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讨论渤海国文化是当前学术文化界的热点与难点。深入编研渤海历史文献,分析渤海国的成功经验,弘扬渤海国的抗争奋进精神,总结渤海国灭亡的原因与教训,对研究渤海文化的发展趋势、策划渤海国文化系列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渤海国是7~10世纪存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繁盛期的渤海国疆域辽阔,广涉现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朝鲜半岛北部等。因此,渤海国研究在申、日、俄、韩、朝等国都受到广泛的关注。把目光锁定在日本,从代表性学者的研究中,观察他们是如何看待“靺鞨”及“靺鞨国”的,从深层比较中日文化的差异,最终达到理解日本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渤海国作为属国,长时间保持着与唐朝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各方面深受唐文化影响。作为人类相互区别的社会符号,名字一般具有专属性,从名字的寓意可以判断起名者对受名者的希望与憧憬。从最有代表性的渤海国王的名字、年号、谥号看,处处彰显着唐文化的强烈色彩,深深地打下了唐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渤海上京城的建筑文化既受到了唐王朝的深刻影响,又保留了渤海国作为地方政权的特色.上京城的建筑理念由优越理想的地理环境、 借鉴学习的唐代建筑、 继承自身宫殿的建筑格局构成.宫殿布局深受唐朝的建筑文化影响,在吸收借鉴唐朝的建筑文化后加以改变突破,加入了体现自己本民族特色的元素.渤海国在修筑城门时将自己的文化特色与唐文化融会贯通,才形成了上京城不同的城门特色,也是渤海建筑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渤海上京城建筑文化具极大的历史、 政治研究价值,同时也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渤海国遗址是牡丹江市以及黑龙江省旅游的珍贵文化资源,充分开发渤海国遗址资源十分迫切。但迄今为止相关研究数量不多。该遗址旅游的SWOT分析表明:优势在于其原生性,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劣势在于历史遗存少,知名度低。要通过市场化运作,保护性开发;增强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区域联动发展等开发策略,推动渤海国遗址旅游开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立近229年的渤海国,共设五京十五府,以往学者对于渤海政区的探讨,多集中于对各个府址地望的考辩,但对渤海各个京府内部设置,如经济、文化与政治状况的讨论涉及较少。以渤海国的扶余府为例,从扶余府的经济状况与政区要素两个方面浅析扶余内部的建制状况,可以较好地复原扶余府内部社会经济具体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王旭 《黑河学刊》2013,(10):73-74
渤海国存在于隋唐时期,与辉煌的中原文明相似,也创造了非凡的文明。在与域外的交往中,渤海国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其他文明,也促进了文明的融合。本文从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入手,探讨他们交流的基础、交流的主要议题、以及交流理念等问题,以此说明渤海国在地域文明交流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唐代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诸多兄弟民族中间,即包括在现今东北地区建立了渤海国的中世纪通古斯满语部族——靺鞨。公元713年,唐玄宗改称靺鞨为渤海。实际上,靺鞨与渤海只不过是一语异译而已。早在渤海建国(公元698年)以前,其先世部落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等即同中原人建立了唇齿相依的族际关系。他们在经济上彼此取长补短,在文化上相互学习交流。同其他兄弟部族一道,共同创造了古代与中世纪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9.
靺鞨是我国东北的古代部落之一,渤海人的直接先世。早在公元一千纪前半期,靺鞨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具有北方风格的民族文化,并于公元七世纪建立了我国唐代东北的地方政权之一——渤海国(公元698——926年)。靺鞨人的文化与历史同古老的中华各族(尤其是汉族人)有着渊远流长的联系。弄清这一古代民族文化的来龙去脉,对我国东北史研究,尤其是对渤海史研究,具有极其  相似文献   

10.
秦菲 《黑河学刊》2011,(12):69-70,127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26年灭了渤海国。为了安抚与治理渤海遗民,辽朝对渤海遗民采取了比较温和的统治政策。在政治上,辽建立东丹国,允许渤海人入仕为官,与渤海人联姻;经济上,待民宽简;军事上,驰渤海击鞠之禁,组渤海军;社会风俗上,渤海人日益同契丹人同化。  相似文献   

