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山东省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市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打造济南成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经过多年发展,济南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已经具备了建设济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一定基础。济南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性(一)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系统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上海农业科技区域中心,必须实现向技术创新的过程,对农业科技资源实施合理整合,加强人才高地的建设,同时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使上海成为具有鲜明都市特色的以长三角为辐射范围的区域性农业科技中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通科技与经济之间通道,有利于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激发区域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吉林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 "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抓住新经济发展机遇,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积极创建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聚集、整合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形成以东北中心为枢纽的跨机构、跨行业、跨国家的综合性、复合型技术转移新格局,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推进区域性产业发展需求与创新资源的对接、科技与经济结合.在落实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和长吉图一体化战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创新发展战略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指明方向。研究武汉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对于其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中部崛起意义重大。以深圳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参照,对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及经济与科技相结合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从经济结构、创新资源、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该文试图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个案,通过实施将其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带动自身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个"定位紧密围绕山东省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科技需求,通过充分聚集中科院科技资源、巩固和完善院地合作阵地、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推进各类平台和联盟建设、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转化队伍建设,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提高山东省海洋、农业、材料、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提升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山东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山东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山东科技发展的核心在于科技与经济的真正融合,重点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科技体制,确立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发挥政府的协调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我在有关会议上发表了很多观点,包括如何从五个方面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等.今天,我主要谈谈如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创新枢纽.加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率先建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枢纽,可以为实现我国科技高水平的自强自立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重大战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  相似文献   

9.
《今日重庆》2020,(5):16-17
5月8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前往两江新区,调研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两中心两地"目标要求,坚持"一城多园",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功能定位,高水平建设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市领导吴存荣、王赋、段成刚参加。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这既是各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动力所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也是破解发展中存在的质量不高、效益不佳等问题的根本途径。借助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许多省市及高校机构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方案和计划,就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驱动区域经济转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我认为在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上,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及战略联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借助外力促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壮大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我国中小企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并通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类型的介绍,提出了中小企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原则,提出应通过加强政府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联盟治理机制、加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学习、创造新的战略联盟文化等对策,以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产业集中可形成集聚效应,使企业成本节约、促进行业互补和推动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和创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嘉兴现有集群产业,推动建设嘉兴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嘉兴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文俭 《走向世界》2012,(20):12-15
新一届青岛市委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蓝色硅谷,整合海洋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驻青国家和国际海洋科研机构作用,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在大青岛东部尽快形成滨海科技新城。这是彰显蓝色经济核心优势,加快建设中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的战略举措。可以说,蓝色硅谷是青岛实现蓝色跨越、建设蓝色领军城市的战略基点和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北京被国家赋予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总结和分析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新时期背景下地北京地区规划和建设有着较为明显的实践指导作用。研究得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从全国来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地位有下降趋势,存在资源优势不足,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悦  张向前 《科技和产业》2022,22(7):179-185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保障机制研究是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课题。对现实条件,包括国家经济实力、现有科技政策、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等进行多方面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保障机制的作用包括提高创新水平、营造社会氛围、提高国际地位等。提出做好战略规划、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构建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国际沟通与协作的建议,为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使成渝地区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校联盟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区域联合基金的设立对于高校开展基础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和经济保障。通过分析成渝高校联盟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产业战略和运行战略3个不同层次的内容,分别从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资源协同3个维度,阐述高校联盟科技协同创新的总体战略和产业战略,以及从环境协同、项目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辐射和一体化集群5个方面对其运行战略进行研究,为成渝高校联盟依托区域联合基金项目开展成渝特色优势产业基础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深度剖析宁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和具备基础条件的基础上,从政策、资金、协调等方面提出加快推动宁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战略联盟共赢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形态,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创新和战略竞争的重要模式,要使联盟各方在多重冲突之间寻求协调,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共赢机制。本文从联盟构建和运作过程出发,探讨了产学研战略联盟的8种共赢机制,即选择退出机制、分工协作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监管评价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首次把科技创新中心确定为首都的四大核心功能之一。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北京的使命,也是北京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为此,作为北京市属科研院所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对北京市属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其人才工作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挑战,结合科创中心建设的人才需求,从高端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培养与激励等薄弱方面入手,提出包含共性与个性特征的人才工作应对思路,为其他北京市属科研院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在建设及发展过程中的做法经验,主要包括采取“三方合作共建”的模式,依托各方的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与国际合作,组建集中式技术服务中心等,从而为广东其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