响机制,以及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关系成立的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数字经济能提升所在地区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对临近地区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也有积极的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创新效率、人力资本积累和协同集聚三个变量均在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在以进口贸易占比为门槛变量的情形下,数字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门槛前低于东部地区,但在门槛后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全国。因此,应大力推动西部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贸易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数字经济的集聚发展、创新效率的全面提升,逐步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阶段下,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可依赖路径。通过构建符合新发展阶段的绿色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收集2015—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呈现区域异质性,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把握数字经济时代机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2014-2020年成都市西部片区8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测度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个区(市)县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且同质性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高于异质性空间溢出效应;(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间接促进作用。据此,从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培育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弥合数字鸿沟打造数字包容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同向变化使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可能性。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运用熵权分析、计量分析和门限模型对2013—2021年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共同富裕具有多维性,共同富裕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在我国可以划分为经济引领型、文化引领型、社会引领型和生态引领型4种类型。数字经济赋能文化引领型、经济引领型和社会引领型共同富裕的效应更大,政府干预和居民消费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一定的抑制性,加快外贸和第三产业提质增效有助于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效应发挥。区域发展阶段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强劲作用,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双重门限和滞后性,滞后一期能够使赋能效果覆盖全国,内蒙古、贵州等9省(区)可以达到单一门限的共同富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按照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用途将其划分为数字生产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活基础设施,并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字生产基础设施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机制以及数字生活基础设施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同时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对上述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生产基础设施与种植结构存在“U”型曲线关系;数字生活基础设施在数字生产基础设施与种植结构两者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数字生产基础设施与种植结构之间的“U”型关系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显著,而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表现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优势以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字贸易作为贸易融合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器。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市数据,对数字贸易和统一大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这种关系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存在;数字贸易通过物流渠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企业效率通道因引致垄断而抑制统一大市场建设;开放水平对数字贸易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贸易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强,具有平衡地区发展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及数字贸易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U型”影响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有助于通过数字贸易视角推动市场整合,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为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探索新引擎。文章据此提出完善数字贸易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扩展高水平开放、形成“竞合”效应、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等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张颖  辛爱洪 《科技和产业》2024,24(4):101-108
选取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K-Means聚类分析法对我国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就业水平进行测度评价,通过面板模型、分维度回归、门槛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就业水平二者均在时间趋势上呈增长趋势,空间特征上均表现为东部高、中西部低;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信息化发展、数字交易发展、数字金融普惠发展能显著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互联网发展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对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时空分异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融合水平最高的是广东和北京,融合水平最低的是宁夏和青海;融合水平总体基尼系数在波动中上升,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是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的重要来源;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融合水平的正向影响因素有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等。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2013—2020年31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重点探讨了制度质量在数字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中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优化制度质量则能增强这一促进效果;从异质性看,制度质量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效应越强,同时,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较为明显,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制度质量也是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重要推动力。本文的发现为我国高效优化产业结构、高水平推进经济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引擎,构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测度中国30个(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省份2010—2021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考察样本期内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空间范围内有正向溢出作用,但是存在区域异质性。基于此,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重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魏怡婷 《科技和产业》2023,23(4):179-183
基于中国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这其中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需要不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各个地区之间要保持紧密的合作,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相似文献   

18.
在对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31个(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省份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普通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正向促进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普惠金融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不仅对本地区具有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运用基准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通过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产生的中介效应显著弱于直接效应,技术引进不能成为数字经济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路径;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20.
毕明建  郭健 《科技和产业》2023,23(24):28-33
利用2001—2021年山东省16地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影响山东省乡村振兴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对山东省乡村振兴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对产业兴旺的正向影响最明显,对生态宜居的影响相对较小;2012—2021年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明显强于2001—2011年;沿海城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显著强于内陆城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