11.
自唐代至清代,中国古代学者对渤海国持续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今,随着渤海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各种新的考古资料不断涌现,对中国古代渤海国研究成果须重新梳理并加以反思,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以新的指导思想为指引,采取新的研究手段,力图在渤海国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渤海国是我国北方地区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其历史基本与唐朝相始终。在存在的229年间,渤海国积极与周边政权保持密切联系,尤其是与日本往来频繁,进行经济贸易活动,以官方贸易和私方商业贸易为主要形式,贸易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渤日的经济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刺激了商品生活的发展,促进了渤海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渤海国自治政权虽偏居东北一隅,但存在二百余年,这主要得益于"稻米经济区"的形成并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稻米经济区"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也离不开渤海国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因素,展开"以水为中心"的稻米生产,并强化特色水利、水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作用;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物产资源开展对外贸易,包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主动对外交流,为其和平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4.
《渤海国及其在滨海地区的文物》系沙夫库诺夫撰写的一部有关渤海国的专著。1968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本刊仅发表《导言》部分。导言渤海国的厉史(公元698一926年)和它之前的袜竭和抱娄部落的历史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棘揭和艳娄的历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渤海镇有一处遗址——上京龙泉府遗址。它是我国唐朝时靺鞨人大祚荣建立的渤海国的都城,历经200多年的兴旺与繁荣,后被契丹人耶律阿保机所灭。契丹人不仅焚毁了当时仅次于唐都长安位列第二的大都市,连文字也没有留下。渤海国象海市蜃楼般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一些史学家称之为"迷踪王国"。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大米合作社原名为渤海水稻协会,由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供销合作社创办,地处风光秀美的镜泊湖畔、唐代古城渤海国境内.自2002年8月正式成立以来,已发展会员3860多户、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近10万亩.  相似文献   

17.
许多中国人都知道地中海,许多外国人都不知道渤海。凡是存在的现象都有其存在的缘由,地中海的名声大,一是它的面积比渤海大许多,二是它属于国际海,三是它促成了环地中海古代文明圈,四是环地中海有着发达的现代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五是地中海产生过许多迷人的故事。渤海属于中国的内海,面积77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深18米,最大海深78米,与外海联系的唯一通道是渤海海峡。以渤海为出海口的河流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著名的海港有天津新港、秦皇岛港,以及营口港、龙口港、京唐港、黄骅港等。沿渤海的海岸分布的城市有烟…  相似文献   

18.
哈本厚 《走向世界》2014,(22):28-35
时下,烟台至大连的海上航线热闹非凡,成为全中国炙手可热的一条海上高速公路,每天穿梭在两个半岛之间的客轮,在海上纵横驰骋,运载着文化、经济、科技、还有生活……渤海轮渡就是这一支“劲旅”中的“排头兵”。浡海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是渤海湾客滚运输龙头企业,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综合运输能力最强的客滚运输企业。主要经营烟台至大连、蓬莱至大连航线的客滚运输业务,拥有“渤海明珠”、“渤海金珠”、“渤海银球”等大型客滚船舶,综合运输能力、车客市场占有率、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上缴税金均为中国同行业企业之首。  相似文献   

19.
周铁钧 《东北之窗》2008,(13):68-69
公元926年2月,剽悍勇猛的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率6万铁骑兵分两路,翻越嶙峋的长白山,疾驰6天6夜到达渤海国首都上京龙泉府(现黑龙江宁安地区)城下,上京城被围3天,城中人突围无策,渤海王被迫走出皇城,向耶律阿保机的特使递交了降书。立国200多年的渤海王朝从此消亡,全境纳入契丹人属辖,契丹人则在渤海故地建立了东丹国,上京城易名"天福城",成为东丹国都。  相似文献   

20.
厉美维 《魅力中国》2011,(10):151-151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必须要融入文化教学。中日两国的文化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独特性。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出发,说明了在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具体阐述了文化导入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